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酷炫腦

顯然,蕭伯納深知愛情和依戀的強大力量。而我堅信,二者的實質都是某種形式的成癮——美妙的感情是甜蜜的癮,而關係破裂時就會變爲苦澀的癮。這種成癮行爲的進化起源非常古老,大約可以追溯到320萬年前,南方古猿露西和她的同伴們漫步在東非草原之時。

哪怕是身陷蜜糖的情人也會表現出癮君子的特徵。最重要的是,愛情中的男女都渴望在靈魂和肉體上與對方結合,而這種渴望是所有成癮現象的核心要義。最初,哪怕僅僅想到這個人也會使他們感到一陣興奮,這稱作“中毒”階段。隨着癡迷程度的增加,戀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尋求與心上人的互動,也稱爲“強化”階段。他們癡心地牽掛着自己的愛人,這是一種頗具侵略性的思維,也是藥物依賴的基礎。

人們還會歪曲現實,改變他們的日常習慣和做事方式來迎合所愛之人,甚至爲了給另一半留下深刻印象而做出不合時宜或危險極端的事。愛情中的人願意爲他們的伴侶做出犧牲,甚至爲其而死。如同癮君子在得不到毒品時遭受的痛苦一樣,情人在分離時也飽受煎熬,即“離別焦慮症”。

當他們被拒絕時,麻煩才真正開始。大多數在戀情中被拋棄的人都經歷過藥物戒斷的常見症狀,包括哭泣、咒罵、睏倦、焦慮、易怒、孤獨、睡眠障礙(睡眠過多或過少)以及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

愛情會像毒癮一樣反覆發作。哪怕在戀愛關係結束很久之後,往事、人物、地點、歌曲等與分手相關的暗示還是能觸發洶湧的回憶,進而引發新一輪的渴望、思慮以及不由自主的念舊,其最終目的都是重新燃起浪漫的火花。由於愛情與一系列成癮特質的密切聯繫,一些心理學家已經開始相信,愛情的實質就是一種成癮現象。

正如前文所述,相互扶持、互惠互利、合乎時宜的愛情是一種美好的癮,而糾葛煩擾、求而不得的愛情則是一種災難性的癮。

愛因斯坦曾說: “不荒謬,無真理。”認同愛情是一種嗜好的學者並不多,因爲主流觀點認爲嗜好都是病態且有害的。然而,研究數據對這種觀點提出了挑戰。神經科學家安德烈亞斯·巴特爾斯和塞米爾·澤基將正在經歷甜蜜愛情的受試者與剛注射了可卡因或阿片類藥物的成癮者的大腦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他們大腦獎勵系統中的活躍區域是相同的。此外,我的組員們對17位戀愛中的男女進行了腦圖分析,發現他們大腦伏隔核區域的活躍度明顯上升了。該區域是行爲成癮的中樞所在,與海洛因、可卡因、尼古丁、酒精、安非他明、阿片類的藥物成癮,還有賭癮、性癮和進食成癮等均有一定的關聯。

我的搭檔,神經科學家露茜·布朗指出,正在經歷甜蜜戀愛的男女往往對他們的伴侶“思念成癮”,這是一種幾乎所有人都會經歷的“正常又特別的狀態”。目前來看,兩性吸引與一系列心理、行爲和生理機制有關。在多蘿西·滕諾夫的《愛情與依戀》一書中,作者對這種經典現象進行了剖析。

滕諾夫設計了約200個關於愛情的是非判斷題,並採訪了康涅狄格州橋港大學的400名學生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從他們的回答,日記和其他個人記錄中,滕諾夫發現了戀愛的一系列共同特徵,稱爲“迷戀狀態”。

浪漫愛情的起點往往富於戲劇性,那是一個人開始對你具有特殊意義的時刻。你全身心地專注於這個人,此狀態被科學家稱爲“沉湎”。正如滕諾夫的受試者之一所說,“我的整個世界天翻地覆,並擁有了全新的中心,就是瑪麗蓮。”

