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本赛季执行新外援上场规则,实行前15名球队4节4人次。可以配备多达三名外援,但场上内外必须有取舍,这让本土球员赢得了更多表现机会。再加上联赛也逐渐步入快节奏浪潮,本土外线球员迎来井喷式爆发。

1.受益政策外线球员迎来爆发

二年级新秀、“99后”清华高材生齐麟,是新疆队一个合格的角色球员,场均12.9分3.8篮板1.5助攻,三分球命中率37.7%。前两天对阵辽宁队时轰下38分,其中三分球12投10中,刷新联盟命中10记三分球最低投篮次数纪录。此战新疆启用“双塔”强攻辽宁内线,逼得后者长时间启用联防,顾此失彼给外线留下大量机会。新疆没有小外援掌控球权,于是齐麟赢得了更多话语权,抓住空档手起刀落投射3分球。

高诗岩也是成功突围的“大宝贝”。之前在辽宁队,由于后卫线拥挤没有多少出场机会,上赛季场均只有6.8分2.7篮板1.9助攻。本赛季转投山东队后,成为球队第一控球手,场均出场时间达到了39.5分钟,可以贡献16.3分8.8助攻7.1篮板,还刷新了联盟后卫历史三双纪录。还有吴前、姜宇星及陈盈骏等人,从名不见经传的底层角色,脱颖而出成为球队外线担当。

2.后备力量壮大但非高枕无忧

大量本土神射手崛起,增加中国男篮外线实力。过去征战国际比赛,外线控场几乎靠郭艾伦一人。“大侄子”组织串联能力出众,并且还有丰富的大赛经验,相对而言是1号位最佳人选。但郭艾伦技术缺点十分明显,不善投篮爱突破,遇到强对抗时技术容易变形。去年世界杯,郭艾伦就是吃不消对抗,突破打不进投篮也没辙。绝招都被对手掐掉,助攻就更无从谈起。

有了吴前、齐麟和高诗岩等人助阵,既可以分担郭艾伦控场压力,还可利用外线投射制造杀伤。不过即便如此,也不敢说男篮外线高枕无忧。一是吴前等后卫球员身体条件存在劣势,未必能适应国际球员的对抗。二是后卫线上人才拥挤,主教练能否灵活搭配是个问题。三是齐麟等锋线球员身高不足,在国际赛场上打3号位比较吃亏。但不管怎么说,本土外线球员迎来爆发浪潮,百益而无一害。

3.内线人才匮乏制约男篮发展

其实相比外线,毒sir更期盼内线球员能抓住外援4节4人次机会。因为身体拼不过对手,早期中国男篮主打速度和投篮。步入姚明时代后,中国男篮速度降下来,更多是落入阵地战打对抗。这个传统打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且也贴近国际赛场浪潮。可是以前有朱芳雨、顾全和孙悦等锋线里突外投,即便姚明受困男篮也不会轻易崩盘。现在呢?找一个类似丁彦雨航的球员都成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严峻的问题,内线人才匮乏。易建联大概率不会再加入国家队,扛旗大任需要交给下一位杰出中锋,周琦是目前最理想的人选。“大魔王”脚步灵活移动速度快,可顺下内切也可突破勾手,还有三分球功夫。依靠身高臂展优势,能实现大面积防守护框。当然,周琦技术肯定存在瑕疵,强度不够没有绝对统治力的“大招”。不过他的最大问题,是身体吃不消对抗。

周琦体质十分特殊,经不起高强度对抗,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场上看似迷离的原因。未来若是周琦扛旗,必然要有内线大个帮他分担压力。可回过头来看,似乎还没有可委以重任的人才。王哲林进攻端时机把握不错,还要柔和的手感及出色的脚步,可惜防守端积极性不高。胡金秋是进攻全能的4号位,能突能投还能抢,但攻防两端对抗顶不住人。再看韩德君、沈梓捷和陶汉林等人,要么年事已高不经折腾,要么初出茅庐难堪重任。

当然,形势严峻倒也不必心灰意冷,中国男篮恐在2024年再登奥运赛场,他们还有时间增长经验打磨技术。但愿球员们不负众望,帮助男篮重返巅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