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厦门市委课题组于2008年在同安军营村调研,为开展帮扶工作明确内容和方向。

民进厦门市委参加市政协重点提案《关于鼓浪屿风貌建筑修缮工作的建议》督办。

民进厦门市委于2001年在海沧新垵红砖民居调研。

大陆首个“台资板”于2018年在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正式成立。

民进厦门市委重点课题组在集美区后溪小学调研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民进厦门市委走进后溪中心小学开展“弘扬闽南古韵感受传统文化”活动。

民进厦门市委课题组实地调研中山路片区改造提升工作。

民进厦门市委《新形势下落实在厦台胞同等待遇的对策建议》课题组赴上海、昆山、温州调研。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卫琳 通讯员 李明辉 图/民进厦门市委提供)当地时间2017年7月8日,波兰克拉科夫,当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主席Jacek Purchla敲响手中的小槌时,“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举世瞩目的画面,至今仍留在许多厦门民进会员的心中,令他们感慨、喜悦万千。一直以来,鼓浪屿都是民进厦门市委参政议政的重点,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中心工作履职建言,广大民进会员使命在肩,责无旁贷。40年来,民进厦门市委在教育发展、遗产保护、两岸交流等方面积极打造了一批参政议政精品,不仅见证了厦门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成长奇迹,而且成为特区改革发展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

助力鼓浪屿申遗路 为遗产保护倾注心血

见证百年历史沧桑和中西文化交融的鼓浪屿,既是属于厦门的独特城市名片,也是属于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多年来,民进厦门市委发挥文化界人士荟萃的优势,长期关注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守护这一文化瑰宝付出了诸多心血。

随着2012年鼓浪屿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民进厦门市委积极通过政协大会发言、政协提案、信息等渠道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从提升鼓浪屿环境、保存鼓浪屿景区人文精神等多方面踊跃建言,着力推动破解当时岛上面临的区域文化载体破坏和改变严重、商业过度开发等突出问题,助力鼓浪屿申遗之路。

鼓浪屿近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布着近千栋历史风貌建筑,构成了鼓浪屿最显著的人文景观,是鼓浪屿申遗的重要载体。民进厦门市委聚焦重点,深入调研,在2014年提交了《关于鼓浪屿风貌建筑修缮工作的建议》提案,被市政协列为年度重点提案进行督办。为提升鼓浪屿风貌建筑的修缮保护品质,提案提出制定鼓浪屿建筑修缮操作规程、健全建筑档案资料库等具体建议,促成了市建设局委托厦门理工学院编制《鼓浪屿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鼓浪屿管委会组建一支相对固定的、针对鼓浪屿风貌建筑的专业修缮队伍。此后,历史建筑保护的研习基地、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评审委员会相继成立,保障鼓浪屿风貌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全面规范开展。

2014年至今,民进厦门市委针对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言献策多次得到省市主要领导批示,相继推动我市出台一系列保护举措。关于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及文物修缮要求被写入《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不仅为鼓浪屿成功申遗提供了有力支撑,而且为永续保护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努力。

以历史文化传承为主线,多年来,民进厦门市委在城市文脉延续和历史遗存活化利用方面持续发力,调研重点由城市延伸到乡村、海洋,涵盖传统街区、风貌建筑、涉台古迹、民间民俗文物、宗教遗址、海洋历史遗存等各类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2015年,围绕我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形成的政协重点提案《我市老旧城区更新中历史风貌保护与开发的建议》,推动了《厦门经济特区历史风貌保护条例》的制定;2017年,针对沧江古镇的保护开发完成调研成果《保护和开发厦门沧江古镇的对策建议》,推动以莲塘别墅为核心的沧江古镇规划建设全面铺开……

这一项项履职成果,不仅为厦门留住“根”与“魂”,还丰富了旅游资源。在2017年“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民进厦门市委以“文化+旅游”为参政议政新焦点,先后完成《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加快厦门全域旅游发展》《打造闽西南—金门生态旅游圈》《挖掘山海协作内涵,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等一批特色鲜明的课题,对我市文旅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建言岛内外教育均衡发展 推动特区教育事业腾飞