接下來,愛情會變成每時每刻的思念,並以一種侵略性的態勢發展。關乎愛人的念頭開始侵入你的腦海:他說的某句話在你耳邊響起;你看到她的微笑,憶起她的話語;你幻想着愛人會怎樣看待你正在閱讀的書,剛剛看過的電影,甚至辦公室難搞的麻煩。你們在一起度過的每分每秒都變得如此珍貴,併成爲了不可磨滅的回憶。

起初,這些幻想的發生是不規則的。但據很多人所說,當他們在愛情中越陷越深之時,85% — 100%的精力都會放在愛人身上,日日夜夜爲之輾轉反側。這種固戀情結往往會使情侶們喪失一部分對日常工作和學習的關注能力,變得很容易分心。此外,他們開始關注愛人的瑣碎細節,並通過一個叫做“結晶化”的過程強化這些特徵。結晶化與理想化不同,其實情侶能夠感知到彼此的缺點,他們只是刻意忽視了這些方面,或者說服自己這些缺陷是獨一無二的和令人着迷的。正如喬叟所說:“愛情就是一種幻想。”

對滕諾夫的實驗者而言,最主要的愛情元素是三種浪潮般的感覺: 渴望、希冀和不確定感。哪怕珍愛之人只給出了極其輕微的積極回應,癡情的追求者也會在腦海中反覆回放這些珍貴的片段。一旦被拒絕,不確定感可能會轉變爲絕望和倦怠感。失戀者往往會精神恍惚,胡思亂想,直至他開始接受這個挫折,並踏入下一段對愛的追求中。

然而,坐立不安和心醉神迷的背後都隱藏着極度的恐懼。一位28歲的卡車司機總結了大多數受試者的感受: “我不由得心神不寧起來,那感覺就像站在千萬觀衆面前時的怯場一樣。按門鈴時,我的手會發抖。給她打電話時,我甚至能聽到自己太陽穴裏的脈搏比電話鈴聲還要響。”

輕度躁狂是愛情的另一個核心特徵。戀愛中的伴侶往往有過顫抖、蒼白、臉紅、全身無力、尷尬和口吃的強烈體驗,以及出汗、忐忑不安、心跳加速、進食或睡眠困難等交感神經反應。少數人甚至喪失了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19世紀法國小說家司湯達完美地描述了這種感覺。回想起那些和心上人一起散步的午後,他寫道: “每當牽起萊奧諾爾時,我總覺得自己忘記了如何走路,甚至快要摔倒了。”而浪漫激情的其他核心感受還包括害羞,期待,對被拒絕的恐懼,對相互理解的渴望,以及得到所愛之人的強烈動機。戀人們同樣很容易產生嫉妒情緒,有些人甚至爲了保護剛剛萌芽的戀愛關係而走入極端,動物行爲學家稱之爲“配偶守護”現象。

更重要的是,受試者們還表達了無助的感覺,因爲這種癡迷是非理性,無意識,且無法控制的。正如一位50歲出頭的商業主管在談及辦公室戀情時所說:“艾米麗對我的吸引是一種生理上、近乎本能的行爲,它指引着我陷入這段愛情,不受意願或邏輯的主觀控制。我拼命與它抗爭,限制思念的生長,否認這段感情的存在。但該死,最後我還是沉湎其中。儘管深知永遠無法和她一起生活,但想到她就足夠令我着迷了。”

浪漫的愛情似乎囊括了世上所有熾烈的情感,它是從高低起伏的過山車,是圍繞着心上人的鐘擺,它散發出的危險氣息可能摧毀你身邊的一切,包括工作、家庭和朋友。性並不是愛情的全部。儘管受試者們表現出了與愛人發生性關係的慾望,但這種性慾被一種更深刻的渴求掩蓋了。比起親密的肢體接觸,他們更希望收到愛人的電話、信件或約會邀請,簡單來說就是自己熱情能夠得到回應。對於癡情的男女來說,靈魂的吸引往往比單純的肉慾更爲強烈。95% 的女性受訪者和91% 的男性受訪者拒絕接受“愛情中的美好在於性”的說法。

