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动力讯】12月9日消息,今日,在杭州市综试办主办的“跨境电商独立站新增长私享会”上,小米生态链Yeelight智能照明跨境市场负责人菇亮发表了题为《从公域到私域,跨境电商新路径》的演讲,她表示针对不同类型的流量,针对在私域里不同类型的流量,一定要有不同阶段内容设计,千万不要千篇一律,所有人都推一样的内容,最后活跃度也会越来越低。

茹亮提到公域或私域选择更多取决于企业如何运营,或企业传播的目的。如果希望做一个长期活动,短期内快速放量,这时候用公域,因为能快速触达一部分人群。如果企业产品想要实现短期内复购率较高,同时企业想做长线运营,希望最大限度发挥用户的生命价值,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去养一部分私域流量。

据悉,本次会议以“见效”为主题,围绕独立站构建私域流量的重要性、从平台到独立站的有效布局策略、独立站的拉新复购以及供应链等支撑等话题,用真实案例解析来进行实战研讨,助推杭州跨境电商企业升级,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立站打法。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

以下为小米生态链Yeelight智能照明跨境市场负责人菇亮的演讲实录:

菇亮:首先非常感谢有这次机会来参加我们的私域分享会!

在座各位都是跨境行业的行家。我们Yeelight自2018年出海以来持续在探索一些更有效的出海路。关于私域,今天分享从公域到私域的流量转化。我们之前做了一些简单的尝试,今天就当做抛砖引玉,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今天的分享主题,我会从四个方面进行:首先是为什么要做私域;二是重点去讲一下公域到私域的流量转化路径;后面会跟着简单说一下公域到私域的转化坑;以及私域的持续化运营。我觉得这个话题很大,所以我们今天可能更多会聚焦在公域到私域的流量转化路径。

我感觉国内玩私域的人特别多,尤其近两年,每一年都有很多行业蜕化出来,比如前两年的增长黑客、短视频,再到在线直播,各种各样都火了。私域在国内火起来后,很多出海的同学会想海外有没有可能也做私域?私域到海外会不会带来更多想象空间?我觉得海外应该是玩公域到私域流量转化的鼻祖。之所以会这样说,因为B2C品牌及品牌出海的时候,建海外独立站,以及配合广告在营销的所有打法都是面向一部分特定人群的。坦率的说,我甚至觉得在海外操作私域,接触私域流量池子,再配合一些自动化营销工具来做时,品牌操作空间会比国内玩私域玩的更好。

为什么我们想要做私域?

这个很简单,公域流量分成几大类,无论你在一些常用渠道打广告,做一些Shared的互推,这个流量必然不是你的。你去找红人时,流量是红人的。你去买Facebook推广,流量是Facebook的。你花的每一分钱和流量是要付费的。同时流量怎么分?你需要去掌握各种平台规则,每天持续跟平台打交道,这也是在做公域时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大家才会想能不能自己养一个私域池子,变成可以免费触达,且可以反复利用的一部分流量。其实所谓私域,它更多是一个私有的池子,它具备免费触达,同时反复利用的特点。基于这三方面特点,我们现场做一个互动,大家觉得Facebook算不算是私域?或者说TikTok算不算私域?如果觉得是的话,可以举手示意。OK,我看到有人在举手。

其实经常会有人说,比如说你进一家公司后老板给你定的KPI,要求你一个月内TikTok建一个账号涨粉5万,或者Facebook建一个主页,一年做10万粉,经常有这样的KPI要求。大家可以看一下,一条Post,基本上2-6%(音)有效触达率算是顶天了。比如说你的page(音),当你发一条推送时,系统只会把这消息推到2-6%的人,剩下的人其实是看不到这条消息,这也说明它并不是有效触达的过程。TikTok更是了,我可以举一个和TikTok同源的抖音例子,像头条系更多强调的是公域流量的运营。也就是说,它持续推送一条消息之后,后续会放到公域池子进行吸粉。比如你发一条视频,实际上会有一个数据统计,只有3%会推到你原有粉丝人群里,剩下97%放到公域池子,再经过公域池子检验这条视频到底好不好?会不会继续推送?这也说明平台账户流量更多是外在的,并不是企业养了账户,培育了部分粉丝后就可以去做相应的运营。

