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共北京市委第十二届第十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首都“十四五”发展蓝图,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

城市更新、服务消费、科技创新……围绕这些“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的热词,社会各界纷纷建言献策。从今天起,发改君将推出“献计‘十四五’”栏目,与您分享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首期内容,就让我们共同走近城市更新。

中共北京市委第十二届第十五次全会提出要持续推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十四五”时期是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强化“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持续深化城市综合有机更新,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是畅通城市经济循环、促进城市功能重组、优化产业布局和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

结合实际 城市有机更新需要系统谋划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线网管网改造、环境治理、为居民提供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设施等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多位市民表示希望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近年来北京市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等分类别、分领域推进了部分示范性城市更新项目,这种传统分类式、单一化的城市有机更新已经不适应城市深度转型、产业融合和功能复合发展的新要求。

运用系统性思维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徐逸智表示,统筹式城市更新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四方面因素:

一是要深入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规和分区规划,在减量发展和功能布局优化的前提下,推进土地规划等关键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更好适应减量式发展、兼容式发展的要求;

二是高质量的城市有机更新,要由注重规模向注重品质转变,促进城市发展更生态、更智慧;

三是注重存量盘活,围绕老旧小区、工业厂房、传统楼宇升级改造等重点领域做配套安排;

四是改变传统分类式更新思维,城市有机更新需要系统谋划,在补短板的同时,更要强调推进城市发展系统的全面提升,促进传统分类式、板块式、单一环节式的城市运营模式,向精细化的、全链条式的、综合功能交互型、嵌入式的城市运营模式转变。

协同推进 畅通城市经济内循环

多位专家表示,当前分类式的城市更新,往往从单个项目本身出发,容易出现资金难以平衡、资源要素难以有效循环等问题。城市有机更新通过统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资金来源、不同实施主体,将生产、生活等不同类型的更新项目综合考虑、协同推进,构建全覆盖、全要素、多主体耦合的系统体系,畅通投资、生产、消费的经济内循环。

城市有机更新要多目标推进

城市有机更新是一个大命题,不仅仅涉及到具体项目的更新改造,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晓敏建议,北京城市有机更新要瞄准经济循环、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和产业发展等多目标来推进。一是畅通全市投资、生产、消费循环。通过盘活现有闲置存量厂房,吸引高精尖产业落地,增加投资和税收,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投资,补齐养老、育儿等相关服务设施,开拓银发消费和幼儿消费等新消费模式。同时,能够带动装修、家电等方面的消费。二是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尽管当前北京就业岗位出现了分散态势,但仍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需拉开城市框架结构,增强新城等区域产业承载能力,引导就业向新城地区转移。可以重点通过对五环外老旧厂房改造,通过对四环外闲置楼宇和商场升级改造,配套丰富的生活性服务设施,以低成本优势引导四环内过分集中的产业和就业向五环外布局,以产业空间供给拉开城市“骨架”,实现新城地区的职住平衡、产城融合,促进城市功能布局优化。三是促进产业发展。通过对老旧厂房的盘活再利用,可以围绕科技产业进行布局,加快扩链补链强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为本市经济循环提供稳定高效的产业基础。

厘清思路 全面系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工作

城市有机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按照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畅通循环的思路,全面、系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工作,畅通更新改造的投资消费循环,畅通产业升级和空间供给的循环,进而形成全市经济大循环。

市级层面统筹协调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唐燕表示,城市有机更新需要市级层面统筹协调。一是建议尽快制定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市级层面对城市更新工作的整体协调和有序推动。二是建议按照多功能融合和混合式发展、兼容式发展的需求,推进土地、规划等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与城市功能优化、城市业态升级相适应的土地和规划管理体制及政策,探索建立不同用地可兼容的目录和项目要求。三是确立城市更新实践落地实施的激励或约束等动力引导机制,推动投资流、产业流、消费流的融合,建立畅通的城市经济循环体系。

分类推进不同项目更新改造

对于老旧厂房的盘活改造,尚巴新升文化有限公司品牌运营中心副总励媛表示,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既可以让原业主独立改造,也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合作改造,还可以通过整租方式盘活原有工业用地和厂房。

对于传统商业楼宇,CBD管委会产业工作负责人张炯杨表示,根据多样化、多层次、复合化的需求新趋势,可以利用5G技术、物联网等智能技术,将楼宇更新改造为全天候舒适工作和生活的,能适应业务全球化无时差办公的,具有最优空气质量的生态智能型楼宇,吸引高精尖业态入驻。

清华同衡城市更新所副所长杨丹丹建议,可以通过五环外老旧厂房仓库改造,增加重点区域会展、剧场等会议和文化设施,满足多样化的会展、文化消费需求;支持发展增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的国际教育、医疗服务机构,增加多元化中高端教育、医疗服务供给,吸引国外消费回流;适当增加便民生活服务设施、公共绿地、停车设施等,完善道路系统。

更好落实城市总规和分区规划

大兴临空管委会产业工作负责人赵建国表示,对于产业园区,尤其是工业园区,可围绕落地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业态调整,重点为智能制造配套工业设计、工业研发、仓储物流等,为全市高端制造业发展和产业扩链补链强链提供支撑。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崇烈表示,首都功能核心区老旧小区建筑质量相对较差,设施陈旧、产权复杂,严控增量下可整合市区财政、吸引社会投资推进有机更新。朝海丰石等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和老旧厂房规模大,应同步改造老旧小区与老旧厂房,实现资金与规模统筹平衡,注重生产与生活空间协调。平原多点新城工业厂房较多,老旧小区相对较少,应注重利用工业厂房补足生活性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营。

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