愛情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段。我曾做過一個問卷調查並收集了437名美國人和402名日本人的回答,分析結果表明, 45歲以上和25歲以下的人羣在82% 的問題上不存在顯著的統計差異。強烈而浪漫的戀愛感通常首先出現於青春期,但很小的孩子也可能會經歷早戀。

我見過的最年幼的例子是一個兩歲半的男孩。每次當一個小女孩來他家玩耍時,他就會坐在旁邊撫摸她的頭髮。而她離開之後,他垂頭喪氣了大約兩個小時。可見她令他十分着迷。

1996年,我開始着手一個項目,研究當人類被熱烈的愛情衝昏頭腦時,他們的大腦會發生什麼。首先,我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測定了受試者大腦活動的數據,參與者需要完成兩個獨立的任務: 凝視愛人照片,以及另一個無關之人的照片。在兩個步驟之間,他們被要求完成一項分散注意力的任務:我會在屏幕上投射一個很大的數字(比如6137) ,然後要求參與者們在心中以7爲公差默默倒數。我希望這項工作能夠減少前後兩個實驗對大腦的情緒干擾。最後我對比了這三種情形下的大腦活動狀態。

我的假設是,大腦神經網絡中多巴胺的分泌會因此增加。多巴胺是一種天然的興奮劑,使整個大腦系統產生能量、愉悅、渴望、專注和驅動力,這同樣是愛情的一些核心特徵。我還認爲,去甲腎上腺素可能也與迷戀情緒密切相關,因爲該神經遞質可以介導注意力和驅動力的產生,並促進與愛情相關的生理反應,比如心神不寧、全身戰慄和口乾舌燥。我猜想血清素活性的降低可能會導致不受控制的侵略性思念。同時,我預計還有許多其他的神經遞質參與其中,它們共同產生了浪漫愛情的一系列情緒、動機、認知和行爲。但我猜最重要的還是是多巴胺。

然後,我和心理學家阿特·阿倫、布朗以及其他人一起,對17名初嘗愛情的男女進行了大腦分析,這10位女性和7位男性的平均戀愛時長爲7.4個月。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看到實驗結果的那一刻,我站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一間黑暗的實驗室裏,卻感覺彷彿在天空中翱翔。展現在眼前的是掃描圖顯示的是腹側被蓋區(VTA)的活動斑點,VTA是靠近大腦底部的一個小型多巴胺分泌工廠,它能將這種天然興奮劑傳遞到其他腦區。我們發現大腦的很多區域都存在着相應的活動,但VTA顯得尤爲重要。該區域是大腦獎勵系統的一部分,介導着慾望、渴求、能量、注意力和驅動力的產生。難怪戀人們可以徹夜不眠地交談和親吻,難怪他們變得如此心不在焉、如此神魂顛倒、如此契合、如此樂觀又充滿活力。滕諾夫說,在她的800多個受試者中,經歷了這種激情的男性和女性在比例上大致相等,目前我的團隊也已經證實了這一點。在年輕甜蜜情侶的fMRI 研究中,男性與女性的VTA以及其他愛情神經通路表現了出相似的行爲。此外,當我的同事在中國重新進行做這個實驗時,得到的結果也是一樣的。由此可見,該實驗結論幾乎適用於地球上的所有人種。

事實上,VTA 位於與飢餓感和渴感相關的原始大腦區域附近,因而我開始意識到,愛情也許是人類的本能之一。布朗補充說,浪漫的愛情其實是一種生存機制,就像沙漠中的人渴望水一樣,這對物種繁衍至關重要。

此外,我們並非唯一具有愛情天分的生物。當一隻雌性田鼠開始對雄性田鼠表現出吸引力時,其腦中獎勵系統的多巴胺活動會增加約50% ,綿羊的配偶吸引也表現出相似的特質。兩性吸引的神經機制應當是從多種鳥類和哺乳動物中進化而來的,這使得個體能夠選擇並專注於特定的異性,從而節省寶貴的求偶時間和精力。對大多數物種而言,這種吸引是短暫的,只能持續幾周、幾天、幾小時、甚至幾分鐘,而人類的愛情可以持續更長時間。

