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是去年上映的电影,电影主要围绕父亲马浩文凭借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帮助儿子从“学渣”逆袭为“学霸”的过程。

影片上映后,可谓是给很多家长都上了一课,从来都是家长要求孩子去上补习班,没想到,该补课的,原来是家长自己。

其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马皓文问儿子长大要干什么,儿子回答说:“考清华北大,妈妈让的。”接着,马浩文说:“清华北大知识过程,不是结果。”

考清华北大,几乎是每一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都认为,考上清华北大,孩子的人生就成功了。事实上,考上好大学,只能说成功率一半。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来说:“总有一天,孩子要面对的是人生的高考。”

和马浩文的教育观念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孩子的妈妈和闫主任。他们两个的观念也恰巧可以代表一些家长。

电影中的那些错误的教学理念

1、“煤球再怎么洗,永远变不成钻石。”

这句话是闫主任对马飞的评价,引来了很多让热议。可这位父亲用事实行动告诉了我们,就算是煤球变不成钻石,那煤球也有自己的用处。

影片中,为了孩子不被学校开除,马浩文离职要把年级垫底的儿子培养成年级前三,这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尤其是闫主任,觉得这是无稽之谈。

试问,有多少家长或者老师经常用这样的话打击孩子?家长总是给孩子身上贴标签,“学习不好就去扫大街”、“不听话将来只能捡垃圾”…… 这些看似激励孩子的话,其实是在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给孩子灌输了职业也分等级的错误思想。

2、马飞妈妈经常对他说:“我是为了你好”

可是,马皓文却认为,没有比“为了你好”更恐怖的借口了。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后,总会加上一句:“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其实,这句类似道德绑架话对孩子的伤害远远超乎家长的想象。有时候,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没起到教育的目的,往往适得其反。

3、老师对马飞说:“你的脑袋缺根弦”

电影的开头,马飞因为不会单脚点地,所以被老师说“脑袋缺根弦”。话音刚落,全班同学都开始嘲笑马飞。

这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足以让孩子自卑。当孩子做不好一件事时,脑海里就会浮现老师给孩子贴的标签,认为做不好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缺根弦”。从而对自己就会越来越没有自信。

都是第一次家长,所以有些错误很正常,重要是要及时改正。

电影里值得家长学习的育儿观

1、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

这是马浩文对儿子经常说的一句话,并不是盲目地鼓励孩子,而是真心认为的。

在他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孩子在受他这种影响下,信心也会随之增加,这也是马飞后来能有所成就的原因。家长也要适当地鼓励孩子,不要经常给孩子泼冷水。孩子内心是脆弱的,家长小小的肯定对孩子来说会使很大的希望。

2、不要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这其实是为了锻炼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变得有主见,不被别人的思想所左右。有的孩子会向家长要一些玩具,当家长问他为什么想要这个玩具时,孩子会说:“因为别人有我也想要。”这是家长就要及时纠正,鼻儿人有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3、我的孩子,上过全世界最好的补习班

所谓最好的补习班,绝对不是家长认为的,那些花高价钱聘请名师的补习班。而是父母是老师教孩子的补习班。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能提高,不惜花着高价钱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其实,孩子能获得的压力远远大于成绩。

4、家长怎么说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家长怎么做。

想让孩子变优秀,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想让孩子好好学习,预期说教,不如何孩子一起学习,孩子成绩上进步,家长工作业绩进步。想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父母不妨放下手机,拿起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和孩子一起进步。

其实,教育孩子的方法有成千上万种,最重要的是家长可以找到适合孩子的一种,并且细心的教导,那么,总有一天,煤球的光环,会比钻石更加耀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