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何伟起了个大早,他要抓紧时间到果园给荔枝树环割控梢,然后喂荔枝鸡,再到百香果基地施肥,还接了村中一份泥水活来干。

今年54岁的何伟曾是高州市宝光街道丁堂村的贫困户,凭着脱贫帮扶好政策引领,发展种养业,加上他风风火火的脱贫劲头,走出了贫困的“沼泽地”,撑起了脱贫致富的新天地,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

家有病患,家中一贫如洗

从丁堂村委会出发沿着宽敞的乡道大约5分钟车程,就来到了何伟家,一幢150多平方的3层新楼呈现在眼前,院落整洁宽敞,而在去年底,何伟还是住在旁边那间烂泥砖房里。

他正在忙着给对面邻家新屋砌墙,妻子阿蓉则在家里忙前忙后,见到有人来访,阿蓉大声地呼唤着何伟回家。何伟1.6米的瘦小身材,皮肤晒得黝黑,见到记者憨厚笑着说:“早上就把日常的农活干完,现在利用空闲时间去干些泥水工,每天有170元,每个月大概有10天,每个月都可以帮补2000元左右。”

何伟的妻子阿蓉一直患有红斑狼疮病,长期需要药物维持,干不了重活;前几年,他老父亲患癌症,孝顺的他为了给父亲治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而且欠了很多外债,后来父亲过世,家中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2016年,何伟一家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问起过去的事,何伟无奈地摇摇头,“以前很穷,如果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没有扶贫工作队,苦日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精准扶贫,点亮生活希望

转机从2016年开始出现。当年4月,丁堂村被定为广东省定贫困村,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作为对口帮扶单位送来了“春风”。

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充分发挥科研技术优势,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开展村情户情调查摸底,详细了解丁堂村自然资源、气候、土壤条件等,对有发展条件的贫困户用产业“带起来”,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用就业“扶起来”,对弱劳力等特殊贫困群体用保障“兜起来”。

何伟屋前屋后有10多亩荔枝树,虽然种的都是比较好的品种“桂味”,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市场竞争能力,加上近些年荔枝价格普遍不高,一年下来连本钱也收不回,对种植荔枝失去信心。

2017年,驻村扶贫工作队邀请专家帮助何伟家的荔枝园进行回缩间伐改造,有些村民舍不得自家的树被砍伐,不愿意改,而何伟则是主动积极配合,利用每一次专家“会诊”的机会,跟在专家身后“偷经学艺”。

由于科学种植,细心管理,最大限度保证了荔枝品质;加上丁堂村在扶贫工作队的牵头下,先后与多家电商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让荔枝触网线上销售……2018年,何伟家荔枝实现增产增收,赚了10多万元,他一下子就把债务还清。

在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中,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通过广泛市场调研,引进了一系列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对接,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模式运营,在丁堂村委会分别打造了百香果、四季蔬菜种植和荔枝鸡养殖三个“短平快”扶贫产业基地。

何伟以种植户身份参加了合作,获得分红,变成了“股民”,资金变成了“股金”;他在百香果扶贫产业基地争取到一份帮工,还在自家的荔枝园里代企业养殖荔枝鸡,每月又多赚了一份薪金。

勤劳苦干,变身致富榜样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在身”。尝到了技术带来的甜头,何伟非常注重学习,他积极参加镇、村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每期不落,认真听专家教授讲脱贫致富的生动案例,了解农村致富能手的经验与做法。

此外,他还积极参加村委会组织的脱贫攻坚参观考察活动,带着自身学到的理论知识到实地参观学习。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每次举行学习培训,何伟总是第一个到,学得也最为认真。他说:“相信有了技术,我们的收益也会跟着提高。”

去年底,何伟加入了“创良”荔枝专业合作社,在专家的指导下,何伟把部分“桂味”改良嫁接为“岭丰糯”“冰荔”“科技一号”等新品种。何伟信心满满地说:“有专家们教我们技术,有了技术我们不愁做不好产业。”

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成了现实。今年,何伟夫妻花了30多万元盖了一栋3层楼,圆了他盼望已久的楼房梦。

何伟感激地说:“感谢政府和珠海扶贫工作队,是他们帮我坚定了脱贫的决心和信心,最终实现脱贫。”

记者手记: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造血”能力是关键。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扶贫工作队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找准高州市宝光街道丁堂村产业发展与脱贫之路,对贫困户“授人以渔”,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何伟夫妇通过党和国家的政策帮扶、帮扶干部的引导扶持,勇敢面对个人和家庭的困境,在艰辛中自强,在逆境中奋斗,用勤劳和智慧甩掉贫困帽子,在致富道路上坚定前行。我们始终应该相信,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来源:茂名网

#高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