然而,愛情體驗也是因人而異的。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以及血清素的活動方式存在諸多變異,這可能會對個體的戀愛傾向產生影響。一些從未體驗過愛情的人可能患有一種罕見的疾病——垂體功能減退症,垂體功能的失調會導致激素缺乏和“愛情無能”。這些男女看起來過着正常的生活,有些人也會爲了抵抗孤獨而結婚,但愛情中的狂喜與心痛對他們來說無異於天方夜譚。此外,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和其他疾病也會改變多巴胺的神經通路。

其他嗜好一樣,愛情也可能給我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破壞,尤其是失戀之時。爲了進一步瞭解與失戀相關的神經通路,我的團隊對剛剛被伴侶拋棄的10名女性和5名男性進行了fMRI分析,他們的平均分手時間爲63天。所有的受試者都在激情量表上得到了高分,這是一份衡量愛情強烈程度的自我測試問卷。它們對重修於好表現出了強烈渴望,並自稱清晨醒來之時,超過85%的時候都在想着那個拋棄自己的人。

實驗結果令人大爲震驚。失戀時大腦的激活區域同樣與獎賞系統有關,包括介導熾烈戀愛感的VTA 區域,介導深度依戀感的腹側蒼白球區域,介導軀體疼痛、焦慮和與壓力的島葉皮質和前扣帶回區域,以及介導收益—損失評估、渴望和成癮行爲的伏隔核皮質與前額葉皮質。

最重要的是,其中幾個腦區的活動還與可卡因或其他毒品成癮密切相關。簡而言之,正如大腦掃描圖像所示,失戀者仍會瘋狂地深愛並依戀着拋棄自己的伴侶,因而經歷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痛苦。他們如同跑步機上的老鼠一般,沉浸於對所失之愛的反覆回想。

情路平順的人本就很少。在美國的一個大學社團中,93%的男女聲稱他們被有過被心上人拒絕的經歷,而95%的人拒絕過自己的仰慕者。然而這可能僅是苦難伊始,許多人在今後的生活中還會反覆經歷愛情的破滅。

愛情的失去和自我療愈存在某種固定模式。第一階段又叫抗爭階段,此時被拋棄的人會執著地努力重獲伴侶的愛。第二階段稱爲絕望階段,此時他們會放棄希冀,陷入沮喪情緒。這兩種狀態都與大腦中的多巴胺能通路有關。而且我強烈懷疑,在數百萬年前,露西經歷戀愛或失戀之時,這種思維就已深深地植根於原始人的大腦之中了。

“希望越渺茫,愛情越強烈。”2000多年前,羅馬詩人特倫斯完美地詮釋了這種奇妙的體驗。當求愛受阻時,人們的激情反而會更加高漲,這一現象叫做“挫折—吸引效應”。其背後的機制仍在於大腦:當獎賞推遲到來時,多巴胺系統的神經元會持續活動,維持個體強烈的戀愛感,也就是所謂的“上癮”。

壓力的存在會促進這種多巴胺反應。當哺乳動物經歷重大挫折時,它們體內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活性會增加,而血清素濃度則會下降,即所謂的“壓力反應”。即使提出分手的一方滿懷歉意,並繼續優雅地履行自己作爲朋友或父母的責任,被拋棄的一方還是會經歷痛徹心扉的憤怒,心理學家稱之爲“拋棄應激現象”。

介導憤怒情緒的主要神經迴路位於大腦前額葉負責獎賞預期的外層皮質。因此,當一個人開始意識到他的希冀是如此危險、甚至渺茫時,這些腦區會刺激杏仁核並引發憤怒感,從而使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免疫系統被抑制。其他哺乳動物也存在諸如此類的的憤怒反應。比如,當貓咪被撫摸時,它會發出喵喵的叫聲。但若這種愉悅的刺激突然消退,它是會咬人的。

