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经府谷不冻之迷

镜翁/文

黄河流经府谷,大约没有说起的必要,天下人都知道。这里面有迷吗?却没听说过,从古至今就是如此。从未改道,也无其它变更的记载,只是名称曾多次改变也不能算是“迷”。但冰冻线肯定是有迷的,特别是还有亘古未变之大迷。

我在很早的时候就觉得四周河流在冬天时都冻成了犹如铁板一样的坚冰。唯有黄河不冻,实在感到奇怪,这使府谷的冬天有了江南水乡般的美景。但又与江南不同,因为江南是绿野满目,碧水常流。府谷却是漫天洁白如玉,无瑕无痕,唯有黄河一碧长流,唯独惟美。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唯此独一处。可叹大宋张泽端,美景未现上河图。

河流水域天然冰冻线在那里呢?依长江、雅鲁藏布江为例引述;长江有四段主要名称,上游为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中下游才称长江。

长江的冰冻线又在那里?答案是在青海省称多县,这段大江称为通天河。如果是寒冬,通天河大部分结冰。如果是暖冬,通天河只会有部分河段结冰。

进入玉树市以下的金沙江上游结冰,就成了水文记载。这是作者考察三江源与长江冰冻线时访问当地人讲,“据传说曾经有过”,本地人都没有看到过。

而称多县的纬度是北纬三十四度。三十四度以上的青海省曲麻莱县境内的通天河与沱沱河就是每年冬季都要结冰了。也就是说,北纬三十四度至三十三度线之间这几百里河道,就是自然冰冻线,又随冬季冷暖分别而有所变化的区域。

雅鲁藏布江的冰冻线则更夸张,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坡的雅鲁藏布江是北纬负三十五度。叠加高海拔,因为是融化冰川与雪水成河,冬天直接冻到了断流。

北纬三十四度线以下是有冰也有水。雅鲁藏布江从三十五到三十四度线的距离很短,流向朝南偏东,到了三十三度线时,就算是海拔很高的青藏高原,也就不会结冰了。所以,大多数人觉得雅鲁藏布江是不结冰的河流。

如果从南路的滇藏、川藏公路进藏,亲自驱车到过青藏高原的人都清楚,开车上到山顶向下望去,一条大江看下去犹如一条细线,垂直落差就是几十里。一个长坡开车下去,一、二百公里都是不算太长的一顺下坡路。虽然听起来青藏高原是高海拔地区,其实到了江面时的海拔并不是很高。

一道长坡,四季风景。山顶是白雪皑皑,随行渐变,山下却是百花盛开。

也就是说:北纬三十四至三十三度线的数百里是我们国家河流按季节的自然冰冻线范围,并不受海拔高低影响。国外的河流就不举例了,基本也是如此。北纬三十四至三十三度线是暖冬与寒冬冰冻线的过渡区段。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著名诗(祠)篇《沁园春﹒雪》中大约也是遵循了这一自然规律,造成了一个不算太大的误会。比如祠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顿失滔滔”、作者理解毛主席当时判断就是黄河结冰了,失去(看不见)了滔滔的黄河水。这句词的意境与真实的自然现象就有了一点儿误差。

毛主席在大雪纷飞的隆冬季节,依魁梧轩昂的身姿,挥动大手站在清涧县高杰(家)村的山梁上,感觉并看到了中国北方已经是千里冰封的景象。所以,以长城为基线而断定,大河上下必然是“顿失滔滔”,理应是完全结冰封冻了。

黄河流经雾迷浪的不冻之“迷”,给伟人都造成了误会,这还不算是迷吗?

黄河的自然冰冻线,退一万步说,也应该在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在禹门口以上应该是结冰的。

因为黄河两岸的这两座城市都在北纬三十五度至三十六度之间。而且两地是每逢冬季,所有水面都冻成了很厚实的坚冰,只有黄河是例外。

府谷县境内的雾迷浪,在北纬四十度与三十九度线之间,哪有不结冻的道理呢?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北纬三十九度线以上的地方,冬季四周坚冰似铁,只有一条大河不结冰,恐怕没有人会相信。

从小看惯了,却不知道其实有很大的迷团隐藏于其中,这已经是迷中之迷了。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目前只有一个名称,分四个河段、即河源段和上、中下游区。过去也分段,但有过好几个名称。

