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高潮起

1648年,这一年是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

当时的小皇帝顺治11岁,摄政多尔衮37岁摄政王多尔衮连续颁发的圈地令,剃发令,投充法,逃人法,激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

反清运动达到高潮

正月二十七日,江西总兵金声桓杀巡按、执巡抚,受命于永历帝。

陷南康,攻九江,围赣州。

是月,原明宗室朱容藩称监国于夔州。

二月22日,桂林城内与城外兵内讧。

永历帝出走。

诸兵纵恣焚劫,桂林内外如洗。

翌日,瞿式耜熄灭余烬,安抚远近。

三月初六日,和硕肃亲王豪格,被摄政睿亲王多尔衮构陷下狱,同年死于系所。

15日,清命谭泰为征南大将军,统兵征江西金声桓。

原先已经退至川鄂边,川陕边,贵州等地的原大西军,大顺军,南明军反攻四川,短时间内占领了四川大部分地区,清军龟缩于川北保宁一线(阆中)。

辫子急调吴三桂部,固山额真李国瀚部驻军汉中,随时入川。

湖南,大顺军余部与南明军联合围攻长沙。

在遥远的西北,自满清入主以来的第一次反清大起义也在酝酿之中。

沐英征河西

关于这次起义要先从明朝说起,因为这次起义的主角原先都是明朝的军官。

洪武十二年正月甲申(1379年2月3日),洮州十八族番首三副使汪舒朵儿、瘿嗉子乌都儿及阿卜商等叛乱,据纳邻七站之地,朱元璋遂命征西将军沐英率大军征讨。

并告祭西岳诸神曰:“惟神磅礴西土,为是方之镇。

古昔帝王知神有所司,故载在祀典,为民祈福。

今予统中国,兼抚四夷,前者延安伯颜帖木儿密迩中国,屡抚不服,告神进討,已行殄灭,自陝西迤北民无兵祸之忧。

惟河州西南土番川藏及洮州三副使瘿嗉子,虽尝以子入侍,而叛服不常,复欲为生民之患,是用命将率兵进討,惟神鉴之。”

洪武十二年二月癸亥(1379年3月14日),位于前线的李文忠等人接到朱元璋敕谕,曰:“二月二十五日报至,知大军已入西番。朕思之,自河州至西番多不过五、六日,今诸将已至其地,胜负必决矣。

符至,尔即率师从洮州铁城之地取道而出。

朕尝有密谕,当遵而行之,事宜速成。

山西之军即令还卫,洮州尤宜择人守之。”李文忠依令遣山西军还归河州,沐英率兵于二月丙寅(1379年3月17日)到达洮州旧城。

“番寇三副使、阿卜商、河汪顺朵罗只等率众遁去。”

明军乘势追击,俘获了积石州叛逃土官阿昌、七站土官失纳等,斩之。

明军在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之后,并没有停止对残余叛逃西番首领的追击。

朱元璋在接到捷报之后立即敕谕李文忠和沐英,曰:“捷音至,知番寇溃散。

大军现追余党,西番已定,河州二卫之兵,止留一卫,以一卫守洮州。

其岷州守御士卒未可轻动,宜留以镇静之。

铁城诸地民多蓄积,军士可以自供。

凡有酋长皆送京师。

山西之兵,闻已遣还,甚合朕意。

西凉、宁夏之兵亦即遣之。

陕西、河南之兵,步卒先还,骑士留彼,悉收西戎余寇。

事再乘势,毋致再三。”

洮州,岷州二卫,以岷州留守,洮州继续追拿西番叛军。

于是,沐英等人继续追击十八族逃亡西番首领。

洪武十二年六月(1379年8月),瘿嗉子等人出没于西固城(今舟曲)一带,征西将军沐英率兵追击。

九月已亥(10月16日),沐英大败三副使之众,“擒三副使瘿嗉子等,杀获数万人,获马二万、牛羊十余万,遂班师。”

平叛后,部分将士留下驻守兰,洮,凉,岷州以卫边疆,其中很多将士是回族穆斯林。

据《明实录》一百二十一卷:沐英班师时留下了聂纬、陈晖、杨林、孙祯、李聚、丁能这几位将领。

上述留名将领中,丁能为回族大将,驻扎洮州城,此城地处西番境内,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洮阳城(即现在的临潭古城遗址)。

西晋永嘉年间(公元307-312年),吐谷浑在古城南侧新修洮州城,从此以后洮州城(即旧城)成为西北的一大军事要地。

丁能此次深入西番领地,处在西番的包围之中,任务艰巨,危险性大。

为预防不测,他将部分亲属留在了后方,安置在离新城不远的地方。

这地方后来叫“丁家庄”,这一名称是丁能和他的部下许多丁姓士兵南京老家的庄名,南京的“丁家庄”,今天仍然存在,是南京市中心的位置。

丁能来到旧城后,把旧城作为本营,以旧城为中心将他的部队以四面安置,拱卫主城:

北面有左拉、卓洛、干藏、申藏、塔纳,西有甘布塔、古尔占、拉直、尕录提、甘尼、下藏、八目泉,南有范家嘴、阳坡庄、安布族、拉扎甘、录日、杂杂,东有千家寨、常喇嘛川(现长川)等。

这批内迁西北的汉族,回族将士屯垦戍边,战时为兵,和时为民。

随着边陲的稳定,他们将家口亲戚从遥远的江南地区迁移至此,定居下来。

为大明时代守卫边疆安全。

1644年,明朝灭亡。

九九重阳,相约起义

米喇印原为明甘肃镇协守副总兵,从二品,驻防甘州,丁国栋为凉州守将。

据顺治三年正月清陕西甘肃总兵刘有实揭帖甘镇“明时旧设有义勇前锋一营,尽皆土著■(回)兵。

即以土官■■(回回)都督米喇印统领,其兵马粮刍且系自备,是以向来抚镇递相劄委参将职衔。……喇印胸怀寸赤,勇冠三军,且系世袭土官,亦非劄委流职可比”。由此可知米喇印是甘州世袭土官,由明、清朝廷授予武职官衔。

辫子西略河西时,米喇印归顺满清。

米喇印的直属上级是清甘肃巡抚张文衡。时,河西安靖,辫子又抽调驻当地八旗及绿营军前往增援。

甘军骁勇善战,辫子又起意,调甘军赴四川前线。

但是甘军豪酋米喇印,丁国栋及帐下士兵均不愿往。

此时多尔衮的剃发令颁布,全国强制剃发。

河西广受明朝恩泽,秉承“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儒家古训,视剃发为“猪狗之事”。

剃发令在当地汉回军中受到强烈抵制。

米喇印与丁国栋相互通气:“吾等世受明恩,剃发犹如犬彘,有延长王朱十瑏,素称贤良,今欲复祖制,必其人也!”。

当时河西清军的成份比较复杂,有投降的明军,有收编的农民军,有回、汉等族官兵,还有少数满洲八旗兵。

米喇印在军中开始秘密串联,与凉州丁国栋,知府徐自厉、参将蒋国泰约定于九九重阳共同起事。

为争取更多外援,米剌印派部前往西宁,“招至湟中回民”起义,但未得到西宁伊斯兰“掌教人”的响应 ,所以米喇印起义时,基本盘就是自己所部回汉士兵。

米喇印营中士兵出告总兵刘良臣,米喇印欲反。

刘良臣及游击黄德功准备派兵镇压。

米喇印决定先下手为强,趁九月九日重阳,甘州人皆有吃枣饼,登高之习俗,邀约,邀甘肃巡抚张文衡、分巡西宁道林维造、总兵刘良臣等至甘州北城楼登高赏月。

米喇印在北楼周围暗派兵勇,欲围歼辫子甘州领导班子。

张文衡,林维造,刘良臣等相继来到。

席间,米喇印称洮州丁嘉升反,欲率军前往平叛,张文衡以未有文报,情况不明予以推脱。

双方发生争议,米喇印喝令兵丁入内。

张文衡斥米喇印欲造反,随即拔刀反抗,被乱刀砍死。

刘良臣乃是武将,杀出重围,纵马驰向城门,被米喇印帐下士兵一箭射落马下,赶来的士兵将其乱矛捅死。

林维造,黄德功死于北楼。

《甘州府志.卷三》:”五年甘肃副总兵米喇印反,巡抚都御史张文衡,分巡西宁道林维造,镇守总兵刘良臣及游击黄德功俱死之“。

米喇印占据甘州,拥立明延长王朱识瑏,以反清复明为旗号,宣布起义。

凉州丁国栋接到米剌印已在甘州起义的信讯后,立即在凉州起兵响应,杀死参议张鹏翼,副将毛镔。

凉州知府徐自厉、参将蒋国泰也组织凉州军民投入起义军。

凉州城很快被起义军占领。

甘、凉二州同时合力起义,不仅广大回民群众积极参加,而且汉族以及河湟一带的藏族等少数民族也踊跃参军。

河西地区的许多前明官员,也主动加入起义行列,在当地组织义勇,杀官劫狱,积极为起义军买马造枪,筹措粮饷,组织兵员。

隐匿各地的大顺军老回回马守应余部,也参加了起义军。

由是,清顺治五年河西大起义,首发甘,凉二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