事實上,甜蜜感和憤怒感存在很多許多特點,並且可以同時發生。兩者都與身體和精神的覺醒有關,都會導致不由自主的思慮、專注、渴求和其他目標導向性行爲——要麼與前任複合,要麼對其進行報復。布魯斯 · 埃利斯和尼爾 · 馬拉穆斯對124對約會中情侶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誘發愛情中的甜蜜感和沮喪情緒的信息是不同的。當伴侶不忠、失約或做出拒絕時,受試者的憤怒和沮喪情緒會有所起伏。

而若是和親戚朋友外出途中,伴侶做出貼心的舉動或直接表達愛意之時,情侶感受到的甜蜜感則會大大加強。

因此,甜蜜感和憤怒感可以同時發生,並協同增加愛情成癮的程度。這是存於哺乳動物血脈中的基本機制,當社會依戀關係破裂時就會被觸發。

以小狗爲例,當被關進廚房,被迫與母親分離時,它會立刻開始來回踱步,瘋狂地跳到門口,嗚咽狂吠着表示不滿。與媽媽分開的幼鼠則會持續發出超聲波叫聲,由於極其強烈的大腦覺醒,它們幾乎無法進入睡眠。這種抗爭行爲的目的包括: 提高警覺性,刺激遺棄者,尋找機會,以及發出求救信號。抗爭反應,壓力反應,挫折—吸引效應,遺棄應激行爲與藥物戒斷症狀在全世界的衝動犯罪中扮演着同樣的角色。

與其他嗜好一樣,浪漫的愛情也可能會導致暴力。然而最終,被拋棄的一方還是放棄了,他們停止了對心上人的追求,陷入無精打采、沮喪、憂傷和抑鬱的情緒。這就是愛情的第二階段,即所謂絕望反應。一項研究表明,114名在過去八週內被伴侶拋棄的人中,40%經歷了臨牀意義上的抑鬱症。有些心碎的戀人甚至死於由於抑鬱症引起的心臟病或中風,還有人選擇了自行結束生命。

當然,大多數失戀的人在抗爭階段也會感受到這種悲傷,但隨着希望的徹底破滅,這種感覺會進一步加劇。絕望感與幾個特定的大腦神經網絡有關,多巴胺迴路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當被拋棄的人開始意識到“獎賞”永遠不會到來時,獎勵系統中的多巴胺能細胞就會減少活動,從而產生嗜睡、沮喪和抑鬱等現象。短期壓力會增加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長期壓力則會抑制以上神經遞質的活性,從而導致抑鬱症。

許多業內人士將成癮定義爲一種不良的精神障礙。由於大多情況下的積極性,科學家們不願正式將愛情歸類爲成癮現象。但就其行爲模式和神經機制而言,愛情成癮和其他成癮別無二致。即使沒有明顯危害,愛情仍與強烈的渴望和焦慮密切相關,並驅使着人們不斷去相信和踐行危險且不合時宜之事。此外,進食成癮、賭癮、性癮以及包括酒精、阿片類、可卡因、安非他明、大麻和菸草在內的藥物成癮相關的獎賞通路也是與愛情相通的。

然而,不同於其他隸屬於個別羣體的成癮行爲,“思念成癮”幾乎與每個人都脫不開關係。儘管缺乏官方聲明,但目前的數據已然證明,浪漫愛情的實質就是成癮現象。

人類的愛情也會受到內在生物節律的驅使,當我們的祖先第一次離開非洲的原始叢林時,他們的人際交往就衍生出了一種與自然繁殖週期同步的節律,約爲三到四年。這也許與大腦的多巴胺、抗利尿激素、催產素和其他化學物質有關。一見鍾情之後,這種節律會漸漸增強。但當你開始感到深深的依戀和靈魂的契合時,這種節奏卻開始變得捉摸不定,並最終走向麻木或崩潰,冷漠與不安。這種感覺會慢慢吞噬你的愛,並最終導致關係的破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