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多地进口冷链食品或内外包装核酸检测呈阳性,引发市民的关注和担忧。

宣城发布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12月10日起,“安徽冷链食品追溯平台”上线试运行,我市立即召开操作培训会。即日起,进口冷链食品在宣流通实行追溯管理。

目前,全市冷链食品经营单位暂没有采购新的进口商品,市区主要商超的进口冷链食品也已全部下架。下一步,我市各市县区将启用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需过“安检”。

市区商超进口冷链食品全部下架

12月10日上午,记者跟随宣州区鳌峰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来到市区大统华超市巡查。冷柜里,散称的进口牛肉等食品已经下架,但仍有包装塑封好的新西兰羊肉卷、美国牛排、澳洲牛排等半成品在售。

鳌峰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巡查超市。

工作人员查看了这些冷冻食品的核酸检测报告、入境检验检疫证明、供货单位资质以及消毒情况,没有发现问题。“可以卖,但一定要做好销售人员的体温监测、购买人员的登记工作。”鳌峰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叮嘱。

超市在显眼处挂出冷冻商品核酸检测证明。

冷藏商品均贴出核酸检测证明等资料。

不过,为了规避风险,超市管理人员随后还是主动做出了下架的决定。“基本上也没人买。”他说,这些食品将被封存进专门的冷库。

鳌峰市场监督管理所副所长王宏云介绍,随着大统华超市的主动下架,市区主要商超的进口冷链食品就已全部下架。“目前,市区仅有宣州农贸市场还有个别经营户售卖库存商品,我们要求他们做好实名登记,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记者又陆续探访大润发、合家福、优麦隆超市发现,生鲜区的顾客并不多,很多产品都添加了标签,上边印有保质期、产地、生产许可证、生产商等关键信息。冷柜里的鱼类、海虾类的冷冻食品大都来自上海、浙江、山东等地。

产品标签注明了产地等信息。

大润发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仅是进口水产和肉类,超市连进口水果都不卖了。

各县市区即将启用集中监管仓

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科了解到,自11月26日我市发布《关于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后,全市冷链食品经营单位暂没有采购新的进口商品。下一步,我市各县市区即将启用集中监管仓,对进口冷链食品及相关从业人员、车辆,进行统一消杀管理、检测管控。

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科负责人梁道喜介绍,各县市区集中监管仓启用后,凡进入我市的进口冷链食品,均须于到达目的地24小时前,通过“安徽冷链”进行报备,如实填报相关信息。进口冷链食品进入宣城后,一律进入监管仓进行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毒。经外包装消杀和采样核酸检测合格,并取得相关证明后,方能出库流通。

根据要求,经营企业要在每个批次的进口冷链食品上张贴溯源码,市民选购进口冷冻食品时,可扫码查看相关产品信息、进口地以及运输过程记录等溯源信息。

此外,我市还要求销售者销售进口冷链食品时,对消费者实行实名登记购买制度,确保全程可追溯。(全媒体记者 张玉荣 文/图)

来源 | 宣城发布

编辑 | 孙丽莉

审核 | 唐燕群

主办 | 宣城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本文版权为宣城日报社融媒体中心所有,

如欲转载请联系告知,

并在转载时文章开头或结尾处明显注明文章来自

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