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蒋介石的对手中,李宗仁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

别的对手,要么被老蒋打倒,比如胡汉民、汪精卫、陈济棠,要么明哲保身,躲进小楼成一统,比如阎锡山。

只有李宗仁,跟蒋介石斗了一辈子,蒋介石也始终压不住他,甚至想阻止他当副总统都做不到。

很多人都说:如果李宗仁能取代蒋介石,民国说不定会比老蒋当政时更好。

众所周知,蒋介石的用人有很强的狭窄性,首选浙江人、黄埔系,只要能符合这两个条件,再加上对自己忠心,就算你能力再差、人品再不好,老蒋也照样会重用你。

而李宗仁虽然是桂系领袖,但他用的却不全是广西人,他说:“只要有本事,我不管他是哪里人,都要重用。”

当时在广西有个俗语,叫:“用外省人不如用广西人,用广西人不如用桂林人,用桂林人不如用两江人,用两江人不如用亲朋故旧。”但是,李宗仁却非常反感,对大家说:“我们是广西人,但我们更是中国人,我们是为了强大中国而建设广西,而不是只为了广西人建设广西。什么桂人治桂,在我这里行不通!”

李宗仁对外的宣传口号就是:“行天下事,用天下人。”因为李宗仁开放的用人观,在抗战时期,有数千名各界人才都来到广西省会(时为广西省)桂林,李宗仁来者不拒,全都以国士待之。

这样的盛景,在老蒋的陪都重庆是见不到的。

“用天下人”的政策,也为广西成为“模范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一位美国博士在广西转了一圈后,感叹道:“听说中国有很多模范省,但在我看来,真正符合模范省标准的,只有广西。只要中国人能公正看待,就一定会认为模范省广西是全体中国人的光荣。”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组成了远东调查团,来中国调查事变的经过,调查团团长李顿曾经说过:“如果中国的各个省都能像广西那样,日本就不敢来侵略中国了。”

李宗仁字德邻,正是取自“德不孤,必有邻”之意,这也是李宗仁能屹立几十年而不倒的重要原因。

1921年,时年30岁的李宗仁拉起了一支队伍,自任广西自治区第二军司令,实际上手里没有多少枪。广东军阀陈炯明收编了李宗仁,但又忌惮李宗仁的能力,就一边克扣军饷,一边调李部满世界跑。

大家都很不满意,连饭都吃不饱,有不少人都跑了,李宗仁说:“我们没钱,但我们有枪。”他下令拿出一百杆上好的枪,每枝枪配200发子弹,卖给了地方武装,换了15000块大洋,给大家发军饷。

部下质疑说,枪都没了,还怎么打仗?李宗仁反问:“请问是谁在扛枪?是人!不发军饷,人都跑光了,枪还有什么用?只要有了人,我们就能换来更多的枪!”

陈炯明对李宗仁还是不放心,就让他到南宁汇报工作。大家说,这就是陈炯明的鸿门宴,千万不能去!但李宗仁说:“如果我不去,陈炯明就有理由削弱我们,岂不是更危险?现在陈炯明正急于用人,我断定他不敢杀我。”

临行前,李宗仁叮嘱大家:“一旦我出了事,你们立刻推举一个新领袖,不要考虑我,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保全。”

李宗仁回来后,大家都列队欢迎他,从此部队的凝聚力更强了。

全面抗战爆发后,四川军阀邓锡侯带着川军北上山西抗日,因为缺少武器,竟然抢了晋军的武器库,结果被阎锡山告到了蒋介石那里。

这支川军本来就不受人待见,在各地到处流浪,谁也不愿意收留,这时,李宗仁站了出来,说大家都是抗日的部队,别人不要,我要!

部下提醒说,川军名声不好,武器也差,来了不是累赘吗?李宗仁正色道:“以前四川军阀是名声很差,但现在是全民抗日,我相信川军一样是中国人,只要有了足够的武器装备,川军一样能打出威风来!”

李宗仁下令,对待川军要像自家兄弟一样,谁敢看不起川军,就是和我李宗仁过不去!

很多川军将士都感动地流泪,说:“我们像孤儿一样,吃了上顿没下顿,只有李司令正眼瞧我们。士为知己者死,以后李司令发话,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果然,这支川军在台儿庄战役中大放光彩,对外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对内打出了四川人的尊严,尤其是滕县一战中,王铭章率领川军122师坚守滕县,誓死不退,全师5000余人几乎全军覆没,师长王铭章也壮烈殉国,最终取得了一场惨烈的胜利!

战后,李宗仁挥泪写道:“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战斗任务,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反观蒋介石,在对待各方势力的时候,都是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一切以消灭对方为目的,这一点,跟李宗仁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李宗仁回忆录》的作者唐德刚评价说:“如盘踞闽、粤的旧四军诸将领,以及云南的龙云,四川的刘湘,湖南的何键,山东的韩复榘,山西的阎锡山,绥远的傅作义,西北的诸马,他们对南京的态度,多半是以广西的李、白马首是瞻的,而他们二人毕竟是这家挂着青天白日商标的老店中,最早、最有功勋、最有声望,也最有实力的股东。

“李、白二人如拥护中央、服从政令,则举国大小诸侯,多会闻风景从;他二人如背叛中央、带头造反,则各地地方势力,也会作或明或暗的响应。”

所以说,李宗仁的势力是仅次于蒋介石的,甚至可以说,在当时各地大小军阀的眼中,他们其实更拥护李宗仁,如果李宗仁能取代蒋介石,说不定真的能比老蒋做得更好。

1965年,在海外漂泊16年的李宗仁,终于回到祖国,叶落归根,再次体现了他的民族大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