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无人知晓,他的功绩万古长存。

1873年3月29日,33岁的英国人弗雷德里克·呤唎(Augustus Frederick Lindley)因为心脏左心房的旧伤复发,不治身亡。年轻的他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只能是他的妹夫帮他完成了死亡登记,在职业一栏上,他的妹夫写下了呤唎一生最为骄傲的身份:前太平天国上校。

他把人生挥洒在那片热血浇满的沃土上,更献给了那个短暂存在的极具理想主义色彩的国度。

1980年,伦敦大学的卡温教授和日本学者小岛晋治在经过多方找寻后,终于找到了这块近百年来无人问津的墓碑。他们花了一笔钱,为呤唎重树一个新碑,并说“这不单是英国人的事情,而是要作为国际的事业……呤唎的所为,的确具有全世界的现实意义,发人深思。”

呤唎百年来被英国主流意识形态遗忘,这并不是一件稀罕事。这位一生反对英国帝国主义霸权政策的光荣的军人,在回国后并没有收到应有的尊重,反而被认为是“海盗”。而在史家的撰述中,他的地位和那些掠夺东方文物财宝的“探险家”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而更吊诡的是:呤唎的形象不见诸于中国的影视剧、不见诸于中国的文学作品。

也许,我今天的介绍只能算是一声微啼,但我总希望能发挥墓志铭一样的作用,来怀念那位曾经为中国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外国友人。

你怎么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教科书自然承认这是一场“正义”的农民革命,但基于不少人对于教科书理论的“翻案”式理解,农民革命一词早就和暴力、迷信、不科学等等词语联系在了一起。以至于不少人相信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充满愚昧和反人类暴力罪行的的农民造反,甚至搬出了太平天国导致清朝一亿人口减少,从而导致清朝由盛而衰,无法应对列强入侵这样的推论来。(事实上,大量的战争罪行是清兵所犯,太平军军纪严明,对百姓大多秋毫无犯)

无论是第一种观点还是第二种观点,基于这种“以论代史”的思维惯性,致使我们多数时候很难真正和历史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无法理解那时候的人们的苦难、挣扎、迷茫和他们的反抗。

多数具有历史修养的史家会选择大量阅读当时的文献,尤其是亲历者的所想,用来“以汉还汉”方式的去身临其境的理解当时人们的思考,而呤唎则是治太平天国史无法绕过的一个人物。

1859年的夏天,19岁的呤唎远渡重洋来到香港,正式成为英国皇家海军的一名下层军官(二副)。

这位具有典型盎格鲁萨克逊冒险精神的伦敦小伙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后,表现出的是莫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四处游历的过程中,他认识了自己的挚爱——葡萄牙姑娘玛丽小姐,3、4年后,玛丽在战争中死去。来到中国后仅仅一年,他就辞去了皇家海军的工作,转而投靠在华商人,开始了他的新的“冒险旅程”,他给这段冒险旅程定下来一个主要任务:去看看太平天国。

在他的眼里,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体形象是究竟如何的呢?

我们很容易被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说法严重误导。

一条材料是李鸿章的奏疏:

“查苏省民稠地密,大都半里一村,三里一镇,炊烟相望,鸡犬相闻。今则一望平芜,荆榛满路,有数里无居民者,有二三十里无居民者。有破壁颓垣,孤鹜弱息,百存一二,皆面无人色,呻吟垂毙……”

一条材料是曾国藩的日记,他说战后的江苏“几如荒漠”,也就是说江苏早就从人间天堂变成了人间地狱。

这样的史料很容易让人觉得太平军在自辖境内暴行不止、掳掠无算。但实际上,这是频繁战乱带来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中外联军的接连屠杀、掠夺老百姓导致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呤唎的记述。

1860年,当呤唎来到太平天国辖区后,他看到的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景象:繁荣兴旺的村庄、鳞次栉比的商业街还有繁华的中外贸易。后来,多方史料表明太平天国统治期间贸易额在不断上涨,这和满清辖区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后者因为清军的横征暴敛变得凋敝不堪。呤唎认为这是和太平天国轻税政策导致的,他说这里的税率只有“满清捐税的三分之一强”,而且只需要缴纳一次税款,不会像厘捐一样层层设卡。也正是因此,丝出口贸易数字达到了“中国历年出口从未达到的最高数字”,茶出口数额也节节攀升。

呤唎不得不写道:“满清奴役下的任何一个中国人的面部都表现了蠢笨、冷淡,没有表情,没有智慧,只有类似半狡猾半恐惧的努力态度”而在太平天国辖区,人们“整体品格,无论在体质上、道德上,都显出同样惊人的优越性。”基于此,呤唎心中升起了对太平天国“神秘的同情”,并且说“喜欢他们”。这种好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两者比较相近的信仰(基督教),更因为太平天国革命理想带给此地的繁荣。

