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董明珠還是沒有放棄做手機。

近日,有網友發現,格力旗下首款5G手機在格力官方商城低調上線。相比此前發佈的手機均直接採用格力品牌,此次上線的5G手機採用的卻是大松品牌。

近年來,市場對格力多元化不足的質疑聲不止,尤其在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營收利潤被美的反超,過於依賴空調主業的風險再次凸顯。

格力電器似乎已意識到這一問題,開始佈局智能家居,並試圖發展IoT的核心入口——手機。

然而,擺在格力電器面前的現實是,格力手機已經失敗過一次,其IoT佈局也亟需提速。

新手機被批“沒誠意”

從配置和售價來看,這款手機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或許並不足以吸引到衆多用戶的青睞。官方參數顯示,格力商城推出的這款5G手機搭載的是驍龍765G處理器,售價2699元起,驍龍765G處理器是2019年底推出的,定位中低端,而同樣搭載這款處理器的Redmi K30、vivo Z6、OPPO K7、小米10青春版等售價均在2000元以內。

此外,這款手機9.3mm的機身厚度、已經不流行的後置指紋、LCD屏和18W的充電功率也讓不少手機用戶評價“沒誠意”。

在目前的中國市場,5G手機款式越來越多,價格也普遍降低,用戶的選擇也更廣。根據信通院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申請進網的手機產品141款,其中5G手機77款,款型佔比54.61%。

值得關注的是,與此前發佈的格力手機不同,此次上線的手機採用了大松品牌。大松是格力旗下主營生活電器的專營品牌,更爲大衆所熟悉的產品是大松電飯煲。

在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看來,改用大松品牌反映了格力和董明珠心態的變化。雖然董明珠不承認格力手機失敗,但從2015年格力開始做手機至今的市場銷售表現來看,格力手機存在感很弱,如果繼續用格力品牌難保成功,再次失敗則會對格力這一品牌帶來負面影響;此外,改用大松品牌也說明手機在格力業務佈局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有所下降,這也有可能是格力要退出手機市場的一個信號。

2015年,董明珠宣佈要做手機,這時候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巨頭林立,小米手機在前一年已經進入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三。格力也推出過多款手機,但在銷售渠道上,格力手機僅在自家格力商場銷售,很少出現在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上。從銷量上來看,格力官網顯示,目前在售的僅格力三代手機和大松5G手機,加起來的購買量仍不過萬。

IoT佈局掉隊

在此前的公開採訪中,董明珠談及格力做手機的初衷時曾說,手機是整個智能家居中必須要有的產品。多位行業人士也曾向記者表示,智能家居是一大趨勢,這是所有家電企業都需要走的方向。

雖然關於IoT的核心是哪一種設備一直沒有定論,但手機是目前發展IoT生態的廠商普遍的選擇。第三方機構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IoT生態最重要的三個方面:用戶、產品(硬件產能)和服務(軟件、系統、內容……)。目前來看,手機是IoT核心,手機廠商最具上述三大能力,所以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發展智能家居並不一定需要自造手機。劉步塵向記者表示,關於智能家居的入口是什麼,至今沒有一個定論,也可以是智能電視或智能音箱,不一定侷限於手機,而且實現家電產品互聯互通,並不意味着家電企業要自己做手機。

和格力電器並稱白電三巨頭的美的、海爾同樣在佈局IoT,但後兩家並沒有大張旗鼓地佈局手機業務。更爲嚴峻的是,在IoT的佈局上,美的和海爾早已轉型。

況玉清向記者表示,格力對空調業務過度依賴,空調收入佔比90%左右,而美的、海爾的產品陣營較全,已經有了不錯的IoT生態基礎,格力沒有這樣的條件。

在劉步塵看來,發展IoT是一定要形成生態的,而格力自身產品線的豐富程度不足以形成生態,此外,格力的發展思維依舊是硬件思維,而不是生態思維。

近年來,市場對於格力電器過於依賴空調業務、多元化不足的質疑一直存在。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空調收入佔比驟降至60%以下,但背後的主要原因是其空調業務收入大幅下降,其生活電器業務實現營收22.2億元,佔比3.19%,智能裝備業務營收2.1億元,佔比僅0.3%。

相比之下,美的和海爾並沒有單一產品依賴症。在美的上半年的營收結構中,消費電器佔比達到了38.14%。海爾近年來則堅持物聯網智慧家庭生態品牌戰略,更爲此將上市公司更名爲“海爾智家”,以加深市場認知,今年上半年,海爾智家物聯網生態收入達到37.7億元,同比增加96%。

況玉清表示,不做手機,就不會有IoT生態的主導權,所以格力之前做手機沒錯,但錯就錯在此路不通之後仍然那麼執着,這樣執着下去會浪費時間,既然走不通,不如另劈新徑,跟強勢手機廠商達成戰略合作,比如說,可以主動融入華爲鴻蒙生態,這樣比格力自己硬來可能省事很多。

記者 蔡淑敏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