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夜讀|用虛擬戀愛擺脫孤獨,結果只能是更孤獨

最近,付費虛擬戀愛的話題火了。所謂付費虛擬戀愛,包括陪伴聊天、一日情侶、陪玩遊戲、溫柔哄睡、代寫作業等,通過文字、語音通話等方式爲消費者提供陪聊服務,費用則根據陪聊時長、服務項目以及陪聊者等級不同來定,每小時在20元至360元不等,包月費用最高可達1萬元。據報道,這項業務在網購平臺和年輕人聚集的互聯網社區,都不乏大量消費者。

支撐付費虛擬戀愛的基本盤,恐怕是廣大單身青年。根據民政部的數據,2018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就達到了2.4億。數億單身人口,他們該如何拯救孤獨?付費虛擬戀愛或許就是一些人選擇的解決方案。

這樣的新聞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還是因爲在人們的思維習慣裏,人與人的情感羈絆,應該是真實、誠懇、不摻雜質的。付費換來的溫柔,總顯得俗且不那麼純淨。

不過精神需求就一定不能貨幣化麼?恐怕也不那麼絕對。人們在實物消費時,也會把服務態度作爲重要的評價標準,這就意味着在支付的價格裏,其實已經包含了某種程度的“精神滿足”。付費虛擬戀愛,不過是讓精神滿足放大成爲主要商品,人們購買的就是噓寒問暖、陪伴關懷。這種產業,其實並不新奇,短時間也不會消失,只要人們的需求還在。

看看付費虛擬戀愛的服務項目,具體而瑣碎:陪聊天、打遊戲、哄睡覺、喊起牀……可見,這種付費虛擬戀愛,其實只是低成本滿足碎片化的孤獨,只是在特定時間、滿足特定場景下的精神需求。

相比於戀愛或婚姻中兩人共擔風雨、相濡以沫,付費換來片刻的關懷要簡單多了,也不會有強羈絆關係裏的種種麻煩:不用忍受對方的情緒失控,不用考慮未來的生活前景,不用應付對方的七大姑八大姨,只要一點淺嘗輒止的溫暖。

總體來看,付費虛擬戀愛是低成本的,再昂貴的VIP服務,大概都不能與婚房首付相提並論。但低成本也意味着低迴報,嚴格來說,這都談不上戀愛,那點溫暖,消費者也心知肚明是虛幻的。對方的關心,不是基於精神上的共鳴,而是經濟上的契約。人們無法指望通過付費虛擬戀愛,獲得真正的愛情體驗,這裏不會有責任、承諾、信念,只有議價、下單、好評。如果沉迷於此,其實也是對有限人生的一種扁平化處理,把情感世界變得單調乏味。

從媒體報道看,有些付費虛擬戀愛也不那麼單純。有的可接“污單”,成了色情服務;有的則是情感詐騙,這就是法律問題,需要監管部門出手了。這些負面案例其實也是一種提醒,再甜美的虛擬戀愛,終究是商品,不是真實的情感。金錢有它無法抵達的地方,不值得入戲過深。

對於熟練使用網絡的當代年輕人來說,何以慰孤獨?或許一點金錢即可。但是,掌握愛的能力,其實並沒有捷徑,多少年來也從來沒有變過。就像托爾斯泰說的,“愛情不是語言所能表達的,只有用生活、用生活的全部來表達它”。真實的生活,纔是告別孤獨最根本的辦法。

設計王璐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