全球最贵大楼是什么样的?相信大多数人听到这一名词,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些诸如上海中心大厦、帝国大厦之类的高楼吧。但实际上这些大楼都没拿到过全球最贵大楼的称号,倒不是说这些建筑不够出色,而是有其他建筑的细节可能要花的成本会更高。现如今我国大陆地区其实是还没有出现过全球最贵大楼的,但是在1985年的香港却有出现过,这座楼叫做汇丰银行大楼。

其实最早的汇丰银行大楼早在1865年就出现了,只不过第一代的汇丰银行大厦其实原名叫做沃德利大厦(获多利大厦),是当时汇丰租下当作总部使用,结果用着挺习惯就将地皮买了下来。第二代大厦在1886年建成,只不过也是没用多久就在1933年重建了,重建后的大楼在1935年启用,高70米据说是当时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建筑物,甚至被人们当作香港当时第一座装有空调的建筑。

然而到了第三代,还不是现在人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大楼,一直到1985年建成的第四代汇丰银行大楼,才是成为了全球最贵大楼的存在,虽然高度只有约180米,但是当年可是花了3万公吨钢,4500公吨铝才建成的。也似乎正是因为耗材多,所以这座大楼才成为了当年全球最昂贵的建筑物,其成本高达52亿港元,大约相当于那时候的10亿美元。同时也是那个时候全球第一座耗资10亿美元以上的建筑。

其实现在来看这座大楼的表面,是很难感受到这座大楼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毕竟虽然大楼有经过精心设计,但是看起来却并不是很特别。那么这座大楼当时全球最高的价值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毕竟高度也才约180米左右,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大楼建设的配件大多数都是预制的,很多结构件都是在英国制造再运到香港进行建设的,而玻璃、铝制外壳和地板都是在美国制造,服务设施组件则是在日本制造。

在那个进口价格极为高昂的年代,这座大楼的成本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重要的是,这座大楼还采取了很多当时非常先进的技术来修建,比如当时最新的结构技术,使得这座大楼可以在12级的大风里保持屹立不倒,7级地震也不在话下,光是玻璃墙的花费就高达每平米500美金,再加上其他方面这座建筑也采取了当时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成本在那个时候高达10亿美元自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其实雨融觉得很有意思的是,这座大楼的夜景要比白天好看得多,因为整座建筑安装的灯光和照明装置都让这座大楼显得格外耀眼。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想到这座大楼参观参观打卡一下,那么夜晚绝对会是最好的选择,毕竟这座建筑的夜景要比内部更有看点,除此之外这座建筑就没有太多可以旅游的价值了,你们觉得这座建筑以现在的审美来看待是否好看呢?

其实可能会有粉丝好奇,为什么要在标题里强调现在这座大楼位于我国境内,其实主要还是因为这座大楼在建成时香港还没有回归,所以在刚刚建成的时候,这座大楼是不属于我国的,现在才算是在我国境内,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这座大楼如今在我国境内却少有人知的原因了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