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学》、《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我从前读书的时候,常听人讲,学好一门外语,就好像多长了一双眼睛。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世界。

后来,我对中医药学感兴趣,步入岐黄之门,发现学习中医,和学习外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你一旦理解了中医精髓,就等于多了一种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

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不同的观点和行为,最后也衍生出了不同的结果。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比如说,手指头长瘊子,即所谓寻常疣。很多人都看见过吧?手指头长瘊子,虽然不疼不痒,但是难看。

我学习中医之前,说什么都想不到,这个事儿可能和脾虚有关系。

对,脾和瘊子,有关系。

我们那会儿,有一次,学习上海中医名家陆德铭教授的临证经验。陆师的生平,你自己查看吧,我就不多说了。

其中有一条经验,就是这个寻常疣的治疗,自始至终,重用黄芪。

围绕这个,还有一个故事。

话说,有一个男孩,才14岁,两只手长寻常疣,即咱老百姓所说的瘊子。而且呢,他这个瘊子都长在手指头上。当时数了数,除了两个小手指以外,别的手指都长,一共14个瘊子。

这孩子平素体弱,容易外感。他曾经用激光治疗,但是过后还会复发。

所以,他在别人的建议下,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身体瘦弱,脉濡,苔薄。

当时,陆师经过仔细揣度,写了一张配伍。但见——

生黄芪,白术,防风,马齿苋,大青叶,板蓝根,薏苡仁,三棱,莪术,白花蛇舌草。水煎服。

结果,用了14剂之后,患处没有明显变化。

当时,患者和父母有些灰心了。但是陆师却说,这段时间没有新发的寻常疣,就说明有效果。于是,原方加入丹参。结果,再用3周以后,寻常疣开始减少,2个月以后瘊子几乎全部消失。孩子也不像从前那么爱感冒了。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

来,我给你说说。

这个孩子,平素爱感冒,体弱,脉濡,这是典型的脾虚气弱、卫外失固啊。

脉濡是什么?濡,指的是细浮无力而软。这个主要考虑虚证。脾虚气弱,气血不足,人的脉会濡。当然,有些人会因为湿气而导致脉濡。对这个孩子来说,濡脉,主的是脾虚气弱。

由于脾虚,气不足,体表卫气不固,难以抵御外邪,所以孩子就容易外感啊。

也是由于脾虚气弱,卫外不足,所以他特别容易遭遇风热邪毒的困扰。浊毒聚于肌表,发为寻常疣。这就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哪怕是用了激光疗法,由于改变不了正虚的状态,所以经常好了以后再犯。

当然了,你可能会问,这个瘊子为什么不在别处长,专门在手指头上长?我用中医的思路看,就是因为脾主四肢。患者的脾的问题,会体现在四肢上。而且,手指头,距离脾最远,受脾虚的影响也就最大。因为身体里没有足够的气,供给给手指啊。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就得补正气。在补正气的基础上,清热解毒。

所以你看,陆师的配伍里头,重用黄芪。黄芪,就是补益脾肺之气的啊。它用在这里,一锤定音,把咱们的体表卫气补起来,让脾强起来。

和黄芪搭配在一起的,是健脾的白术和祛风的防风。三味药配合在一起,补气固表驱邪,是玉屏风散的配伍。小孩子不是爱感冒吗?这三味药下去,可以改善。

有这个作为基础了,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用清热解毒之法来治标了。所以,用马齿苋、大青叶、板蓝根、薏苡仁、白花蛇舌草。这些都是清热解毒的。

当然,肌肤生出郁结,还要活血化瘀。因为那里本身就是一个结,一个瘀,当然要活血了。丹参和莪术、三棱,都是活血的。

你看,这不是挺简单的吗?

从中可以看出来,这手指头长瘊子,的确可能和脾虚有关系。这就是用中医的思维来理解的结果。如果没有中医思维,是不可能理解的。这就是我开篇所说的,学习中医,就多了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

当然,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寻常疣,都和脾虚有关系。有些人呢,就和肝郁血虚有关系。但无论怎么说,脾虚正气不足,和寻常疣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思考。尤其是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者,更应该留意这个问题。

文中陆师的配伍,不见得适合所有人。尤其是药物的用量,更是因人而异。比如说其中的白花蛇舌草,有些人就最好别用。现在有一种研究认为,这药杀精,会影响到生殖功能,这个就需要注意了。因此我讲,我分享、科普的每一张方剂,我都不主张直接借用,而是要在中医师的当面辨证指导下,科学安全地运用。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