Social上很多我们是玩不了的,广告的流量成本每年都在上升,这个就不用细说了。(音)这里简单对比一下公域和私域,我们不要去强调到底是公域好还是私域好,公域或私域更多取决于企业如何去做运营,或企业传播的目的。如果你希望去上一个长期活动,短期内快速放量,这种情况下当然用公域,因为它能快速触达一部分人群。如果企业产品想要实现短期内复购率较高,同时企业想做长线运营,希望最大限度发挥用户的生命价值,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去养一部分私域流量,这种情况下私域还是比较有价值和意义的。

再往下看,刚聊了很多关于公域和私域之间的区别,包括一些特点。究竟什么地方适合让大家养鱼塘?也就是什么地方适合做企业的私域?这个相对符合私域的几个特点。所谓流量,我建议大家把自己手头的流量池子与用户的流量池子分层,看一下哪部分是你的增量,哪一部分是你的半存量,哪部分是存量。对于增量来说,比较适合的,可以把它放在Facebook。page不适合做私域,但group(音),大概率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触达。你可以把它沉淀到Messenger、What its up(音)。如果我们的品牌偏智能化,需要一些APP去匹配的话,我还是强烈建议你想办法把用户沉淀到APP里,然后去做一些运营。

从公域到私域的转化路径

这个部分按照三个部分来进行分享。首先这里介绍两种路径,在介绍每一种路径时,跟大家聊一下这种路径的流量通路是什么样子的;第二个部分,我们会给大家简单串一个小工具,因为现在所有这些玩法,它肯定要依托一定工具来进行配合;第三个环节会和大家分享我们之前做的小的运营案例,大家一起看一下这个思路能不能跑得通,是不是具有可实操性。

首先我们看一下从公域到私域的转化路径,第一种方式,基于Giveaway,很多品牌经常玩的一种方式,基于Giveaway,(音)中间内容建设,这个非常重要。你要基于什么去玩Giveaway,不能平白无故,要有一个发起的由头。接着第二个流量工具,它的意思是说我既然要去做Giveaway,通过Giveaway从公域到私域进行转化,那么公域的流量到底来自于哪里,所有东西肯定要经过放量的过程。

先看Giveaway用这4个因素去串,首先是内容建设,基于什么发起Giveaway,这个可以玩的太多了。比如说产品上新、平台销售,包括一些时令节点,比如圣诞节活动。有了这样一场活动策划后,我们要去做怎样的放量?这个地方会分两种,你可以做一个定向的放量,也可以做非定向的放量。如果做定向放量,要去找和品牌及品牌受众人群相关的博主,找到这些红人或论坛,去做相应的活动投放。非定向投放,目前来说有非常多的Giveaway,可以帮助你实现活动走得更远。

接着,拉了流量之后把它沉在哪里,这地方建议大家沉到ins上或是Facebook上。Email wlist(音),这个比较容易一些,就不多说了。大家可能会说Giveaway怎么玩,平时我们玩Giveaway时会用integration平台。你做运营或活动时,用户思维中有非常重要的一条,游戏化的思维。怎样让用户对你的活动着迷?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你把游戏化设置融合在里面。GLEAM.IO平台能够实现这一点,它有点像国内积分打榜,你可以在这里设置一个Giveaway活动,之后通过给用户设置各种不同的任务,比如用户访问就得2分,用户进行社交分享再得2分,所有人在打榜过程中都有冲击榜首的动力。融合到游戏里面时,能够推动大家有更大的激情来参与。同时,这里也涉及到很多支持API开放的工具,可以挖掘更多的玩法。

