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钧曾经在吐槽大会上吐槽大张伟:

“大张伟从小也没上过什么学。而且一开始玩儿朋克音乐,只会三个和弦。”

“他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善于模仿所有人最傻叉的那一面。”

“大张伟对综艺圈完全没有偏见,这说明什么,说明他跟音乐圈一毛钱都没有关系。”

“他只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背着电吉他的二人转演员。”

“就像那些热爱摇滚的人,在摇滚最穷的时候也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对不对,大张伟?”

1998年,大张伟才15岁,就已经写出了两张朋克专辑。这个天才少年受到了摇滚前辈们的关注,对大张伟充满着期待,以为摇滚从此后继有人了。

可是大张伟却在之后的音乐道路上逐渐偏离了摇滚,开始尝试多种音乐风格,甚至加入了快板、三弦儿和现代京剧样板戏等元素。这让很多前辈们始料未及,这其中就有郑钧。

当很多年后郑钧与大张伟相逢于《吐槽大会》时,郑钧用“背着电吉他的二人转演员”评价了大张伟。

这对于以摇滚音乐出道的歌手大张伟来说,无疑是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差评。

也许是郑钧当初对大张伟的期待太大,而现在的大张伟未能达到他的预期而深感失望,也许是大张伟背离了摇滚音乐的精神,向现实认怂,不断地变换着角色,在歌手、主持人、音乐人、演员这几者之间随意切换,与现实社会融合得比任何一位摇滚歌手都好。

这与摇滚的精神内核“反叛“严重背离。

哪怕现在网络上对大张伟的简介也不曾有人把他分类到摇滚歌手一类,他更准确的定位应该是一个艺人。

02

什么是摇滚精神?似乎在我们的印象里,摇滚精神总是与现实生活相背离的,他总是能把你内心对社会对生活的不满与抵抗进行最透彻的表达。

即使是郑钧,也很难用一句话说清什么是摇滚精神。

崔健说,摇滚是一把刀子,这把刀子,往往对准的是生活的心窝子。

崔健之所以被称为”摇滚教父“更多的不是他音乐的本身,而是他的音乐里所承载的冲破束缚的反叛思想。

崔健的音乐,将那个封闭又沉闷的时代撕开了一角,如一道光一样照进了人们的心里。

我要从南走到北,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

崔健音乐之大胆,超过了同时代的任何一位歌手,他的音乐像刀像剑,将灰白色的精神世界彻底划破,让七彩的阳光照进了人们的心里。

在压抑的年代里,人们需要一个出口,去宣泄,去表达,而崔健的音乐,给人们找到了一个呐喊的出口。

而那是一个喜欢给人扣帽子的时代,稍有不慎,就会被当时的意识形态压到难以翻身。

崔健也因此奠定了中国摇滚音乐的基调。

大张伟曾经是摇滚老炮们眼中的天才,摇滚圈的明日之子。15岁就写出《静止》——“我怀疑人们的生活,有所掩饰”,小小的年纪,就已经开始对生活提出问题,对人生有所思考。

很多事物,其实是时代的特产,包括摇滚。

03

当改革的大潮席卷了中国并以排山倒海之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观念之后,大家都开始低着头赚钱,没有人有时间去反叛去呐喊,去愤怒,去摇滚了。

已经长大的大张伟宣布“我因家境与国情考量自废摇滚功能”。

于是《嘻唰唰》成为老少皆宜的口水歌,大张伟与摇滚与阔别多年。

我们首先得活着,然后才能谈精神追求不是吗?

我不认为大张伟的选择有错。

认怂的大张伟,不正像生活中的我们,不断地为了活着向生活妥协。

曾经以为的仗义执言,到后来发现只是年少轻狂;

曾经以为的义愤填膺,到后来发现只是一时冲动;

曾经以为的伸张正义,现在看来不过是意气用事。

在经济大潮的裹挟下,每个人都活得认真且怂,每个人都如高进所说的——

我们就像山坡滚落的石子,在颠簸之中磨掉了尖牙。

在社会的熔炉中,没有一个人可以逃开世事的历练,在生活中凡是不肯向生活妥协的人,最后都在社会中摔得遍体鳞伤,虽然说这些伤痛将成为他以后坚不可摧的盾甲,但是他却付出了高于其他人几倍的代价。

不肯向生活妥协的人,在别人看来是畅快淋漓,但对于自己而言,却是一场与现实斗争的荆棘之路。

每个人都很努力地活着,认真且怂,以这样的态度才能跟生活握手言和,才能更好的融入这个时代。

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不需要摇滚,需要的是追名逐利的方法和手段。资本早已将价值观镀上了一层黄灿灿的外衣,金光灿灿的光芒足以闪瞎朝拜者的眼睛。

那些高喊着摇滚精神没落且捶胸顿足的人,真正在生活里,他们或许比其他人更怂,只不过他们需要一个表达的出口,以祭奠曾经的理想。

我们拼尽全力,也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我们认真且怂,但依然无法躲开很多伤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