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被尔冬升怼哭的一个星期后,《爵迹2:冷血狂宴》在视频网站上线。

也许人们点开电影的瞬间,脑子里还是郭敬哭着叫着像个孩子在胡闹的样子。

不可否认,郭敬明踩着精准的卡点回来了。

经过这些天热搜的轮番轰炸,估计观众哪怕看到:

郭敬明被当场掌掴

郭敬明当场晕厥

都不会惊讶,只会想——

哦,他又想回来圈钱了呀。

放在十年前,要说这个久居畅销书榜首的少年作家会变成一个靠负面新闻维持热度的跳梁小丑,大家多少还是有点不相信的。

如今,当郭敬明在镜头面前第N次流下眼泪说“尔导我真不是那个意思”时,

我仿佛看到了顶着熊猫眼的马保国对镜头笑着说:

“年轻人不讲武德,欺负我69岁的老同志。”

撒谎成性却死不认账;

毫无底线,靠噱头搏出位;

引发全民审丑狂欢,未来资源一片利好(在被封杀前)。

郭敬明和马保国似乎有着相同的人生底色。

他们都在人生的转折点加速变道转向了利字当头;

他们同样充沛的表演欲正向着任何一处闪着金光的地方蠢蠢欲动。

郭敬明,不就是电影圈的马保国吗?

哦不,他应该算得上是高配版马保国。

01

马保国和郭敬明虽然八竿子打不着,但是说白了,他们都是各自行业的投机者。

肚子里不见得有多少真货,但只要时机找的准,就成了风口上舞蹈的猪。

马保国资质平平,一生中抓准的机会不多。

千禧年之后选择将功夫的受众瞄准国外市场,是第一次重大转折。

回国后,他抓住了功夫打假事件,约战徐晓冬。虽然架没打成(据说是他自己报警),但当天媒体记者来了百十号人,也算是轰动一时。

再后来,他被打的视频走红网络,马保国遂闻风而起,开始接受采访,甚至准备出演电影。

不过论起来,晚辈郭敬明才是这条路的先驱。

由于其生活经历太过丰富,我们仅看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的表现,便知此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功夫。

知道他能言善辩,但不知道他竟然用“你可以不喜欢,但请允许它的存在”怼得影坛前辈哑口无言。

知道他爱哭卖惨,但不知道他居然兵出奇招,在陈凯歌夸他的时候哭出来。

知道他钟爱男色,但没想到他可以堂而皇之给一个不会演戏的小鲜肉S卡。

知道他喜欢装逼,但没想到他胆敢拿尔冬升开涮,结果坑得自己脸面全无,再次泪洒当场。

每次观众都会想,还你能作出什么花来?

郭敬明总能愈挫愈勇,想办法抢占你的娱乐生活。

对比两人的人生,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对成功有执念的投机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类似的策略。

想要在江湖站稳脚跟,师出有名很重要。

显然,两人都对自己的师承关系和所属体系十分看重。

没有师承就自创师承,没有组织就自创组织。

马保国在自传的第一页亮出一张复杂的师承关系图,上面显示他是河北形意、陈氏太极、峨眉和武当的综合传人。

2013年,他创办浑元形意太极门,自封为掌门,从此自成一家。

在宣传视频中,马保国与欧洲MMA冠军皮特过招,轻轻松松就用太极将其KO(虽然事后皮特称那是给钱摆拍而已)。

而郭敬明从17岁开始,就一直渴望得到同行前辈的认可。

终于在2007年,24岁的郭敬明经著名作家王蒙的介绍,正式加入作协。

当然,他的介绍人王蒙是这么回应的:

但这并未能够打消人们对于郭敬明的质疑。

怎么办?

郭敬明面对媒体,给自己盖了一个红艳艳的防伪公章。

他亲自搬出了香港四大才子倪匡的话:

大师说他是大师,没人敢反驳了吧?

当然,时代变了。

就在马保国创办浑元形意太极门的那一年,郭敬明放下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毕生理想,投身影视行业。

很快,闯入者小郭知道过去文学圈的组织不好使了,于是他找到了——体系。

没错,他很快领悟到,影视行业的体系分为电影体系和电视剧体系。

而他注定属于台词量更少的、更为高级的电影体系。

02

有了门派体系,下一步就要开始树立权威。

马保国和郭敬明不约而同地将眼光转向了理论指导实践。

没有理论的体系,终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马保国选择自创理论。他结合毕生所学总结出一套“接、化、发”的基本招式,又自创“闪电五连鞭”。但因为动作过于鬼畜,是真是假一看便知。

相比之下,作为曾经高居畅销书榜首的前文人,郭敬明以理服人的套路要高明得多。

他深知自创理论破绽太多,一不小心就会马失前蹄贻笑大方,唯一的办法就要死咬经典理论。

于是,我们看到在2013年的《锵锵三人行》中,无论嘉宾许子东问什么问题,郭敬明都能给出教科书式的正确答案:

作家应该怎样继承和传统的关系?答曰,做自己。

作家应该怎样处理与读者的关系?答曰,做自己。

这样的回答,放在文学理论的期末试卷上是一百分。

但许子东最后笑道:

你回答得很好,只是我们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没有就对了。

郭敬明并不是真心回答问题,他只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树立自己作为圈内人的权威。

《演员请就位》为郭敬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展示自己影视专业知识的舞台。

因此,他在舞台上不断输出各类影视术语,听得演员和观众一愣一愣的。

理论造成的陌生化效果奏效了。

这还没完。

他还要挑软柿子来捏,以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绝对可以担得起导演一职。

正如马保国在镜头前的大部分攻击动作都在摔自己的徒弟,或者将手伸向完全不懂功夫的各路记者,

郭敬明的下马威悉数贡献给了他指导的演员们。

沙溢想跟他探讨情感爆发是否合理,他指责沙溢演不出剧本效果就改剧本;

李溪芮在片场啃指甲,他斥责其心不在焉;

孟子义带自己的化妆师来,他怒斥女演员太在乎形象不敢变丑。

不可否认,他每一次的爆发点都恰好踩中关于演员行业的各种舆论痛点,一踩一个准,回回上热搜。

无非是想向大众传达自己认真负责的形象。

一个对待细节如此精益求精的导演,自然配得上“专业”二字。无论是片场还是片外,权威自然而然就立起来了。

这一点,马保国还得跟高配版的自己学学才行(当然现在学也晚了)。

光挑软柿子捏还不够,偶尔也要找机会挑衅一下高手。

挑衅的目的当然不是秀实力,而是亮出高姿态以壮士气,借大佬抬高自己的身价。

因此,挑衅对象的选择亦是关键。

不能是无名小辈,这种人一般光脚不怕穿鞋的,硬刚的可能性很大,输了脸上也挂不住;

不能是性情中人,这种大佬脾气硬,不圆滑不世故,谁惹他生气他都要刚回去。

很可惜,马保国和郭敬明大意了。

马保国有几次比较出圈的挑衅行为。

一次是跟雷雷,最后自己报警溜之大吉。

一次是在微博喊话张伟丽,说她根本不懂传统武术,自己可以和她大战2分钟而不伤她。

张伟丽很懂事地表示,比武就免了,尊重老人家。

最后一次,就是30秒被业余搏击爱好者KO。

堂堂浑元形意太极门掌门被无名小辈痛殴,这碗饭摔了个稀巴烂。

而郭敬明对大导演的挑衅也无时不刻不在发生。

节目中郭敬明常常面露难色欲言又止地对着其他评委说:

“XX导演,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接下来又是一堆教科书理论的物理攻击。

而这,不过是郭敬明企图塑造人设的目的之一——

有独到见解,敢于挑战权威,老前辈胆敢硬刚,很容易就产生老一辈用话语权打压新人的既视感。

所以,老实人李诚儒总吃哑巴亏。

而郭敬明此次选中尔冬升,自然也不是为了针对他,只不过是一次例行的装逼现场。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郭敬明哭着说“导演我不是那个意思”,是真委屈——

我只不过是想借你装个逼,完了还会给你找补回来的。你挺大腕一导演居然跟我计较,还把我老底给兜出来了?

郭敬明这真真假假的眼泪,和马保国脸上的淤青连同笑容一样,迅速占领热搜。

不久之后,郭敬明和马保国各自宣布,本人的电影就要上映/开拍了,请大家多多捧场哦。

不得不说,这种奇观在我们这个时代,真是既新鲜又寻常。

郭敬明和马保国不仅采取了相似的投机策略,两人在面对质疑时的话术,也展现出了惊人的一致。

总结下来就是三板斧:

回避问题、上价值、甩锅。

且看马保国被质疑功夫与宣传效果名不副实时的回答:

久而久之他要想一个问题,为什么马保国能打这五连鞭,为什么那么多所谓的击技高手他打不出来?(回避问题的脑回路堪称鬼才)

记者再度提到他已沦为笑柄时,

他突然开始上价值:

中国功夫博大精深!

记者再次提到网友质疑其功夫的真实性,他连忙甩锅:

是他们立场有问题,他们崇洋媚外,不懂中国功夫。

再来看郭敬明去年与李诚儒battle的名场面。

李诚儒质疑《悲伤逆流成河》,认为这种青春伤痛小说以及改编的电影并无艺术价值,是“用廉价的笔触引起广泛的同情”。

而郭敬明怎么说:

我们对一件事物发表意见之前,至少第一点,我需要去了解他是什么。(人家说你这戏拍得烂,空洞无物,你说,你根本就没有了解我的小说写的是什么主题。成功转移话题同时甩锅)

接着,上价值:

不管是悲伤逆流成河的小说,还是电影,它都是中国第一部认真探讨校园霸凌的小说电影。(中国文学史和电影史都搬出来了,果然,中国功夫博大精深!)