河流冰冻分暧冬和寒冬,正常冰冻线再怎么直线南流也有百里以上的不同河段。但黄河流经北纬三十九度多的雾迷浪瀑布以后便不结冰了,而且是亘古不变,戛然而止,间不盈丈。更不以暖冬与寒冬而有所区别,这更应该是迷上加迷了。

府谷县、在北纬三十九度至四十度之间。冬季属于寒冷地区,所有水域都结了冰,可黄河为什么不结冰?而且四周都是冰天雪地,只有黄河宛如一条碧绿色飘带,镶嵌在莽莽雪原之上,也给寒冷地区的府谷带来了丝丝暖意。

本篇要讲的是府谷并不是黄河结冻与不结冻的天然分界线。但自古以来,黄河从流经雾迷浪以后,就成了不冻河,以下河段就不结冰了。

天桥电站的修建,更验证了作者的这一点判断。在原来雾迷浪瀑布下游的天桥库区,大面积静态水域,照样也冻成了坚冰。

年龄大点的人都见过,原来雾迷浪瀑布下面的巨潭天气越冷,雾气就越大。在三九寒天时,雾气能够罩住雾迷浪瀑布,这就是古人称雾迷浪的由来。

因为黄河流经雾迷浪,前几十年水量特别大的时候,用目测就能看到雾迷浪瀑布下面的水量明显大于瀑布上游。作者猜测瀑布下面的深潭中必然有大泉,泉涌量大到难以估量。

我推测深潭底部有大泉的第一个理由、认为雾迷浪浪湾下面必有大泉。而且此泉不敢说全球最大,但在国内绝无第二,泉水大到目测就可以看出整个儿黄河水量增大了不少,超过了一条大支流的汇入。

我推测深潭底部有大泉的第二个理由是泉水“温度”。它竟然于冬天能提高整条黄河水温,使原本坚冰似铁下面的黄河水,在雾迷浪瀑布水流冲击的搅拌作用之下,瞬间就变成了不冻河。不论在多寒冷的冬季,黄河流过雾迷浪以后,便再也不上冻结冰。

亿万年来,黄河冰冻线在天桥电站修建以前从未改变过,浪湾下游就不结冰。我认为,就是因为这股隐身大泉改变了黄河水温,使得黄河流经雾迷浪以后,大泉温度提高了整条黄河水温,使一条大河从此便不能冻结成冰河。因为府谷县的泉水都是低温温泉,当地人习惯叫“暧水”,全都是不能结冰之涌泉。

隔河对岸的保德县,将低温温泉叫“暖泉”,还有数处以暧泉命名的村镇。

黄河直向正南流过数百里后,水温必然会降低,有可能恢复结冰,却又正好到达了北纬三十三度线以下,所以,黄河下游就更不会结冰了。

黄河是流经中国北方最大的河流,而河源与上游段,冬季全部是结冰区域,上游段近年调整为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原来雾迷浪就是中、上游的分界线,那时候也许就是依冰冻线而划分的。

就是在今天,天桥水库淹没了雾迷浪,大家冬季可以去实地考察,说明雾迷浪瀑布并非黄河冰冻的自然分界线,近在咫尺的浪湾下游也结冰。库区于东、西天桥子村以下,静态水面照样冻成了大面积坚冰区。

在整个儿库区大面积结冰的冰面之中,在雾迷浪原址位置,仍然有一只碧绿色的“大海眼”,更显的晶莹剔透且深邃难窥。

库区蓄水使浪湾龙潭水位提升了几十米,如果遇到特别的寒冷日,形似海眼中仍然会有雾气升腾的景象出现。这就是我推测在雾迷浪深潭底部有巨大“雾迷泉”的推测原理与依据。雾迷泉、是我为这股大泉的初命名。

学理工科的人写文章,本性使然,总是想发现点什么东西,也习惯用基孔基轴制般的精准度去完成作业。文章、也是产品,认为是钢铁般冰冷的机械产品。不动时是冰冷的,一旦运动起来,就会输送出能量。这样的文章虽然没有艺术品的精致,鲜花的娇媚,优美文字的品位,但却是钢铁般的永恒产品。

雾迷泉、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也许是被笔者发现的一处迷一般地胜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