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少乐迷等待许久的Bose首款真无线降噪耳机来了,全新的Bose降噪耳机搭载Bose引以为傲的11级降噪技术,让使用者可透过专用的Bose Music自行调整降噪等级,并可针对快速降噪模式与音量大小调整进行操作设定。

同时全新的Bose降噪耳机还具备动态音质均衡技术,能够自动加强低音和高音表现,内置的四麦克阵列则能确保清晰的语音品质,这款真无线降噪耳机还具备IPX4防水等级、触控手势操作、无线充电、快速充电与自动配戴监测等功能,算是一款功能齐备的真无线降噪耳机。下面我们就详细来聊一聊Bose这款无线降噪耳机。

在外包装上,Bose降噪耳机延续了先前产品的包装设计风格,从外盒上就可以看到产品本体的外型设计。

打开外盒后就可以看到随机附上的充电盒,Bose降噪耳机共推出了黑色与白色两款配色,充电盒也会根据耳机配色进行整体的搭配。

除了放置在充电盒内的耳机本体外,随机还附上使用说明书、USB-C充电线与鲨鱼鳍耳套。

包含预先安装在耳机本体的2号鲨鱼鳍耳套,随机还附上1号与3号尺寸的耳套,以实际的大小来区分,3号耳套最大而1号耳套最小。这次,Bose对鲨鱼鳍耳套进行了全新设计,除使用柔软的亲肤材质外,还使用伞形结构出音孔耳机设计,可以符合大多数使用者的耳型,能够在物理上达到基本的隔音效果。

随机附上的充电盒虽说是可以一手掌握,但体积尺寸还是有些偏大,采用按压式的卡扣开启设计,优点是不用担心合盖后随时会开启,缺点就是要花一点技巧跟力气才能开启。充电盒前方具备五颗电量指示灯,单颗代表25% 的电量,充电盒后方则是USB-C 充电接口。

耳机充电槽中央为蓝牙功能配对按键,并采用磁吸式的充电设计,搭配稳固的上盖开阖设计,基本上不会有掉落导致没有充上电的情况发生。

随机附上的充电盒也同样支持无线充电功能,只要你有支持Qi认证的无线充电板就可进行充电。

Bose降噪耳机一改先前SoundSport Free运动款耳机的外型设计,改用椭圆弧形外观设计,左右耳机机壳外则具备触控操作面板。

我们这次拿到的是白色配色,机壳外层做了珍珠漆面的雾化处理,看起来更为简约且不会太过亮眼。机壳外也具有指示灯设计,仅会在开机、蓝牙配对与充电时亮起,实际使用时不会闪烁干扰到周围的人。

耳机内侧除充电用的金属接点外,还可以看到动作感应器,能针对使用者拿下或戴上耳机时,进行自动音乐停止或播放的功能。此外,耳机内侧也具备收音麦克风,内外的麦克风配置,主要是能接收内外声音来进行更全面的降噪效果分析。至于Bose 降噪耳机则采用较短的导管设计,让使用者在实际配戴时不会有明显的侵入感。

虽然体积稍微大了一些,但实际上Bose 降噪耳机的耳机本体重量仅有16g,不过搭配从外型就感觉到颇具份量的充电盒后,整体的重量则达到了91g。

小编在此也准备黑色的Bose降噪耳机让各位看一下实际的颜色差异,个人认为男性用户会比较中意黑色款式,女性用户的话就建议白色款,但两款的机壳外观都有做珍珠喷砂的设计,带有微微的光泽但不会太过明显。

Bose降噪耳机给小编的第一印象就是尺寸有点大,是的!比起此前用过的Sony WF-1000XM3真无线降噪耳机还要大,因此如果你已经试过WF-1000XM3的配戴感,那这款降噪耳机的实际配戴感会更为"明显"一些。

至于配戴方式需要一点小技巧,首先要垂直的放入耳内,接着逆时针往后压一下,让鲨鱼鳍耳机的耳翼部分固定在耳内,其实佩戴方式有些类似三星的Buds Live。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鲨鱼鳍耳套,否则会影响基础的隔音效果。如果在户外没有太明显的风切声,这就表示耳机尺寸选择正确。

整体来说,Bose降噪耳机在实际配戴时不太会有明显的侵入感,但存在感相当明显压迫感,对某些耳朵较小的女性使用者来说,如果换上尺寸1号的耳机还是无法配戴,就表示你与这款耳机无缘了!