最后,成功上价值+甩锅:

你可以永远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它的存在。(甩锅,意思李诚儒狭隘呗)

最后:

我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这是电影的魅力!(中国武术博大精深!)

03

其实,与郭敬明相爱相杀这么多年,公众早已不在乎他的行为是真是假。

正如马保国靠“耗子尾汁”出圈后,一些严肃媒体对他进行采访也不是为了打假。

真假早已经在看客的笑声中被稀释。人们更关心的是,一个江湖骗子为何能将谎话说得如此掷地有声?

一个屡屡突破道德底线的人可以欺骗他人,可以用各种话术打太极。

但当他们被迫面对自我时,又是怎样看待自己无法摆脱的阴暗面呢?

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看到各路记者前赴后继对马保国和郭敬明开展攻势。我们看到镜头前的马保国永远一幅浩气长存的姿态。

无论记者怎样直截了当地刺激他,给他看各种恶搞自己的鬼畜视频,他都泰然自若。

这就是一个年近七十的江湖骗子千锤百炼的心理素质。

马保国尝过人间冷暖。最穷的时候,儿子一万块钱的学费,他连一千块钱都凑不齐。

那时他是国企干部,但没有钱,没有希望,没有未来。体面有何用呢?

郭敬明走上这条路的初衷,也无非是一个来自偏远小县城的小孩希望能靠自己的才华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

他拼命写书,写不出来就抄。

于是人生的轨迹开始偏航。

左二为郭敬明,再也回不去的少年

他们不断提及抄袭,揭郭敬明的伤疤,并非要一个答案,也不可能指望有什么良心发现。

他们想得到的效果,就是郭敬明面对这一问题的逃避、尴尬、愤怒和不知所措。

因为这才是郭敬明面对真实自我的样子——

作为曾经的抄袭惯犯,他至今都没有勇气回头看一眼。

得益于郭敬明的年少成名,我们在马保国身上没看到的东西,在郭敬明身上找了回来。

网上有不少郭敬明面对抄袭质疑时的名场面。

二十岁出头,面对“老谋深算”的马东,郭敬明一步步踏入对方设置的陷阱里,前言不搭后语,完全无法自圆其说,以至于节节败退,跑到洗手间调整情绪。

三十岁出头,面对“冷面杀手”易立竞,郭敬明显然已经有底气直接甩脸色,但抵触情绪和不断喝水的动作仍然出卖了他的内心。

如今即将奔四,诡辩和眼泪成为他的必杀绝技。

显而易见,在商业战场和娱乐圈的双重厮杀中,郭敬明经历过自我挣扎、自我欺骗,最终,一整套防御体系已日趋完备。

相反,这套体系已经幻化成了郭敬明的画皮,帮助他活灵活现地应对各种非议。

你若还是不死心,企图用外界的辱骂和嘲笑刺探他,却发现自己刺向的只是一片虚无。

郭敬明的成长史,也是马保国的成长史,是无数为成功放弃尊严和底线、伺机抓紧风口的江湖骗子的成长史。

我们有理由相信,37岁的郭敬明是马保国,70岁的郭敬明还是马保国,而且一定会比如今的马保国更加虚伪,更加不要脸,更加百毒不侵。

但为什么如今马保国倒下了,郭敬明却依旧可以活蹦乱跳地出现在大众视野里,肆无忌惮地割着韭菜?

想必,这与文化行业的巧言令色不无关系。

一个畅销书作家,远比一介武夫懂得蛊惑人心。

郭敬明反复输出关于亲情、关于自我实现、关于渴望被认可的情绪,自然有人会为他买单(去年他因为自己战队中的演员被陈凯歌夸奖,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泪水,网上有不少人撰长文表示深有共鸣)。

同时,自打《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抄袭官司败诉之后,郭敬明的抄袭手法就愈加高明,众人只能控诉他东拼西凑到处借鉴的蛛丝马迹,却没法拿出实锤。

哪像真正的武林人士,打假的效果立竿见影。

一拳下去,梦就碎了。

然而,再厚的遮羞布也遮不住郭敬明日渐膨胀的野心。

他还要不断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

一滴眼泪值千金

即使《爵迹》票房惨败,他还可以利用自己超高的商业价值接连拍出《冷血狂宴》和《晴雅集》。

脸上的淤青尚且可以将马保国彻底钉在武林的耻辱柱上,然而无数的口诛笔伐,反而为郭敬明的好风凭借力推波助澜,推他上了那朗朗青天。

郭敬明何止是马保国,他还是一个更具隐蔽性,而且更具杀伤性的马保国,在电影圈里浑水摸鱼,赚得盆满钵满。

文化行业又何止郭敬明这一个马保国呢?

又何止是文化行业呢?

一个马保国倒下了,还有许许多多比马保国更聪明的郭敬明们躲在各行各业里。

他们不断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线,不断出卖自己的自尊以换取更多的资源或权力,更可怕的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懂得如何包装自己,冠冕堂皇,登堂入室,一跃成为专业人士 。

我们还要容忍郭敬明们多久?

- END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