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又涨了。

在短短3天的调整后,今日(12月24日)全国猪价又大部飘红了,均价再度回升至34元/公斤之上,东北地区猪价普遍突破33元/公斤,河南猪价也涨至34元/公斤,均创近月新高。而今天,也是3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的的日子,显然,储备肉的投放对猪价的抑制并不见效。

农业农村部:猪肉价格受需求拉动小幅反弹

12月24日,农业农村部就当前及元旦春节期间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生产形势等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业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在会上介绍,今年秋冬季以来,随着猪肉市场供给持续改善,价格连续三个月回落。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月份CPI环比下降0.6%,其中主要是肉、蛋、菜等食品价格下跌带动的。从元旦春节形势看,主要“菜篮子”品种产能和供给是有保障的,如果不发生大范围低温雨雪灾害天气,预计价格大幅波动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供应量比上年同期明显增加,猪肉价格在春节前受需求拉动可能小幅震荡上升,春节后企稳回落。

而根据农业农村部此前发布数据,11月末,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已恢复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专家预计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供应量比上年同期增加约三成。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达到1626.24万头,环比增长13.5%,同比增长49.8%,月度屠宰量创年内新高,也超过去年12月的屠宰量。也说明,近几个月,猪肉供应量确实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双节期间是传统出栏高峰,猪肉供应量料将继续保持明显增长态势。然而猪肉价格仍将小幅上涨,主要还是受需求的拉动,这也是官方对于目前猪价和猪肉价格上涨的定性,这也是比较积极的信号。

储备肉投放常态化,影响有限

12月24日,3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竞价交易,这是今年以来第37批投放的中央储备冻猪肉,年内累计投放量将达65万吨,从投放节奏看,元旦前,也就是下周大概率还将继续投放,意味着2020年全年投放量将接近70万吨,投放规模可谓是创纪录的一年,而且,今年投放的中央储备冻猪肉绝大部分都是来自进口冻猪肉,仅有少量的国产储备。

从今年储备肉的投放节奏来看,和猪价的走势,和需求的淡旺季,和重大节假日都密切相关,但整体来看,上半年的投放比较密集,下半年相对较少。全年无储备肉投放的月份仅10月和11月两个月,其中月度投放量超过4次的有7个月,这也说明,储备肉的投放成为了常态,对市场的影响也明显弱化。

虽然12月17日以来,储备肉再度重启投放,但明显不及去年同期的投放力度。去年12月共计投放4批次,合计投放规模达到18万,单次投放规模达到4万吨,而今年12月,预计投放规模不到10万吨。

进口冻品问题依然频现,刺激鲜肉消费

去年4季度,由于国内猪肉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推动猪肉进口量激增,去年12月单月进口量达到37.53万吨。而今年4季度,国外新冠疫情较严重的背景下,进口冻品问题频现,进口量环比出现回落,10月份,进口量已经回落至33万吨,料未来几月进口量仍将继续下降。而且,已经到港的进口冻品,暂时也都很难流入市场。进口冻品消费受限,必然会推动国内鲜肉的消费,大大提振猪价的走势,近期毛鸡价格、鸡蛋价格走强,也一定程度受进口冻品事件的影响。

所以,综合以上,目前的市场,显然还是利多占据主导,猪价上涨也是符合预期的。而且,农业农村部预判双节期间猪肉价格受需求拉动小幅反弹,春节后企稳回落,短期猪价走势应当无忧,小涨仍会有,大涨则依然难,春节后猪价大概率走低,但也不太会出现暴跌的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