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一位居民匿名向绿领环保组织调查员(下称“调查员”)反映,疑似当地企业将产生的工业垃圾随意倾倒在坑塘,污染环境。

2020年12月中旬,调查员核实污染线索后,前往当地开展水和固废污染问题专项调查。

图:疑似周边散乱污企业随意倾倒的地毯等橡塑固废

公开资料显示,威县有“中国汽车配件之乡”、“中国棉花之乡”之称,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工区,冀中南发展战略的核心区,与北京顺义共建的“威县北京·顺义产业园”,已列入北京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与海淀区、通州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的战略合作也拉开序幕。

通过几天的实地走访,调查员发现威县多个乡镇都存在固废随意倾倒、污水乱排放问题,其中七级镇和贺营镇较为突出。

污水乱排至村庄空地

图:污水随意排放形成污染坑塘

调查员在七级镇张庄村的村中心发现一个黑色坑塘,水体散发异味。坑塘的南侧有一处隐蔽排口,正在往外排放污水。

图:坑塘南侧的隐蔽排口

冬季大多数河渠、坑塘都已结冰,但因为有污水持续排入,所以坑塘南侧的水体还未结冰。

固废随意倾倒、堆放

在七级镇的另一个村,前尹村以西400米左右的耕地旁,调查员发现大量不明固废随意堆放在现场,散发臭味。且固废堆周边有一家关停的企业,企业院墙内也堆有类似的固废,疑似该企业关停后,未完成清场地的工作。

图:大量随意堆放的不明固废

在20多公里外的贺营镇小营村,也存在固废随意倾倒问题。调查员在小营村北侧发现一个白色坑塘,坑塘内或为随意倾倒的纸浆固废,紧挨着坑塘的企业正在生产,疑似为散乱污企业。

图:干裂的白色坑塘

2020年7月30日,威县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文章《关于第二轮省委省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情况的公示》,公告包括《威县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台账》,台账中问题清单的第73条为:

" 纳污坑塘漏统漏报。《河北省碧水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于2018年底前纳污坑塘确保实现“清零”。邢台市上报36个纳污坑塘且已完成整治,但督察发现仍有多个坑塘未纳入名单且未进行治理。邢台市生态环境局对纳污坑塘督导检查不到位,多个纳污坑塘漏统漏报,且部分坑塘水质严重超标。"

对此,威县公示的效果清单为:“对全县纳污坑塘,再次开展全面排查整治,对超标坑塘进行治理,同时建立了《威县水污染整治长效机制方案》,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经排查,暂未发现新增纳污坑塘。”

如果这一阶段的纳污坑塘已完成排查治理,不知调查员此次在威县发现的污染坑塘,是否是2020年7月30日后才形成的?

12月24日下午,调查员通过威县专门的环境污染举报热线6268105和12369网络举报平台,依法举报了在威县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

举报后不到1小时,当地环境部门迅速响应,七级镇环保所工作人员来电反馈了调查情况,称张庄村反映的问题属实,黑色污染坑塘是周边做粉皮的散乱污作坊排污造成的;前尹村随意堆放的黑色固废,简单来说是村里粪料加工厂的原料,含羊粪羊毛,这类粪料加工业是原来羊毛毛毡加工业衍生出来的。这两个村的散乱污企业此前被多次大力打击取缔过,但个别散乱污企业依旧出现了反弹现象。

绿领环保组织将持续跟进,直到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来源: 天津绿领环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