之前有一个简单的平台促销,我们基于这个平台的促销在内容设置上做了一个以促销为主的Giveaway活动。我在放量投放的阶段,做了一个非定向的投放,投放了30个Giveaway group,希望流量落到Email list清单上。我简单说一下当时活动的效果,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波峰,波峰环节是在我们投入了30多个Giveaway group之后发生的。(音)在第二天主要投放的这一阶段,大概是有500个Email list进行回来。这一波Email list回来之后进行二次营销,进行二次推送,参加完我的Giveaway活动之后再给他发Email。大家会担心现在EDM稍微打开有点低,但如果通过这种方式再做一个EDM推送后,你会发现打开率到40%,包括里面链接点击率可以到20%,当时测试大概是这样的结果。

如果大家用这种方法去进行玩,有几个配置的关键点和大家同步一下。首先我认为无裂变无营销。大家用Giveaway平台一定要做有裂变的想法,鼓动用户,用户想拿到更高积分需要进行社交分享,所以无裂变、无营销。接着第二个,我们希望通过用户参与活动,回收到Email list,这里会涉及到隐私风险问题,隐私问题尤其在欧洲市场还挺重要的,用户条款请法务看一下,做法律上风险的规避。同时整个这套玩法里,目的是回收Email list,它一定要配合你的自动化设置,自动化设置要配置好。你需要通过邮件系统,和你的Email list进行绑定,同时在邮件里设置自动化邮件的流程。

最后一点,因为这次我是通过group进行放量,大家会觉得Facebook有时候转化率并没有那么高,大家玩group时还是需要掌握平台玩法,时不时点一点,把帖子顶上去。

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个路径,基于Messenger Bot。为什么想做Messenger?大家提到社交媒体都会想到Facebook、推特、ins或者说Youtube这些,但实际上Messenger在全球用户量非常大,在美国用户量排到第四位,它背后有非常大的用户层。目前来说,如果做欧美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它比较像国内微信。通过Messenger,能够实现和用户一对一沟通,所以大家值得一试。

还是同样的四步流程,Messenger Bot,首先思考基于什么目的来做Messenger上的活动,品牌可以想噱头,和用户一对一的沟通;可以推促销、活动、产品上新,包括一些热点。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流量的放量?品牌基于Facebook平台,希望用户通过你的帖子,在Messenger里跟你产生交集与触点,首先要保证帖子实现较大的放量。这个很简单,可以配合一定的广告投放,设置广告目标。最后落地主要落在Messenger里,放到Group也是可以的。最后的落地可以基于Facebook整体,支持Shop功能,这是整个相对完整的闭环,(音)。

我们简单再来看一下,我们现在用的Bot,我们会用MANYCHAT,市面上有很多这类工具,大家开始有意识为自己的Messenger装Bot,引导到用户开始成为你的Bot,进一步把用户沉淀到Messenger里。这里简单分享一个例子,当时我们在愚人节时发了一条帖子,当时广告都没投,想要做个测试。在愚人节那天你给我发Flow单词,看看会收到什么彩蛋。Messenger Bot的附属功能,所有用户只要通过帖子和我产生了交集,无论是在评论里还是在Messenger里,(音)这种情况下通过引导用户在Messenger里发Flow单词去解码、解锁背后的彩蛋,和我产生交集之后就会产生注册的用户。

当时我们选择是引导大家to Messenger,然后进一步回流到,首先第一步让他注册成Messenger的用户,之后进一步把他引导到Group里。我们还会放一些Giveaway的链接。我简单说一下当时的一个结果,比较吃惊的是我们这条帖子触达率达到7.4%。大家都知道Facebook上,你在配置上发一个帖子,触达率顶天有1-2%,当时能到7.4%还是比较吃惊的。用户发了Flow之后,我会一步步引导他加入我想让他加入的池子,一步步往下走的时候流失率是非常低的。第一步有80%几的人愿意往下走,落到最后的时候,落到最后的池子有35.9%的人坚持到最后,这个比例我感觉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一些的。

在这个环节设置也有几个关键点,首先建议选择用户侧关键词尽量要简单一些。比如就是让用户输入Flow单词,不要搞太复杂的东西,降低用户参与的成本。同时在评论区的时候,可以用小号做引导,有时候用户是惯性思维,看到评论区那么多小号就在那么做,他就惯性跟着那么做,虽然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也会拉过来一部分。接着第三步,玩法要有趣一点,不要商业目的太强,强烈推促销这样也不太好。

