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疫情期间上映的《囧妈》,网友都纷纷表示:“果然同一个世界用一个妈!”

这部电影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以外,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极强控制欲的母亲是如何改变儿子的。

这位妈妈总想让儿子按照自己理想型去成长,终于有一天,儿子受不了妈妈的控制,在火上儿子对妈妈卢小花说:“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都这么多年了,难道你没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儿子吗?”。

这句话不知说出来多少孩子的心声。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的一些不经意的行为也许正在控制你的孩子。

父母控制孩子的行为有哪些?

1、“我知道你嫌我烦,可妈妈无非就是为你好。”

这几乎是所有家长都爱说的一句话。《银河补习班》中,马飞妈妈也对马飞说过:“我管你都是为了你好。”但是,马飞的爸爸却反驳他说:“世界上没有比这句更恐怖的话了。”

家长总会背着爱孩子的名义教育孩子。家长爱孩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能以这种自私的方式来爱孩子。家长认为好的孩子不一定觉得是好的,只要孩子的选择不是错误的,可以允许孩子不选择你的那个选项。

2、“在你的心里面,住了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

电影里,卢小花甚至连儿子吃几块红烧肉都要规定。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甚至在没出生的时候就被家长贴上了标签。家长会设想自己的孩子以后一定要聪明伶俐,活泼开朗。如果孩子性格恰巧不是这样,家长就会想方设法地讲原本安静性格的孩子变成父母理想型的,对孩子成长有着很大的伤害。

3、“一辈子只为了儿子活着”

卢小花把这一切为了儿子当作对儿子全部的爱,殊不知,他这份沉沉的爱,带给孩子的压力更大于爱。

家长这看似深沉的爱,实际上是控制欲强的表现。有的家长可能内心受到过伤害,不希望孩子受到一点不被人爱的感觉,于是用尽全力去爱孩子,这份爱,会压得孩子透不过气。

4、“你听得到我说话吗?”

这是伊万无奈时对妈妈说的话,妈妈似乎总是自动屏蔽她说的话,即使他是对的。

这个问题在很多家庭都会上演,家长总是自说自话,把自己的大道理强加给孩子,从来不听孩子的观点。这也是很多孩子不爱和父母交流的根源所在。因为孩子的话,在父母那得到的永远都是否定的,导致孩子不想和父母要分享自己的心事。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有自己的想法。家长要做到不仅仅是要给孩子全力以赴的爱,更重要的是也要给孩子自由,如果控制过度,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隐秘的角落》里有这样一个片段,朱朝阳的妈妈每天晚上都会要求朱朝阳喝一杯热牛奶,但是朱朝阳是不喜欢喝牛奶的,终于有他有一天向妈妈反抗了,说不想喝,可是他妈妈并不允许他这样,硬生生的逼他喝下牛奶。这也许就是导致朱朝阳性格大变的导火索吧。

这些才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做法

1、适当时候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自主选择

伊万对妻子说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也是一样的,与其帮孩子准备好一件东西,不如让孩子自由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东西。比如,在做早餐时,不要觉得牛奶有营养就每天早上都给孩子做牛奶,如果孩子喜欢喝豆浆,不妨将牛奶换成豆浆。

2、要领听孩子的想法,不能做“霸权主义”

“妈妈我不想……,我想……”当孩子在反驳父母自己不想做一件事儿时,父母往往仅仅听到孩子的前一句,就开始反驳孩子。

家长要听孩子把话说完。例如,孩子说:“我不想去上舞蹈班,我喜欢钢琴。”家长要和孩子沟通,是否真的喜欢钢琴,还是因为逃避上舞蹈班。如果要像孩子所说的喜欢钢琴,家长就要将孩子的舞蹈班换成钢琴班,并观察孩子行为,确定孩子是否喜欢。

总之,孩子要听父母的话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但是,家长不能把这份家长的权力当成特权,要和孩子之间建立一个相互平等的爱,这样的爱,才是无私的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