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和本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导向,北京市发改委聚焦企业群众办理固定资产投资审批事项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充分运用信息化方式创新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审批事项“一网通办”能力,于2018年建设运行“北京市发展改革系统网上政务服务大厅”(以下简称“发改委网上服务大厅”),实现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固定资产投资审批事项“一网通办”。

两年来,随着本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北京市发改委着力“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持续优化完善网上审批服务能力,率先打造固定资产投资审批“全覆盖、全流程、全在线”的“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服务,着力减成本、提效率、优环境,增强获得感,切实为企业群众办事疏堵、止痛、解难。

统一入口、单点登录 彻底解决企业群众多口办事

为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需要登录使用不同业务系统的痛点问题,按照“统一申办入口,实现单点登录”的工作原则,北京市发改委打破原有各单一事项办理业务系统架构,充分发挥发改委网上服务大厅的基础平台作用,将“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线备案管理系统”“ 北京市境外投资直通车系统”“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线节能审查管理系统”“重点工程调度与服务平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与监控系统”等五个涉及固定资产投资审批事项办理的业务系统进行深度整合,统一规范业务流程、数据标准、技术规范,实现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审批事项统一申报入口,企业群众不再需要登录多个业务系统办事,有效提升用户办事体验,彻底解决多口办事的痛点问题。

全网通办、全程网办、全网深办 大幅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效率和获得感

为有效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效率和获得感,北京市发改委持续增强发改委网上服务大厅网办能力,全面实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审批事项从“网上可办”“一网通办”到“全网通办、全程网办、网上深办”的跨越。

在全国率先打造固定资产投资审批“全覆盖、全流程、全在线”的“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服务

2018年以来,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分批实现依申请办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和政府投资审批共计27个事项全网通办、全程网办、网上深办,全面打通接件、受理、办理、反馈、送达、电子证照下载等全过程在线办理环节,极大缩短了企业群众办事的时间,降低了企业“跑腿”成本,让企业群众“看得到阳光,同样感受到温暖”“足不出户办审批”。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审批事项全程网办,也有效提高了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内部审批行为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助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和政务服务能力的提升。

率先推广电子印章应用

不断提升网办深度和办事便利度

无法在线获取项目的电子证照一直是投资审批网上服务未能全线贯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2020年8月,按照本市制定出台的电子印章新规,北京市发改委率先制作涵盖固定资产投资、行政审批服务等领域的电子印章,完成与全市电子印章系统对接,第一时间将电子印章调用、电子证照下载和复用、政务数据共享等功能应用到发改委网上服务大厅,在办理具体固定资产投资审批事项过程中,企业群众可实现电子证照下载和复用,有效减轻企业多次重复提交材料的负担,全面实现投资项目批复在线即时下载和不限次使用。

固定资产投资审批事项网办率

展现全市发展改革系统网上服务便利度

发改委网上服务大厅自2018年上线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不断攀升。截至目前,北京市发改委依申请办理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招标方案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等事项年度网上办理率已占全部涉企投资审批项目的91%,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批事项年度网上办理率已占全部政府投资审批项目的94%;西城区发改委、门头沟区发改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已达85%和93%。疫情期间,发改委网上服务大厅为实现“减少人员聚集”“不见面审批”提供了重要支撑,共受理1135件事项申报,事项网上办理率达93%。

掌上申报、免费认证 持续拓展延伸“一网通办”服务链

随着本市《政务服务指尖行动计划》制定出台,北京市发改委着力聚焦拓展延伸网上办事功能在移动端的便捷化应用。

一是攻克技术难题,率先在全国实现投资审批项目“掌上申报”功能。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北京市发改委坚持以“减少人员聚集,方便企业办事,提高网办效率,保障项目正常审批”为目标导向,全面推出全市发展改革系统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微信小程序端口——“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为企业群众提供线上咨询、线上申报、线上查询、线上办理、线上送达的全流程“掌上办”“自助办”服务,通过拓展创新网上服务新模式,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简单、便捷、易操作的使用感,全面提升全市发展改革系统网上办事能力。

二是依托手机盾身份认证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移动端用户身份核验、电子签名、在线加解密等附加功能,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一键登录”“免费认证”服务。

深化改革、高效便民 深化落实“三减一增”要求

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落实“三减一增”工作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打造优质审批服务环境。

全力“减时限”

全面优化提升内部审批流程,着力压减固定资产投资审批事项办理时限。两年间,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事项由法定20个工作日压减为9个工作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事项由法定20个工作日压减为8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方案审批核准由法定20个工作日压减为5个工作日等等,实现涉企固定资产投资审批事项办理时限总体压减近70%,大幅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

全面“减材料”

充分利用大数据共享方式汇聚应用各类电子证照和基础信息实现办事申报材料大幅精简,高频事项申请材料精简效果尤为突出,如“城建类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申请材料由2018年初的97份减少至12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由2018年初的50份减少至2份,“境外投资项目备案” 由2018年初的16份减少为无纸化申报,减少企业办事成本和负担。

着力“减环节”

在亦庄新城、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等试点区域,推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等事项的“告知承诺制”改革,取消事项受理环节,企业群众可通过告知承诺方式直接获取项目批复文件,极大提升了事项办理效率。

增加主动公开“透明度”

通过首都之窗、发改委网上服务大厅等多个媒介平台,主动公开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固定资产投资审批事项的申请材料、承诺办理时限、办理流程图、常见问题解答、咨询电话等百余项办事指南,进一步降低企业群众办事难度。

智能服务、量身定制 努力提升企业办事体验和获得感 创新服务永远在路上

下一步,发改委网上服务大厅将进一步探索利企便民服务新模式,深度聚焦固定资产投资审批服务的堵点、盲点、弱点,找准“短板弱项”,真正运用智能手段为企业群众提供定制化服务体验。

创新应用AI智能识别技术

优化事前咨询服务,通过提取高频需求关键词,精准获知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和咨询内容,自动推送“全流程”事项办理方案,打造企业群众贴身AI智能助手。

全力打造企业“云空间”

依托发改委网上服务平台面向企业提供的集办事引导、智能咨询、消息提醒、在线互动、政策推送、文件管理于一体的立体化“云服务”,构建基于企业用户的定制化“云空间”。“云空间”设置“材料包”“政策包”“批复包”等功能板块,以每一个具体项目为最小统计单元,用于汇聚企业在办理投资审批、履行事中事后被监管义务过程中应用的各类电子证照、自主上传材料,各类政策及文件解读,切实方便企业办事、查询、获取、应用所需信息,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多头、重复查询各类政策及政府部门核发电子证照的痛点问题。

“开门听建议”

建立发改委网上服务大厅“意见建议征集专区”,对事项办理、优化服务、事中事后监管等各方面、各环节均设置“我要提建议”功能,畅通企业群众监督渠道,在事前有效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切实将改革落在行动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