小编也试着长时间配戴降噪耳机,虽然耳机本体的尺寸较大,但柔软的耳机与耳翼配戴方式,并不会给耳朵太大的压力,长时间配戴的舒适度还算不错,单以物理的隔音性来说,再次强调只要耳机尺寸选对,就不会有隔音性不佳的问题发生。

耳机具备蓝牙5.1 无线传输技术,在中间没有墙面等阻碍时,在9米的范围内都是有效的连线范围,在初次进行蓝牙连线配对时,只要将耳机从充电盒取出配戴入耳,依照指示就可以快速进行蓝牙无线连接。

Bose降噪耳机采用全触控的方式进行操作。左耳长按可以切换降噪等级,原厂是0/5/10三种等级循环,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左耳双击可访问快捷键,需要在APP中设置。

另外,Bose降噪耳机也提供了通透模式,通过双击即可在通透模式和主动降噪中切换。

至于右耳机的操作功能基本上就是固定的,长按可以播放或暂停音乐、结束通话,长按则可在通话时拒接电话,如果长按2秒的话,就会启动所连接设备的语音助理,整体的操作算是比较简单直接的。

值得一提是的,这款降噪耳机支持滑动音量调节,用户上下滑动耳机即可调音量大小,但该功能需要在APP中开启。

小编自己试用了一下,如果想要快速进行音量调整,会有点反应不及的状况,需要等手势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次调整,在灵敏度上有待加强。

降噪效果部分,在Bose原厂预设这款降噪耳机开启完全降噪等级的情况下,室内可以隔绝掉约85%的环境音,如果开启音乐的话,音量大约到70~75%的样子就可以完全进入与世隔绝的状态。

如果在室内你想获得基础的环境音和人声,小编建议的降噪等级是3~4之间。而在地铁中的降噪等级设定,小编自己会设定在8~9的位置,在这个降噪等级下,就可以消除车厢内绝大多数的噪音,包含车与轨道发出的持续噪音,而在音量65~70的设定下,还是能隐约听到到站的广播声,这样就不用害怕坐过站了。至于公交车上的降噪等级设定,小编建议是9~10的设定值,搭配75%的音量设定。

接下来进入听感体验部分。

Bose降噪耳机内置高效能驱动单体与专利声学导气孔,搭配动态音质均衡技术,虽然仅支持SBC与AAC解码格式,但整体的音质表现算是中等偏上的表现。

Bose降噪耳机属于人声稍微后靠的声音设定,但与人声之间的分离感不会太明显,整体的协调性算是相当出色。声音部分则是属于各音频较为平衡的设定,而低音的延伸感与量感则稍微明显一点,但不至于太过强烈导致声音失衡的现象发生,但也就让这款耳机的声音特色不太明显。

Bose降噪耳机乐器与人声的轮廓相当明显,但如果要听到更细致的声音表现,对它则有些苛求了。声音的立体感与定位感表现则相当优异,如果是听演唱会或是观看剧集或影片,会从中获得更多的临场感效果。

整体来说,这款全新的降噪耳机能应付绝大多数的音乐类型,且在搭配降噪模式下,更能感受到声音较为细腻的变化,不过需要气势滂薄的声乐或交响乐就会感觉有些受限,但用于一般通勤或运动使用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Bose降噪耳机内置充电式锂电池,耳机完整的充电时间为2小时,小编在降噪全开且音量设定在75%的情况下,使用iPhone搭配Apple Music来进行测试,电池续航力约为5小时23分钟的时间,续航力表现上算是中规中矩。不过这款耳机也具备15分钟即可使用2小时的快充功能,而充电盒则能提供耳机额外完整的两次充电。

花了一段时间体验这款Bose 首款推出的真无线蓝牙降噪耳机,首先耳机本体尺寸过大,加上充电盒尺寸也相当庞大,确实会让不少消费者为之却步,毕竟会选择真无线耳机莫过于想要其轻便好携带的特性,若是能将体积再缩小的话,或许能提升很多人的购买意愿。

