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靠着传统体育赛事出海的中国品牌逐渐增多。以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为例,虽然中国男足还是未能冲出亚洲,但仍有万达、VIVO、蒙牛等总共7家中国品牌成为了那届世界杯的赞助商。商业角度来看,中国还是成了那届世界杯的主角之一。

除了世界杯之外,近年来中国品牌靠着传统体育在海外扩展影响力的案例还有许多,相关业务和具体流程也已经日渐成熟。

而随着电竞项目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电竞帮助国产品牌出海"这一命题也开始逐步接受检验。就出海这一目的来说,电竞和传统体育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异,都是品牌出海的介质。但作为一项新兴体育项目,电竞在助力中国品牌出海的趋势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已经有几家中国品牌从电竞上看到了借助其出海的机会,并各自做出了完整的尝试。

早在2013年,中国台湾主板制造商华擎科技最先对海外电竞市场做出了尝试。在这一年中,他们先是赞助了当时韩国战队IncredibleMiracle(IM),随后又成为了瑞典SKGaming的赞助商。

2019年5月,中国电脑品牌联想和北美电竞俱乐部TSM建立本地合作伙伴关系,旗下子品牌拯救者系列(Legion)成为TSM电竞俱乐部独家PC赞助商,将为TSM新建的训练基地提供全套PC设备。此次合作也是联想首次赞助海外电竞俱乐部。

虽然目前中国品牌靠电竞出海的案例并不多,但这些先行者们已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逻辑。

首先,从品类上来看,通过电竞走出国门的中国品牌都是外设、硬件、电子产品等跟电竞项目直接相关的品类;其次,在选择赞助对象时,品牌都选择了具体的电竞俱乐部进行合作,而非成本更高的电竞赛事;再者,从俱乐部的选择上来看,品牌对赞助对象的选择也相对"稳妥",都有荣誉基础作为基本盘。其中被称为"北美邪教"的TSM是北美地区粉丝基础最扎实的俱乐部,曾多次拿下过北美联赛LCS的冠军。而更早之前华擎科技选择的瑞典SK战队也是CS项目上最老牌的一批强队之一,曾创下在一年92个项目的赛事中拿下66个冠军的纪录。

从以上几点能看出,目前中国品牌对于电竞出海的选择,仍处于一个较为谨慎的阶段。

那么在这个时间点上选择电竞作为出海的介质,品牌的机会在哪?

首先从赞助商权益激活的层面来看,海外电竞俱乐部相对传统体育对内容的接受度更强,参与度也更高。更重要的是,目前海外电竞俱乐部与资源方之间的合作早已跳脱出甲乙双方的执行模式,俱乐部参与度变高,互动模式更趋近于平等的合作关系。

以往常的经验来看,在传统体育赞助项目上,品牌主一方往往会在合作之中处于劣势,而在电竞项目上就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

在制作合作内容的过程中,欧美电竞选手自己的想法很多,在想法与拍摄脚本相冲突时总会提出异议,说出自己的意见。但与此同时,在达成共识之后选手们都会选择配合。

而俱乐部方面,海外电竞俱乐部也能抛弃以往单纯的执行模式。不少欧美电竞俱乐部都有自己的内容制作团队,在内容合作的过程中这些团队也会参与设计、构思等工作。这也使得俱乐部和赞助商之间的关系相对更为平等,双方的关系也从甲乙双方真正地向合作伙伴这一方向在靠拢。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不得不提,电竞本身就具有新颖的文化属性,而在内容接受度上,欧美俱乐部更是无人能出其右,选手们也没有特别重的"偶像包袱"。

举一个较为著名的例子,此前欧洲电竞俱乐部独角兽之爱(UnicornofLove)的经理就曾在推特上放出过自己的大尺度照片,理由是为了感谢赞助商雷蛇Razer。在这张照片中,这名经理仅用雷蛇鼠标垫遮挡了关键部位,而他这次为了赞助商献身的举动也在当时获得了极高的传播度。