这种基于生命的真实体验,让呤唎慢慢产生了加入太平天国的冲动。 而李秀成的坦诚相待,则加速了这一过程。

当呤唎提出要面见忠王李秀成的时候,李秀成正面临一场尴尬的失败——进攻上海受挫。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太平天国在占领南京之后,没有立马展开东征南征,迅速占领苏南浙北广大的长江三角洲平原,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略失误,尤其是自始至终没有占领上海这个当时最为重要的贸易都市。

到1861年,李秀成率领部队东征后,太平天国内部已经是矛盾重重。而且此时的中外势力业已联合,李秀成多次和英法表达善意,要么联系没有成功,要么英法政策摇摆导致没有倾向太平天国。

李秀成本来希望和平解放上海,却遭到了列强军队的迎头痛击,这是相当尴尬的。在这个节骨眼上,呤唎作为一个英国人主动接触李秀成,受到了李秀成的热情款待。就在见面会结束后,呤唎向忠王提出志愿加入太平军,这让李秀成喜出望外,立马给呤唎安排了一个名誉职位,令其在太平军辖内行走畅通无阻,而太平军其余成员则对呤唎一口一个“洋兄弟”,热情到呤唎都有些不好意思。

呤唎加入太平军的时间,是1860年。而就在短短的4年后,太平天国运动覆灭。当时太平革命运动已经面临重重困难:石达开已然出走、西征北伐均陷入困境、新征服的苏福生在中外联合下岌岌可危。因而很难说呤唎的行为是一场冒险家的投机行为。毕竟如果要,他应该像常胜军一样,选择成为清廷的雇佣军。

呤唎后来对自己从太平军的经历略有拔高,但客观来说,李秀成这个军事上的天纵奇才也没有希望这一个洋人就能起到“领千军万马,杀妖丢盔卸甲”的作用。很明显,这位海军出身的年轻小伙,还需要经过一些锻炼。

呤唎最能帮助太平军的,就是训练炮兵,但是人数并不多。1863年5月,此时的天京已经岌岌可危,但呤唎并没有放弃他的效忠。呤唎协防九洑洲要塞的时候,身受重创,自己深爱的妻子玛丽也在此战中香消玉损。

1863年9月,呤唎伤愈,重回战场。这次他领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俘获一艘敌轮。当时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清方已经拥有了具有相当战斗力的汽轮武装,在长江沿岸对太平军实施封锁,李秀成急于打开局面,但太平军的水师早就被打的抬不起头。

呤唎带领部下通过乔装渗透的手段,俘获了一艘名为“飞而复来”号的炮舰。呤唎将其改名为“太平号”,并率领这艘炮舰和15艘小炮船组成了太平军仅剩不多的水师。在反攻无锡的战斗中,呤唎率领旗舰左冲右突,在上千名陆军的配合下打败清军,一举缴获51艘敌舰,打的清军几乎全军覆灭!此役是为太平军太湖水战大捷,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太平天国运动最后的回光返照!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呤唎不愧为光荣的原英国海军军人!

呤唎此后帮助太平军采买兵船,试图再一次扩大水师的优势。但英方却以“海盗罪”的名义,通缉了呤唎。而他的好友怀特则被逮捕,在监狱中含冤去世。如此突变再加上原本就有的伤势,让呤唎不得不选择回到国内治疗,李秀成在送走老朋友呤唎的时候,还给了他最后一个任务:宣传太平天国革命的宗旨。

1866年,呤唎撰写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正式出版。全书一共有五十万多万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英国霸权帝国主义政策的贬斥。事实上,呤唎不仅代表了太平天国成员的自我认知,还代表了英国有骑士精神的旧帝国绅士最后的荣誉感。在书的扉页,呤唎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献给太平军总司令忠王陈秀成——如果他已去世,本书就作为对他的纪念。他完成了忠王李秀成交代给他的使命,实现了他的诺言。

如果以天京覆灭作为太平天国覆亡的标志的话,此时太平天国覆灭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了。尽管零星的反抗仍然在进行,但这点余火无法再点燃草原,转瞬间就会被扑灭。但呤唎在天京被攻破后,仍然单纯的相信:“太平军将会像‘不死之鸟’一样从他们以前的光荣的灰烬中复活过来”。

太平天国想要实现的那个“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世界,总归是只能存在于彼岸的天国。但那个小康大同世界的理想,却是传统小农对未来社会一脉相承的向往。

太平军尽管覆灭,但其精神却在中国人的心中,

反清暴政、反满主义的兴盛,推翻了这个腐朽的王朝,这何尝不算是一种批判继承呢?

有信仰的、军纪严明的军队,再一次在中华大地出现,这何尝不算是一种批判继承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