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狂潮里的“黑洞”:20只次新股年内破发,炒新回报率让你大跌眼镜

来源:资本深潜号

作者| 孙建楠

编辑 | 袁畅

连续两年的A股结构性牛市,出现一个“黑洞”。

截至最新统计,总计年内20只新发股票已跌破发行价,围绕这些股票的炒新回报率跌幅超过30%成为普遍现象。

破发现象不仅出现于科创板公司,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均有案例。

通常来讲,牛市行情里新股破发属于罕见之事,但在今年更接连出现首日开板、上市后四日破发等怪象。

特殊的2020年,围绕新股、次新股的市场“投票器”,威力可见一斑。

01

上市首日开板

12月22日,新股森林包装上市,这是一只主板股票,属于造纸和纸制品业板块。

上市首日便打开了跌停板,尾盘“有惊无险”封住跌停,但第二个交易日便直接跌停,第三个交易日延续下跌,跌幅超8%。

10月20日上市的北元集团,上市首日也出现开板的情形。

这种炒新股“翻车”的现象,并非孤例。

另一只主板新股众望布艺,今年9月8日上市,次日就开板,第三天更惨遭跌停。

值得注意的是,森林包装的身份属于非注册制新股,截至12月24日,至少27只非注册制新股上市首日开板。

02

20只次新股破发

截至12月24日收盘,总计20只年内新发股票的股价,已跌破发行价格(如下图)。

实际上,2020年新股发行数量接近380只,虽然上述20只“有情况”的个股属于小众群体,但在结构化牛市行情却成了“市场黑洞”。

我们专门统计了一个炒新回报率,即中签率X(打开一字板后的最高/低价-发行价格)除以发行价格。

最新跌破发行价的年内新股,炒新回报率在-25%至-55%之间,回报率最低的是三生国健。

这20只新股中,上市至今的跌幅彼此不一,跌幅最明显的是凯赛生物,高达-35.92%。

值得注意的是,三生国健和凯赛生物均是科创板股票,在今年7月-8月间登陆股市。

上述统计的破发次新股中,上市首日还扶摇直上,但次日便“露馅”。

比如:10月28日前沿生物-U登陆科创板,首日涨幅高达45.9%,但第二天跌幅高达14.58%。

再如:3月27日科创板上市的开普云,上市首日51.97%的涨幅,但次日股价出现13.39%的下跌。

除此以外,北元集团、铁科轨道中谷物流、宏力达、时空科技等公司,上市次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跌幅。

03

上市四日破发

年内新股破发速度最快的,当属凯赛生物。

这家公司8月12日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以150.86元/股开盘,较发行价溢价13.05%,盘中股价一度涨至198元/股,上涨劲头不足就露出了不详预兆。

实际上,从上市首日的溢价表现来看,就已经创下年内新股首日收盘涨幅最小的纪录。

之后,凯赛生物“再下一城”,上市第四日就出现了破发,刷新年内新股最快破发速度的纪录。

市场对此众说纷纭,比如认为凯赛生物上市发行定价过高,与其基本面业绩并不匹配。市场的观点包括,凯赛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的企业,属于化学制品行业板块,所述行业平均市盈率在51倍左右,但破发之时仍在百倍水平,且公司业绩短板明显。

04

高瓴概念股尴尬破发

从炒新回报率来看,“最亏”的是医药股三生国健——主打风湿病生物制剂的公司。

然而,三生国健7月份上市后不久,业绩变脸就让市场的“投票器”按下了离场键。

值得一提的是:高瓴资本今年3月重仓杀入创新药龙头三生制药,三生国健是其子公司,所以上市之时披着高瓴资本的光环,发行价28.18元,首日涨幅达91.98%,当日收盘价54.1元/股,可谓风光无限。

但10月份,三生国健突然公告,为了更好应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计划开始全国范围内逐步主动降低核心产品“益赛普”的产品价格。对此,该公司解释是市场竞争及新冠影响,核心产品主要竞争对手进入医保,销售受冲击所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