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瑞克装甲车是美国陆军在21世纪的一款代表型装备,某种程度上它曾说美国军队天下无敌的象征,而现在却变得……尴尬起来。

斯特瑞克是是拉姆斯菲尔德主义(Rumsfeld Doctrine)的产物,诞生自美国陆军第三阶段的武力重整计划,旨在作为21世纪美国陆军旅级远征战斗部队装甲主力,旅级远征战斗部队围绕斯特瑞克装甲车成为了美国陆军新时代全新的军种和编制转型的先行者——斯特瑞克战斗旅(Stryker Brigade Combat Team,SBCT),在拉姆斯菲尔德主义下斯特瑞克战斗旅可在96个小时之内将满编全旅投送至世界上任何一个战区并迅速形成战斗力。

斯特瑞克设计之初正值冷战刚刚结束,当时的美国陆军还是一直以重型装备为主的,预设战场是在欧洲大平原上抵御苏军钢铁洪流的传统陆军。当时美国陆军拥有大量重型单位,战斗力很强但是战略部署能力较差,同时维护费用昂贵。在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原先的装甲洪流不复存在,俄罗斯正在处在1990年代内外交困,作为困难的时候(中国当时甚至都不在美国人的考虑范围之内,而且情况也不是很好)。还维持如此庞大的重装部队明显就不合时宜了。

另外,随着冷战期间两极格局的瓦解,原先被掩盖的各种地区性矛盾暴露出来,随之而来的多发性地区冲突和局部冲突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战争形式。这种情况下重装部队缓慢的部署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而以快速灵活见长的轻型轮式车辆迅速成长为战场的主角。美军这点是深有体会的,不管是1991年海湾战争之前美国陆军漫长的部署过程,还是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俄罗斯空降兵坐着BTR-80装甲运兵车抢夺普里什蒂纳机场,还是1993年在索马里军事行动中(也就是著名的'黑鹰坠落'事件)中美军因缺乏装甲车辆而损失惨重,都表明美军需要一种能够快速部署同时具备一定火力和防护能力的装甲车。

"黑鹰坠落"中美军地面部队只有悍马,防御力和火力都严重不足,损失惨重

所以美军提出了斯特瑞克装甲车计划,这实际上就是一款轮式装甲车,然后通过模块化来满足各种需求,从而组成斯特瑞克旅战斗队(SBCT),作为全球快速反应部队。依托美军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和强大的空运能力,在96个小时之内将满编全旅投送至世界上任何一个战区并迅速形成战斗力。

因此斯特瑞克在设计之初就对空运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明确提出一架C-130运输机空运1辆的最初要求。而一架C-17运输机一次可空运3辆。所以斯特瑞克的设计重量和尺寸都是按照C-130的机舱设计的,这固然提高了其战略机动能力,但同时也限制了其平台的后续发展,为后面的问题埋下了隐患。

斯特瑞克和C-130可以说是卡的严丝合缝

斯特瑞克系列中还有其他车型,这里就暂时不说了,只说基础的装甲运兵车型。基本型的斯特瑞克装甲运兵车战斗全重为21美吨(19t),乘员位2+9人,车体用高硬度钢制成并采用全焊接结构,内部有凯夫拉纤维材料防剥落衬层,外面披挂可扩展模块化装甲系统,能全方位抵御14.5毫米穿甲弹和炮弹破片的打击。此外,还可以加装反应装甲或条形金属栅格装甲,以应付火箭助推榴弹的攻击。车体底部和乘员座椅采取特殊防护处理,可有效防止反坦克地雷的伤害。能以96公里/时的速度在崎岖小路上行驶,最大公路行驶速度达到100公里/时,最大行程达500公里,越壕宽为2米,爬坡度为31°。车上装有自救绞盘,可在淤陷等紧急情况下实施自救。武器为12.7毫米重机枪和40毫米榴弹发射器武器站。

美国陆军最初的想法是很好的,虽然斯特瑞克本身火力弱,但背后有整个美军远程打击体系撑腰,依靠着美军海空军天下无敌的远程打击能力,加上斯特瑞克优秀的态势感知能力。可以进行"非接触作战"。就是斯特瑞克在前面"开眼",引导目标,后面各种远程打击火力炸。美军是真的认为自己远程火力能够随见随到,就好像美国陆军从来不关心野战防空一样,他们是真有自信掌握制空权。"美国陆军的美国空军地面引导队"的说法也就是这时候出来的。

而且斯特瑞克旅便宜,一支"斯特里克"旅每年的使用与维护费用为470万美元,相比之下,一支现役重型旅每年需要760万美元。

2003年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随即把斯特瑞克投入了伊拉克战场,获得了两极化的评价。

一方面作为日常执勤车辆,斯特瑞克内部空间大,搭乘体验好,又因为是轮式车辆,行驶速度快,颠簸小,装甲也足以抵御反美武装用SVD狙击枪之类的中口径武器打冷枪,受到了执勤美军官兵的欢迎。

