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楼市的“神经”异常紧绷。

房企“三道红线”的推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居民债务收入比等政策工具正酝酿,无疑为2021年的楼市增加一分寒气。

更为重要的是,近期央行反复提及“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有人推测,前期偏宽松的信贷政策可能退出。

但是现在随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则数据,楼市似乎松了一口气。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份物价数据:中国11月CPI同比下降0.5%,预期是0%。

这意味着时隔10年后,CPI首次降为负。最近的负值是在2009年2月-10月期间出现的。

CPI是最基本的物价指标,包含食品烟酒、衣着、房租、交通、生活服务品等,不包含房价。

可以这么说,CPI主要囊括“生存必需品”,而房子则是“生活必需品”。所谓生存指的是有饭吃,有衣服穿,有地方住(租房)。而生活则是有更好的房子住(买房)、更健康的食物,更美丽的环境...

所以说,CPI的影响很大,猪肉涨了,车费贵了,菜价升了,普通老百姓会真真切切感受到。

所以,当CPI上涨到高位时,央行往往会加息,抑制CPI继续上涨;反之,当CPI下跌到低位时,央行往往会降息,避免CPI过低,出现通缩。

为什么CPI上涨会加息,而CPI下跌会降息?很简单,加息意味着钱更贵,降息意味着钱更便宜。比如,加息的后,一个鸡蛋原来是1块钱,现在可能变成了8毛钱,这就是钱更贵,物价下降了。反之,一个鸡蛋原来是1块钱,现在可能变成了1.2块,也就是钱更便宜了,物价上升。

国家一般将每年的CPI目标定在3.5%,我们一般认为,如果CPI高于4%,就有通胀的风险,理论上这时候要加息。反之,如果CPI低于1%,就有通缩的风险,理论上这时候要降息。

过去的经验看,当CPI降到负值后,不会马上反弹,比如2009年2月CPI降为负后,直到2009年11月才转正。

为什么?

影响CPI的主要是两大因素,一是猪价,猪价是影响CPI关键因素,去年猪价上涨,随后出现“养猪热”,目前猪肉供应增加,猪价持续下降,使CPI维持在低位。二是基数,去年底和今年初的猪价、CPI较高,所以和同期相比起来,CPI的涨幅会很有限。

所以说,虽然明年初加息的预期热起来,但目前的CPI并不支持,展望2021年上半年,央行加息的概率偏低,我推测在2021年6月之前,央行不大可能会降息,但也不会加息。

这从最新公布的货币数据中得到印证。11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0.7%,预估 10.5%,前值是10.5%。人民币贷款增加14300亿元,预期是14000亿元,前值是6898亿。

可见,信贷数据依然繁荣,显示疫情初期执行的偏宽松信贷政策还没有退出的意思。前期偏 宽松的信贷政策是否退出,会表现在是否加息或是否降低货币增速。目前来说,2021年6月之前不大可能加息。

不加息,对楼市是利好,因为楼市最害怕加息,楼市调整最剧烈的时候,往往是加息最密集的时候。而现在若明年初不降息,楼市算是可以松一口气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