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无疑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近年来,我国通讯何信息技术及其延伸产业蓬勃发展,一度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中国技术标准甚至称为世界行业的主要参考何标杆。要知道,中国信息产业技术的正式起步,是很晚近的事情。那么,到底是谁推动了中国的信息化进程呢?

此人的履历不可谓不丰富:无论是技术岗位,还是党政工作,甚至还兼通中西!年仅46岁的他便任职副厅,刚刚59岁任正部,到65岁任国务院副总理,72岁更是顺利当选人大副委员长。

那么,此人到底是何许人也?竟然有能力推进中国的信息化进程?此人便是邹家华。也许乍听之下会让人一头雾水,不晓得到底是何方神圣。但要是提到他的父亲,近代中国著名报人、文学家邹韬奋,该有具体印象了吧?

当年邹韬奋先生赴沪打拼,那正是风云激荡的二十年代末,而祖籍江西馀江的邹家华也就在上海出生。不过父亲邹韬奋就1944年便英年早逝,邹家华身边只剩母亲沈粹缜。不过,邹家华早抱定了积极的人生志向。经过联系何争取,年仅18岁的邹家华便远赴外省,最后在安徽淮南加入了新四军。

后经介绍,邹家华被组织安排到了华中新四军建设大学进行深造,其后又出任山东省政府实业厅建设科干事,可谓是年少英才。随着局势转变,东北急需政工人才干部。不久后的1946年,邹家华又被调任松江省哈东中共地委秘书,并结连担任宾县常安区的重要党政职务。

后来,经过组织上的讨论安排,邹家华在两年后又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集中补习俄文,为下一步远赴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机械制造系学习进行提前准备。学成回国后,作为技术性干部,邹家华在1955年起开始担任东北重工业的地区负责人,相继担任工艺师、副主工程师、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代厂长等职务,将主要精力和热情奉献给了沈阳大地。随后,邹家华因其出色成绩,于1964年被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床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不过,随后受风波冲击,邹家华也被下放劳动。

不久,因其出色的工作素质和技术能力,邹家华很快又于1972年被起用,担任一机部机械研究所党委领导。之后又迅速高升,一路凯歌下,到1988年,邹家华正式当选为国务委员成为副国级干部。也正是这一职位的缘故,邹家华逐渐成为负责国家经济事务的最高级官员之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了指导权力。恰逢改开大环境,也正是他,在全国信息化首次工作会议上果断地提出要求,极力促成了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意见通过,从而为我国日后的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实,邹家华先生的妻子叶楚梅更是低调的大门大户!1928年出生的她,是开国元帅之一的叶帅的女儿,曾担任机械工业部机床局原副局长。这么看来,邹家华先生的一生也算得圆满而幸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