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忘情

1934年7月,眼见第五次反“围剿”形势越来越严峻,总指挥部遂令在湘赣根据地活动的红6军团西征,前往湘西与贺龙领导的红3军会合,为红军主力向西突围探路。

8月7日,红6军团军团长萧克率所部7000人马踏上征途,一路与强敌拼杀,终于在9月4日渡过湘江,并于10月份进入贵州境内。要命的是,远在瑞金的李德却仅凭主观臆测,就强令红6军团从乌江边折回,转向贵州东北方向前进,一头撞进了各路蒋军布好的口袋阵里。

1955年,萧克被授予上将军衔

萧克从内心里对李德的指示不以为然,却没法拒绝执行李德以总指挥部的名义发来的遥控指令。萧克率部在李德指定路线上行进时,询问了沿途遇到的每位邮差,均未发现敌情,于是他准备让部队在甘溪镇一带稍事休整。

10月7日9时许,时任红6军团参谋长的李达,率先头部队17师51团进抵甘溪镇。连续转战整整2个月,业已疲惫不堪的战士们纷纷解下装具休息,炊事班也开始埋锅造饭。

突然,镇外公路上走来3个身着便服,貌似寻常百姓的人。正带着51团侦察班在镇外放哨的该团3营长周仁杰,却从这3个“百姓”的走路姿势上,一眼就判断出他们是军人。他低声命令侦察班,跟着他不动声色地从左、右包抄上去,突然发难。经过一番搏斗,抓获了其中2个人。

周仁杰当场审出口供,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蒋军里的嫡系军、桂军、湘军、黔军,此番联合起来给红6军团设下了埋伏,并严密封锁消息,让红军竟然没有察觉。几乎就在51团进入甘溪镇的同时,各路蒋军开始收网。桂军第19师已经占领了镇外制高点。被擒获的这2个俘虏,就是敌19师派出的便衣侦察。

周仁杰中将

身经百战的周仁杰没有丝毫犹豫。他令侦察班将2个俘虏押回团部,交给李达处理,并传令让3营紧急集合。他将营部掌握的重机枪加强给其中1个连队,命他们跑步抢占阵外的无名高地。另2个连队,则沿着甘溪镇边缘的土墙展开防御队形。

俘虏供述的消息着实让51团团部紧张了一阵子。但是,孤证不举。除了2个俘虏的供述,并没有发现其他可以佐证供词的证据。因此,团部认为这不过是几个蒋军逃兵夸大其词而已,不足为凭,故而既未让51团另外2个营进入战斗状态,也没将这个情况迅速通知军团部。所以红6军团主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仍在源源向甘溪镇开来。

中午12时许,悄悄围上来的各路蒋军向甘溪镇发起了进攻。幸亏周仁杰的3营早有准备,拼死还击,这才让红6军团没被蒋军首轮进攻打蒙。

49团1营听到枪声后赶紧往镇外冲,准备占领镇外有利地形,但却被蒋军密集弹雨压制在镇外一条山沟。关键时候,1营长刘转连冲到前沿1连阵地上,一边喝令指战员们绝不能后退,撤回镇里迟早会被敌人“包饺子”,一边急令2连从侧翼迂回,抢占高地,侧击进攻之敌。

刘转连中将

应对及时的刘转连很快便让1营稳住了阵脚。但由于防线过宽,兵力、火器密集稀疏,因此面对敌军进攻时“压力山大”。刘转连本人亲率营部直属排扼守通向镇内道路的一个高地,用红军兵工厂自制的麻尾手榴弹,拼死阻击蒋军的疯狂进攻。

趁着周仁杰、刘转连这2个营成功迟滞了蒋军进攻的机会,镇内的李达急率军团机关及非战斗人员从东南方向冲出甘溪镇,冲向附近的山里。蒋军见一时拿不下红51团1营、3营阵地,遂一边集中炮火猛轰,一边兵分几路,分路向红6军团侧后包抄。

由于红6军团行军队列拉得很长,加之事发仓猝,大部分部队缺乏心理准备,因此很快便被迂回之敌拦腰截成了数段,首尾难以呼应,只能各自为战,各自向山里突围。

事后,红6军团总共收拢了约3000人马,较从湘赣根据地出发时的7000人折损过半。即便扣除2个月辗转赣、湘、黔三省流动作战的损失,甘溪镇一战的损失也是重大的。这一仗,充分显示出红军在没有根据地可资依托,没有稳固的地方组织及可靠群众基础作支持,宛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一般,极易陷入被动境地。不过,好在久经战争考验的红军指战员们溃而不散,更因为有像周仁杰这样积极主动、刘转连这样临危不乱的基层指挥员,红6军团才得以摆脱覆没的命运,并最终与贺龙的红3军胜利会师。

战争是信念和能力的试金石。在甘溪一战中脱颖而出的周仁杰、刘转连,后来都在职位升迁方面超过了不少老上级。周仁杰不久后被破格提升为红6军团红16师师长,解放战争时任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副司令员,解放后任海军副司令。刘转连则被提升为红6军团红17师师长,抗战时期任八路军359旅717团长,解放战争中成为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副司令员,解放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周仁杰、刘转连均被授予中将军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