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後浪”眼中的故宮和未來什麼樣?

他們又會用哪些黑科技

讓故宮的珍貴藏品穿越歷史走向未來?

今天(12日),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斑駁的紅牆,

參加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的少年創客們

踏入故宮大門,

用他們親手創作的一件件

散發着青春氣息和智慧光芒的

“數字故宮”“活力故宮”作品,

給出答案。

從2017開始,每年的夏天,全國的少年創客者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約會——參加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

但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有的約定。

疫情或許會拖延進程,卻無法阻擋少年的奇思妙想。

因爲熱愛,所以澎湃。

5月11日,作爲全國科技周重大示範活動——2020年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採取線上模式,如約而至。

少年創客們聞訊而動,來自27餘省、市、自治區的2000多支團隊、近10000名學生參與此次活動。

實踐活動堅持倡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讓科技更有溫度。題目來源於實際生活,力求以科技手段解決現實問題,用創客方式傳播科技冬奧知識,用自己的雙手去實現與600歲紫禁城的融合,傳播中國文化。

來看看科技少年們手中的600歲紫禁城吧。

這是讓人眼前一亮的“瓊枝溢年光”。

看得出來這件作品的“原型”嗎?

沒錯,正是清代金瓶珍珠花樹景。

除了外形上儘量還原,這件作品的奇妙之處在於它還可以感知溫度。

四川省南充市小學的孩子們在每顆水晶珠裏插入光纖,並設計程序從溫溼度傳感器獲取溫度值,來控制不同顏色的LED燈發出不同的顏色。

光纖的導光性可以將LED燈的光傳至每一朵水晶珠花,這樣,在不同的溫度下水晶珠花就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這不斷變化的流光溢彩就如同時間的變化永不停止,又如同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光輝熠耀千年。”孩子們說。

接下來這款酷炫的作品是浙江大學附屬中學丁蘭校區同學們帶來的“故宮 AR+”。

不需要特製的頭盔或眼鏡,你就能身臨其境“遊故宮”。

如果你使用的是 Android 設備,它的使用將變得非常有趣。創作團隊選用激光雕刻出的故宮博物院 Logo 木板作爲觸發器,只要你打開故宮 AR+ 並將取景框對準它,一個雄偉的太和殿便出現在你面前。

在iOS平臺上,它也十分簡單易用,掃描到一個平面即可開始觀賞,並且還支持放大與縮小,你甚至還可以走進這座宮殿,近距離觀賞它精美的內部結構,彷彿置身於太和殿內部。

在大飽眼福後,咱們再來一飽耳福。

這是由杭州餘杭良渚實驗小學帶來的“AI編鐘”。

由於觀衆無法在故宮接觸到編鐘,孩子們運用了激光切割與燈帶,以及編鐘模型,製作出AI編鐘,結合APP inventor曲庫和燈帶跳動,引導使用者敲出相應的音符。

“大家就可以輕鬆學會敲打編鐘了。”孩子們說,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不應該被遺忘, “我們想讓大家重拾這個樂器,所以發明了這個編鐘教學裝置。”

帶隊老師葉智清介紹道,學校自去年12月份開始學習區裏統一規劃的人工智能課,這是孩子們學習後獨立完成的作品。

“用現代科技激活古老文化,對孩子們來說是個非常好的學習過程。”葉智清說。

5000年厚重的中華文明,讓少年創客們在放飛創新夢想時,有了堅強的底蘊和自信。

正如帶隊老師們所說,四年來,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不斷蛻變升級,搭建起一個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的交流平臺,不斷推進中國科學教育的蓬勃發展。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由科技日報記者 周維海 攝

終審:冷文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