在蓝牙连线稳定性、降噪效果、实际操作与实际配戴的整体表现上,这款降噪耳机确实没有什么好值得挑剔的地方,可以说是今年难得的一款优秀的真无线降噪耳机。

最后来几张美图:

#BOSE#降噪耳机#充电收藏

打开外盒后就可以看到随机附上的充电盒,Bose降噪耳机共推出了黑色与白色两款配色,充电盒也会根据耳机配色进行整体的搭配。

除了放置在充电盒内的耳机本体外,随机还附上使用说明书、USB-C充电线与鲨鱼鳍耳套。

包含预先安装在耳机本体的2号鲨鱼鳍耳套,随机还附上1号与3号尺寸的耳套,以实际的大小来区分,3号耳套最大而1号耳套最小。这次,Bose对鲨鱼鳍耳套进行了全新设计,除使用柔软的亲肤材质外,还使用伞形结构出音孔耳机设计,可以符合大多数使用者的耳型,能够在物理上达到基本的隔音效果。

随机附上的充电盒虽说是可以一手掌握,但体积尺寸还是有些偏大,采用按压式的卡扣开启设计,优点是不用担心合盖后随时会开启,缺点就是要花一点技巧跟力气才能开启。充电盒前方具备五颗电量指示灯,单颗代表25% 的电量,充电盒后方则是USB-C 充电接口。

耳机充电槽中央为蓝牙功能配对按键,并采用磁吸式的充电设计,搭配稳固的上盖开阖设计,基本上不会有掉落导致没有充上电的情况发生。

随机附上的充电盒也同样支持无线充电功能,只要你有支持Qi认证的无线充电板就可进行充电。

Bose降噪耳机一改先前SoundSport Free运动款耳机的外型设计,改用椭圆弧形外观设计,左右耳机机壳外则具备触控操作面板。

我们这次拿到的是白色配色,机壳外层做了珍珠漆面的雾化处理,看起来更为简约且不会太过亮眼。机壳外也具有指示灯设计,仅会在开机、蓝牙配对与充电时亮起,实际使用时不会闪烁干扰到周围的人。

耳机内侧除充电用的金属接点外,还可以看到动作感应器,能针对使用者拿下或戴上耳机时,进行自动音乐停止或播放的功能。此外,耳机内侧也具备收音麦克风,内外的麦克风配置,主要是能接收内外声音来进行更全面的降噪效果分析。至于Bose 降噪耳机则采用较短的导管设计,让使用者在实际配戴时不会有明显的侵入感。

虽然体积稍微大了一些,但实际上Bose 降噪耳机的耳机本体重量仅有16g,不过搭配从外型就感觉到颇具份量的充电盒后,整体的重量则达到了91g。

小编在此也准备黑色的Bose降噪耳机让各位看一下实际的颜色差异,个人认为男性用户会比较中意黑色款式,女性用户的话就建议白色款,但两款的机壳外观都有做珍珠喷砂的设计,带有微微的光泽但不会太过明显。

Bose降噪耳机给小编的第一印象就是尺寸有点大,是的!比起此前用过的Sony WF-1000XM3真无线降噪耳机还要大,因此如果你已经试过WF-1000XM3的配戴感,那这款降噪耳机的实际配戴感会更为"明显"一些。

至于配戴方式需要一点小技巧,首先要垂直的放入耳内,接着逆时针往后压一下,让鲨鱼鳍耳机的耳翼部分固定在耳内,其实佩戴方式有些类似三星的Buds Live。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鲨鱼鳍耳套,否则会影响基础的隔音效果。如果在户外没有太明显的风切声,这就表示耳机尺寸选择正确。

整体来说,Bose降噪耳机在实际配戴时不太会有明显的侵入感,但存在感相当明显压迫感,对某些耳朵较小的女性使用者来说,如果换上尺寸1号的耳机还是无法配戴,就表示你与这款耳机无缘了!

