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2”的到来,开启了新一波购物狂潮。“花钱一时爽,还钱急救场”,不知不觉间已成为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写照。近日,一组数据成为微博热搜:全国有1.75亿90后,其中只有13.4%的年轻人没有负债,而86.8%的90后都接触过信贷产品。

购物狂欢的到来,随之而来的便是各式各样的消费信贷产品:信用卡、花呗、白条……这些消费信贷产品打着“无门槛,先消费,后还款”等名义,让年轻人能够轻松实现“超前消费”。

“减免”吸引消费者

打开手机京东商城,在付款界面显示的首选付款方式便是白条支付,并且一旁还附有“打白条,单单减最高299”的优惠活动广告。同样在美团外卖平台,优先推荐付款方式为美团月付,下面也有“笔笔抽外卖会员”的活动。记者观察发现,以各类减免送会员等优惠方式吸引消费者选择信贷支付是大部分支付消费平台的常用手段。

今年刚毕业的陈新宇,已经开通花呗三年了,现在的花呗额度大概在3000元左右。“我之前在大连读书,那时候用花呗点外卖就会便宜一点。”陈新宇介看来,“花呗是没钱了才去使用的,在价格同等的情况下,我也不会选择使用花呗。”

一不小心,就开通了

这些消费信贷产品采用的都是“先消费,后还款”的支付模式,相比于开通传统的信用卡,这些消费信贷产品几乎是无门槛开通,只要上传身份证并刷脸进行实名认证后,就能获取一定的额度。

何苏轩经常在外卖平台上点餐,12月8号她收到美团月付的还款短信“今天要还月付12月账单96.98元。”对于此还款信息,她表示自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通的美团月付。“一般我都是免密支付,所以也不会去查看付款方式,但是我也有发现这两天会时不时的给我减免一些金额,我还以为是美团在做什么活动。”

记者调查发现,美团月付的广告语为“本月用,下月8号再付。”不仅如此,在订单支付页面上有极速支付与普通支付的选项,极速支付便是免密支付,而一旦选择使用过美团月付后,在接下来的订单中,极速支付便会自动选择美团月付进行支付,并且还会有一定的减免金额。

超前消费渐成习惯

“超前消费”指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以分期付款,预支形式进行消费。调查发现,使用消费信贷产品来满足自己“超前消费”已经成为了当代不少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李帆正是“超前消费”的年轻人之一。“上大学后经常使用支付宝,一次偶然开通了花呗,后面就停不下来了。”李帆介绍,最开始使用花呗时,花呗额度只有几百块钱,现在已经提高到5000元了,“花呗额度是根据你使用的情况以及信誉积分上涨的,只要每个月都使用花呗,并且每个月按时还款,一般它都会自动帮我提高额度。”

李帆表示,在今年双“11”以前,她将额度下降到了3000,但现在又重新提升到了5000,“我其实很想把花呗关掉,但每个月我都有想买的东西,而工资都用来还上个月的花呗,就一直没有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关掉花呗。”

理性消费,量入为出

“量入为出的‘超前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是帮助消费者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比如说我们利用房贷购买房子,这也是属于‘超前消费’的一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江东坡认为,这些平台上的消费信贷产品之所以吸引消费者使用,主要是因为其便捷以及利用分期的方式分担消费者的付款压力。

但江东坡也表示,很多年轻人在使用这些消费信贷产品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从而过度透支负债累累,这需要第三方来进行干预。“这些消费信贷产品可以促进消费者进行消费,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需要对使用信贷的客户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江东坡提到,许多消费信贷产品为了吸引消费者,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但却没有警示和提醒消费者,这样的消费是否合适?“平台其实比我们要了解我们自己的情况,这件东西是否合适,购买后需要花多长的时间来偿还?如何消费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但平台也不能只吸引消费者消费,它是可以也应该进行一个提醒的。”

此外,贵州群众律师事务所律师徐滔也提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非常必要的。“超前消费是当下的一个趋势,但我们也应合理消费、理性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能力范围内消费。过度超前消费,会使得自己的经济收入不能够偿还负债,从而引发逾期还款的一个风险,不仅需要承担逾期还款的违约责任,还可能会被纳入失信名单而影响个人的征信,从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家庭。”

(贵州综合广播 朱美云 李发静 王楚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