UOL战队这种做法是否妥当虽值得商榷,但不可否认的是,借着UOL的这次看似出格的举动,赞助商的品牌传播度也已经爆表。放眼全球各大体育项目,现阶段能为品牌主做到这个地步的,很可能就只有欧美电竞俱乐部而已。

其次从赞助成本来看,相比于海外传统体育赞助,电竞赞助虽然投资回报率仍然不那么明确,但胜在绝对赞助金额低。相关金额低,也就意味着品牌的试错成本也低。

以传统体育的赞助来说,耐克8年10亿美元赞助NBA,意甲球队尤文图斯的球衣胸前赞助位每年花掉了JEEP5000万欧元。球星方面,C罗也和耐克签订了顶级代言合同,只要C罗还在顶级联赛效力,那么每年就可以拿到1620万欧元赞助费。

与传统体育相比,虽然在单一项目的观赛人数上仍有差距,但是赞助电竞的绝对价格还是相对较低,这也给品牌主们留下了不少试错的空间。尤其是相比于国内电竞赞助相关金额飞速增长,国外的赞助金额的体量还是比较理性与可控的。

除了上述的欧美地区,东南亚、南美等地区也是值得中国品牌关注的海外市场。

作为全球经济上的新兴市场地区,这两块大陆,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经济都在急速成长过程中。而经济崛起背后巨大的消费市场也是众多中国品牌出海的首选。中国的电子产品,家电甚至于汽车品牌等众多类别的产品都力图在这些地区谋得市场份额。在多样的市场营销手段中,电竞显然是崭新且值得尝试的一种。

现阶段的东南亚市场是全球PC端游戏收入增速最快的区域。根据NEWZOO公布的数据,在2015年至2019年,东南亚地区电竞观众增长了36.1%,远高于全球平均值19.1%。比起传统体育项目,东南亚地区的电竞氛围要浓厚许多,这也使得电竞成为了更适合出海东南亚地区的介质。

随着东南亚地区互联网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移动端电竞也成为了当地不可忽视的一个电竞市场。以马来西亚为例,根据NikoPartners今年公布的报告,2019年马来西亚营收最高的两款移动端游戏是沐瞳旗下的Moba类手游MobileLegend:BangBang和腾讯旗下的战术竞技类游戏PUBGMobile,年营收分别为2010万美元和1692万美元。

与此同时,根据NewZoo发布的全球电竞市场报告,2019年巴西地区的游戏玩家数为7570万人,约占总人口数36%;电竞赛事受众约920万人,位列全球第三,仅排在中国和美国之后。南美地区对电竞的狂热态度引起了游戏厂商的注意,2017年拳头游戏就将英雄联盟MSI季中邀请赛设在了巴西举行,这也是MSI首次被安排在五大赛区之外的区域。

电竞在这两地所拥有的巨大的关注度,关注人群也很年轻。这两点都非常适合中国品牌从营销上另辟蹊径。甚至可以形成"中国游戏电竞赛事中国品牌"的协同模式。

中国电竞本身的优势也会深刻影响中国品牌借电竞出海的可能性。经过最近几年的投入,相比于其它领域,中国在电竞上的话语权已经变得越来越大。在电竞领域,中国逐渐开始参与扮演起了"规则制定者"这一角色。

例如,腾讯支持的全球电子竞技联合会GEF计划在2021年12月举办首届全球电子竞技运动会(GlobalEsportsGames,GEGs)"的线上通气会,目前已有超过来自20个国家的成员对GEGs表示兴趣。GEF在全球电竞领域的影响力,也引起了国际奥委会的重视,甚至不惜发出通告进行干涉。而背靠着在电竞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品牌若选择依托电竞出海,势必能走得更轻松。

综合海外电竞赞助的大环境,以及现如今中国在电竞领域的地位,中国品牌靠电竞出海这个命题,为什么不试一下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