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2月25日讯(记者 苏依婕)为了更好地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漳州市委于25日上午在漳州宾馆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漳州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精神,解读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漳州市委关于制定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建议》全面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委规划建议,科学制定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漳州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系统回答了漳州如何奋进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中,有哪些公众关切的问题?又透露出怎样的新发展趋势?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建议》把“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作为工作主题,提出要通过三个五年规划的努力,力争到203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千亿元,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基本实现,城市发展能级跃升到一个新高度,富美新漳州基本建成。为实现远景目标,《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既要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又要推动质的稳步提升,力争更好更快一些,争取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5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5万元。

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建议》明确指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实体支撑在工业,潜力希望在工业;提出要旗帜鲜明、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加快发展“三大三新”产业,就是大石化、大健康、大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百亿龙头企业、千亿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建议》注重从发展布局和主攻方向上进行定位,明确指出,支持沿海地区深耕港口经济和深远海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城市化地区高效聚集经济和人口,支持农产品主产区提升农产品保障水平和供给质量,支持生态功能区重点加快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保护,把各地比较优势发挥出来,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一核、两湾、三片、四极”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一核”就是中心城区,主要壮大城市中心本体;“两湾”就是厦门湾和东山湾,大力发展湾区经济;“三片”就是北部片的华安、长泰和西部片的平和、南靖,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南部片的漳浦、云霄、诏安、常山重点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四极”就是古雷开发区、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漳州开发区,今后将作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带动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建议》提出要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破除生产要素流动和商品服务流通障碍,有效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高效融入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外市场顺畅对接,推动消费扩容提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努力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特别是在促消费方面,延续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推动的文旅体和会展夜间经济融合发展,把扩大消费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提出要积极发展夜间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鼓励健康消费,升级传统消费,最大限度激活本地内需。

在扩大开放方面,提出要主动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打造“丝路航运”重要节点,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打响“漳州产”“漳州味”品牌,借助电商“买全球、卖全球”,未来,漳州开放的层次、领域和范围将会越来越大。

积极回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议》注重统筹发展和民生,抓住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一系列民生实事。特别是聚焦教育问题,提出要树立素质教育导向,对各类教育作出统筹安排,加快创建职业本科高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聚焦医疗卫生问题,提出要建设健康漳州,工作重心由治病转向健康,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聚焦安全问题,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漳州,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聚焦生活条件需求,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同步推进乡村振兴,让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宜业。

来源:新福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