公域到私域转化的坑

简单说一下公域到私域转化的坑。我觉得高光是一瞬,挣扎是日常,这是所有做跨境的人,包括出海人的一种日常心态,大家都在挣扎中。只不过我们偶尔看到高光,看到欣慰,激励自己继续往下走。我想说,并不是之前那些方式一定都可行,更多时候是大家持续在尝试,尝试一些新玩法,看看能不能给自己惊喜。

大家千万不要觉得私域这么好,我一定要去做。经常会遇到企业这样想:我要建私域流量池,疯狂拉流量到私域里,这事就结了。实际上这事才刚刚开始,私域后面是个太大的话题了,你后面要配合内容运营、用户运营,要是这些东西都没有ready的话,建议你还是搞公域。

很多时候大家比较喜欢找一些头部大牌公域,这两年头部博主真的太贵了,最近也发觉越来越贵。之前有一个数据,大家会发现在一些主流平台,一些比较大的博主,你会发现越是大的博主,他的engagement是越低的,品牌更多要看博主和品牌的匹配度,好好筛选。

或者企业对私域用户的忠诚度期望过高,拉过来就想转化。因为我刚才已经提到了,私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非常长线的过程,不要想着拉过来第一天就希望他第二天就下单,这件事也不太现实。大家有另外一种玩法,用户拉到私域后,拿到他的信息后再配合广告系统做再营销,这事儿会更靠谱一些。但想在你的私域里,直接推一个链接,他就去买,这事也不是太靠谱。

私域的持续运营

最后收个尾,简单看一下私域的持续化运营。这个地方,一切生意的本质是流量、一切交易的本质是信任。品牌要想做私域,要本着用户思维,包括内容化思维去跟用户做沟通,这是一个起始。如果真的是有想要做私域的品牌或者朋友,大家首先需要衡量你是不是有流量和内容的通路,所谓流量的通路,你是否是有一个持续的路径,我从外部公域去抓流量,同时把公域流量落到私域池子里,持续去做运营,是否有这样一条路径在企业里。同时有配套的人员来支撑这条路径,接着第二条,是不是有持续输出内容的能力,因为不可能拉过来天天去做促销,天天推广告,这样他肯定就取关了。

针对不同阶段流量内容设计,我刚才有说到流量会分成增量、存量、半存量,针对不同类型的流量,你拉过来时究竟要推什么样的内容是要有区分的。举个简单例子,比如通过Giveaway活动拉过来的这部分流量,他进入到Email池子里,这部分对于我来说是个增量。这部分人有什么特点?他可能刚刚了解到品牌,对这部分人推的是,是期望推那种让他对品牌产生更多触点,希望有更多机会让他认识到品牌,所以去推时会更多推Giveaway活动,让他有机会认识到品牌。

对于半存量来说,有时候我们放在Messenger里,或者有些在平台上也会有一些流量,他已经对品牌有所了解了,他才会愿意成为你的用户。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你要去强化他对于品牌的认知,我们推的内容可以是品牌新的产品,或者品牌好的动态,包括品牌产品的促销,给他一些尝鲜的机会。

对于存量这部分用户,就相当于已经购买的人群,放在APP里。他已经买了你的东西,你需要对他推什么内容,要让他认为买这个东西是值的,是可以用的,是好用的。比如说一些产品使用方式,包括APP的升级,让他体会到更多基于这个产品的玩法。

不知道有没有平台去做一些产品的矩阵,比如说对于Yeelight来说,一些用户买了吸顶灯,会配套吸顶灯的开关(音)。针对不同类型的流量,针对在私域里不同类型的流量,一定要有不同阶段内容设计,千万不要千篇一律,所有人都推一样的内容,这样估计到最后活跃度也会越来越低的。

OK,这就是今天整个分享内容,还是一个抛砖引玉的过程,希望能够对大家稍微有些帮助,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