但是另一方面,斯特瑞克的火力太弱,在面对有着强一些火力的反美武装——比如装备水平较好的阿富汗塔利班或前伊拉克正规军/共和国卫队乘员的时候(美军占领伊拉克之后直接解散了萨达姆政权的全部军队,很多这些走投无路的职业军人都被反美武装或其他武装组织吸收)等反美武装的时候,经常压制不住对方。同时斯特瑞克的装甲再面对RPG-7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和路边炸弹等防御力不足,前线美军不得不给加装了格栅装甲。

这挂的满身都是的斯特瑞克也是无奈

为了应对伊拉克战争中简易爆炸装置威胁,通用动力对斯崔克进行了改进,称作斯崔克双V车底型(DVH),改进还包括新的双V型车底、350马力卡特彼勒C7发动机与艾利逊3200SP自动变速箱(也用于全部的FBH型升级)、更高的5.5版悬挂系统与传动架构、空调系统、更大的油箱、570安交流发电机。

随着美国在2017年推出的《国家安全战略》中提出将战略重心由反恐转向大国竞争,美军在欧文堡基地进行的演习中,发现斯特瑞克旅面对模拟中俄重装部队的"红军"根本无法取胜。美军也明白过味道来了:在自己在中东治安战和反恐战争这个泥潭中打滚的时候,中俄仔细研究了自己,并且针对性的开发了"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实际中俄并未提出这种战略,这个战略是美国人总结的),通过"压倒性的陆地远程火力"(美国陆军在《陆军在2025年及以后的打击能力》这份文件中的原话)来阻止美军进入某一区域或在某一区域内重创美军,这个区域通常也就是在中俄本土附近,中俄从而可以依托本土纵深和主场优势,用大量远程火力(主要是战术导弹、巡航导弹和高超声速武器)封锁美军机动能力。

同时,作为传统陆权国家,中俄保有大量的重型机械化部队和重炮部队,西部陆地压力比较大的俄军还重组了近卫第1坦克军这种有着500辆主战坦克的钢铁怪物,并且不断从库存坦克中挑选出状态较好的T-72B和T-80BV坦克进行现代化改装,充实装甲部队(T-14性能确实优异,但是奈何数量确实不多)

还是T-90M来的实在

面对中俄重装部队,斯特瑞克旅羸弱的火力根本无法对抗。而且至少在中俄的预设战场里,中俄能做到让美国的海空支援无法随叫随到,甚至能够反过来占据优势:把美军一定范围内所有军事基地都先用远程火力炸掉即可,远道而来的美军十分依赖这些基地。

伊朗导弹袭击某种程度上就算是这种能力的缩水版。

在这种情况下,斯特瑞克要独自面对中俄重装部队只有死路一套,所以有网友给斯特瑞克取外号"死脆克"或"精品送死旅"。

《使命召唤6现代战争2》里还吹了一波斯特瑞克,实际上斯特瑞克碰上俄军空降兵部队就是个白给——俄军空降兵部队可是正经的机械化部队,手里大把大把的反坦克火力。

美军对此也心知肚明,因此在2015年,为了改善目前陆军斯崔克旅步兵营与侦察营的火力问题,美国国会根据驻欧美军第2骑兵团(2CR)的作战需求声明(ONS)分配了紧急预算用于该旅的斯崔克杀伤能力升级,其包括装备30毫米XM813机炮MCT-30遥控炮塔的斯崔克"龙"(Dragoon)以及新型标枪型通用遥控武器站(CROWS-J)的斯崔克标枪型(Javelin)。

"龙"式炮塔

标枪反坦克导弹武器站

同时,新一批次的斯特瑞克车体也进行了修改,斯崔克A1为目前斯崔克装甲车的最新版本,也称作DVH-A1型,其改进包括增加底盘载荷,战斗全重到31.5美吨(28.5t)、6.0版悬挂系统、新的450马力卡特彼勒C9发动机、910安培交流发电机。

而改到了这个程度,斯特瑞克已经无法被C-130运输机运输了,实际上在第二次改进型崔克双V车底型(DVH)的时候,斯特瑞克已经很难塞进C-130运输机的机舱了。

这也就是美国陆军尴尬的地方:如果不能通过C-130运输机进行运输,那我还要斯特瑞克干什么?我问什么直接新设计一个尺寸和重量都更好的轮式装甲车?或者直接采购德国人的拳师犬?

如果不要求C-130运输,只是要求火力和防护的话,德国人的拳师犬满足美军所有要求,就是贵了点。

但是钱已经花出去了,斯特瑞克只能继续用,而且斯特瑞克A1在不用考虑C-130空运之后,单纯作为依托公路机动的摩托化快反部队,依托西欧高质量公路网也还行。

但是美国那个"远程火力+轻装甲"包打天下的美梦算是没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