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善孝为先”怀柔这位“儿媳妇”值得表扬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孝亲敬老是人伦道德的基石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往今来

孝顺的儿女都为人称道

在宝山镇温栅子村

有这么一位孝顺的“儿媳妇”

她照顾老人16个春秋

从无怨言

有的人会有疑问

为什么“儿媳妇”要加引号呢

下面就让小编给你讲一下

这个好“儿媳妇”的故事

现年92岁的温栅子五保户苏文杰老人有着不幸的过去。他一生子女稀少,唯一一个女儿,却只活了40岁,遭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女儿去世后,女婿像儿子一样一直不离不弃照顾着他和老伴,很快又有了一个贤惠的“儿媳妇”。这个儿媳妇与女婿现已经陪着老人走过了16个春秋,她就是于桂琴。

女儿去世,“儿媳妇”来了

1994年,对于59岁的苏文杰两口子来说,无疑是他们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年,年仅40岁的女儿在去磨坊磨面的路上突然急性脑血栓爆发,还没来得及送到医院抢救就撒手人寰,原本幸福的一家就此蒙上了阴霾,照顾老人的任务就此落到了他们的上门女婿苏正明的身上。

苏正明原名周正明,是河北省赤城县东卯乡上甸子村人,自从做了上门女婿,改为苏姓。在妻子去世后,独自养家照顾身体日渐衰弱的老人,还要外出打工挣钱贴补家用,一个人实在分身乏术,妻子去世十年后,苏正明经人介绍认识了失去丈夫的于桂琴,虽然于桂琴嫁过来时也已52岁,但她却义不容辞地接过了照顾二老“双亲”的接力棒。

照顾“爹妈” 无怨无悔

俗话说“ 好儿不如好儿媳”,在温栅子妇女于桂琴身上我们看到,不沾亲带故还能尽好儿女义务的更是难能可贵。

苏文杰的眼睛患白内障有20余年,一直模糊看不清东西,再加上腿长骨刺走路也是腿脚疼痛难忍,经常走路打晃,基本生活已经离不开人侍候,由于年纪太大,医院已经无法对他进行手术治疗,这两年已经完全处于失明状态。于桂琴嫁进来之后5年,苏文杰老伴因栽了跟头意外去世,这下照顾老人的任务就全落到了于桂琴身上。每天一睁眼,要给老人准备洗脸水,帮忙洗脸,倒水,递尿盆,倒尿盆,老人喜欢听电视,帮老人开电视、关电视。

老人因为眼睛看不见,有时候脾气不好,气急败坏急得哭,于桂琴就问怎么了,他告诉儿媳妇“ 眼睛看不见,我憋屈的慌!”。这时候于桂琴就耐心开导老人,自己就是老人的眼睛和腿脚。苏文杰常对于桂琴说“多亏了碰见了你,不然我这条命早没了。”言语中充满了感激和满意。

当外人询问苏文杰老人这个闺女对你如何,老人乐呵呵的连三重复“ 对我挺好,对我挺好,不苛待我!”

负重豁达 感动乡邻

于桂琴说,自己就是碰到了这样的家庭,从一开始就接纳了这样的安排。“ 我从小在老家和原来前夫的家庭里也负责照顾老人,谁家没有老人呢?谁还没有个老的时候呢?都一样,都当自己亲爹一样照顾。”

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于桂琴也有委屈和犯难的时候。

现年68岁的于桂琴自身也有严重的风湿病和胃病,常年离不开止痛药和胃药,即使身体不适,还要承担好照顾老人和一天 三顿饭的任务。“ 我们家老爷子胖乎着呢,又高又大,有时候我是扶也扶不动,抬也抬不动,一个人在家犯难也会急哭。”于桂琴说起这个场景时,眼睛有些湿润。“ 有时候我们两头亲戚家里有事,要出远门,我们就只能留下一个人照顾老人饮食起居,不能一起出去。”于桂琴说,这叫劳动力交换。

于桂琴悉心照顾苏文杰的行为感动了很多邻居,他们经常帮忙照料老人。一个普通的农家女,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无怨无悔地用柔弱的双肩独撑一个家庭的蓝天,其孝心、爱心、善心正感动着越来越多的周围的人。孝敬老人的事迹成为当地人学习的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整个温栅子村婆媳关系和谐,村风纯正。

榜样的力量!

为这位善良的孝媳于桂琴点赞

信息来源:宝山镇

免责声明:素材怀柔信息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