小编也试着长时间配戴降噪耳机,虽然耳机本体的尺寸较大,但柔软的耳机与耳翼配戴方式,并不会给耳朵太大的压力,长时间配戴的舒适度还算不错,单以物理的隔音性来说,再次强调只要耳机尺寸选对,就不会有隔音性不佳的问题发生。

耳机具备蓝牙5.1 无线传输技术,在中间没有墙面等阻碍时,在9米的范围内都是有效的连线范围,在初次进行蓝牙连线配对时,只要将耳机从充电盒取出配戴入耳,依照指示就可以快速进行蓝牙无线连接。

Bose降噪耳机采用全触控的方式进行操作。左耳长按可以切换降噪等级,原厂是0/5/10三种等级循环,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左耳双击可访问快捷键,需要在APP中设置。

另外,Bose降噪耳机也提供了通透模式,通过双击即可在通透模式和主动降噪中切换。

至于右耳机的操作功能基本上就是固定的,长按可以播放或暂停音乐、结束通话,长按则可在通话时拒接电话,如果长按2秒的话,就会启动所连接设备的语音助理,整体的操作算是比较简单直接的。

值得一提是的,这款降噪耳机支持滑动音量调节,用户上下滑动耳机即可调音量大小,但该功能需要在APP中开启。

小编自己试用了一下,如果想要快速进行音量调整,会有点反应不及的状况,需要等手势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次调整,在灵敏度上有待加强。

降噪效果部分,在Bose原厂预设这款降噪耳机开启完全降噪等级的情况下,室内可以隔绝掉约85%的环境音,如果开启音乐的话,音量大约到70~75%的样子就可以完全进入与世隔绝的状态。

如果在室内你想获得基础的环境音和人声,小编建议的降噪等级是3~4之间。而在地铁中的降噪等级设定,小编自己会设定在8~9的位置,在这个降噪等级下,就可以消除车厢内绝大多数的噪音,包含车与轨道发出的持续噪音,而在音量65~70的设定下,还是能隐约听到到站的广播声,这样就不用害怕坐过站了。至于公交车上的降噪等级设定,小编建议是9~10的设定值,搭配75%的音量设定。

接下来进入听感体验部分。

Bose降噪耳机内置高效能驱动单体与专利声学导气孔,搭配动态音质均衡技术,虽然仅支持SBC与AAC解码格式,但整体的音质表现算是中等偏上的表现。

Bose降噪耳机属于人声稍微后靠的声音设定,但与人声之间的分离感不会太明显,整体的协调性算是相当出色。声音部分则是属于各音频较为平衡的设定,而低音的延伸感与量感则稍微明显一点,但不至于太过强烈导致声音失衡的现象发生,但也就让这款耳机的声音特色不太明显。

Bose降噪耳机乐器与人声的轮廓相当明显,但如果要听到更细致的声音表现,对它则有些苛求了。声音的立体感与定位感表现则相当优异,如果是听演唱会或是观看剧集或影片,会从中获得更多的临场感效果。

整体来说,这款全新的降噪耳机能应付绝大多数的音乐类型,且在搭配降噪模式下,更能感受到声音较为细腻的变化,不过需要气势滂薄的声乐或交响乐就会感觉有些受限,但用于一般通勤或运动使用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Bose降噪耳机内置充电式锂电池,耳机完整的充电时间为2小时,小编在降噪全开且音量设定在75%的情况下,使用iPhone搭配Apple Music来进行测试,电池续航力约为5小时23分钟的时间,续航力表现上算是中规中矩。不过这款耳机也具备15分钟即可使用2小时的快充功能,而充电盒则能提供耳机额外完整的两次充电。

花了一段时间体验这款Bose 首款推出的真无线蓝牙降噪耳机,首先耳机本体尺寸过大,加上充电盒尺寸也相当庞大,确实会让不少消费者为之却步,毕竟会选择真无线耳机莫过于想要其轻便好携带的特性,若是能将体积再缩小的话,或许能提升很多人的购买意愿。

在蓝牙连线稳定性、降噪效果、实际操作与实际配戴的整体表现上,这款降噪耳机确实没有什么好值得挑剔的地方,可以说是今年难得的一款优秀的真无线降噪耳机。

最后来几张美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