服务特区40年来,教育始终是民进厦门市委关注的重点领域。早在1990年,成立伊始的民进厦门市委就在市“两会”上作《人民教育人民办,发动人民办教育》的大会发言,推动市政府筹措600多万元成立教育基金。

近年来,厦门加快实施跨岛发展战略,岛内外教育均衡化发展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2015年,民进厦门市委牵头承接了市委统战部重点课题《关于进一步推进岛内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为解决民生难题聚智献力。

课题组走访市教育局、了解全市教育发展情况后,将关注点聚焦在教育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民办教育发展等重点、难点问题上,开展了扎实深入的调研,既实地调研有代表性的岛内外公办、民办中小学校,与各区教育、财政、人社等有关部门座谈交流,又前往上海、杭州等教育发达城市学习先进经验,全面“把脉”制约我市岛内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对症”列举出落实保障机制、创新办学模式、强化校长管理、加强师资建设、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等六方面详实建议。

该课题成果专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后,受到高度重视,市政府办为此专门召开会议研究相关工作,推动成果转化落地。课题提出的多条建议被吸纳到厦门市“十三五”规划中,在之后几年得到逐步落实。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校舍安全到学生身心健康,多年来,民进厦门市委始终关注时势,精准建言。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民进厦门市委第一时间上报《提高中小学校舍抗震标准的建议》,促成省建设厅、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校舍抗震安全大排查,推动《福建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和《福建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总体规划》的制定实施。在2019年市“两会”上,针对青少年健康提交《关于率先实施宫颈癌疫苗惠民工程的建议》,今年9月,市卫健委发布了《厦门市国产2价HPV疫苗接种实施方案的通知》,决定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为厦门市适龄在校女生提供国产2价HPV疫苗并实施自愿免费接种,民进厦门市委的提案建议得到落实。

“教育强市”与“人才强市”协同推进,自2016年起,民进厦门市委还持续追踪关注我市人才工作,先后提出《实施“人才回家”计划,打造大学生留厦回厦工程》《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市人才工作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人才住房实物保障政策的建议》等,推动市人才人事部门实施“5年30万大学生回厦留厦计划”,出台“人才新政45条补充规定”,以及人才住房租售面向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制、面向骨干人才切块分配等具体政策,帮助高层次人才和“三高”企业解决在厦住房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市人才安居政策体系,受到各类人才的普遍关注和肯定。

推动落实在厦台胞台企同等待遇 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走向深入

去年11月14日,《关于推进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建设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的通知》正式发布,为更好地服务台资企业、推进大陆首家“台资板”建设提供了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截至目前,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展示企业已突破800家。这是民进厦门市委关注推动落实在厦台胞台企同等待遇结出的又一硕果。

长期以来,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一直是民进厦门市委关心、关注的议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民进厦门市委推动成立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所、闽南文化研究会,以文化为媒增进两岸交流;2008年提出“建设两岸共同家园”的概念,先后完成《把厦门建设成两岸同胞融合示范区的建议》《关于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问题研究》等20余篇课题成果,推动一系列惠台举措落地。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后,民进厦门市委迅速展开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议政调研,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

2018年初,民进厦门市委为主承担了市委统战部重点课题《新形势下落实在厦台企台胞享受同等待遇的建议》,紧紧围绕国台办《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先后组织或参与了6场在厦台企投资人和台干、台属、陆配、在厦就业创业台青、台生座谈会,和全市40余个部门参加的调研座谈、意见征求会,并赴上海、昆山、温州、贵阳等地学习交流,多次深入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台商协会、两岸青创基地及台资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形成了《建议率先推动台资企业进入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和《新形势下推动落实在厦台企台胞同等待遇的建议》两个重要课题成果,得到省市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有力推动了部门工作,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在2018年6月11日举办的第十届海峡论坛·海峡金融论坛上,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正式启动,成为大陆区域股权交易市场首个设立的台资板块。2018年8月,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正式成立。截至今年11月末,两个中心的“台资板”已为台资企业提供融资21.535亿元,累计展示台资企业1680家。此外,厦门惠台实施细则、在厦就业台湾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直接认定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也相继落地,逐步扩大、落实在厦台胞同等待遇,让在厦台胞拥有更多获得感。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

来源:厦门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