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自古以来,在封建的王朝中,最为尊贵,且拥有着国家最高权力的人,莫非皇帝。天子掌国政,将国家的最高权力拿捏在手,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事情,但是,在历史上,倒是有过这么一个官职,所拥有的权力比皇帝都要大,这个职位被称作是“摄政王”。

所谓“摄政王”,其实就是代理皇帝行使相应的最高领导权,主要是为了辅佐不可正常理政的皇帝,譬如:皇帝过于年幼、皇帝患病、皇帝神志紊乱或临时不在等等,都会需要一个人帮着自己处理国家大事。不过,担任“摄政王”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因为要直接操纵国家的最高权力,所以,在人选上定是不可马虎的,否则,一不小心,国家便可能转向他人手中了。因此,历来在选择摄政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从皇亲戚族中进行挑选。

“摄政王”在历史上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西周,但是,公元前1043年,武王姬发便与世长辞,留下了尚且年幼的周成王姬诵。当时,周公为了维护周王朝的政权,辅佐年幼的周成王登基,并且替代周成王处理朝堂之事,虽说在这个过程中遭受了不少的非议,但是,在周公的辅佐下,西周的中央集权大大的加强,国家的政权也得到了稳固。

后世,在汉朝的时候,著名的“摄政王”便是王莽,对当时的汉平帝以及孺子婴进行了辅佐,只是,在王莽辅政期间,并不是十分的忠诚,最后篡位代汉,还是引起了不少的纷争。后世也吸取了这个教训,一直到清朝的时候,“摄政王”才又真正意义上重现历史的舞台。在整个清朝的历史上,自从公元1636年开始,一直到公元1912年清王朝退出历史的舞台,整整12代帝王,享国276年。在这期间,就曾出现过两个有名的“摄政王”,一个是多尔衮,另一个是爱新觉罗·载沣。

公元1643年,皇太极离世,当时的九皇子福临(后来的顺治帝)尚且年幼,公元1644年,在多尔衮的辅助下,清军入中原,此时的多尔衮,手上的权力是相当大的,只要他想,皇位基本上就是他手边的事情。不过,当时的清王朝,因为“八旗”的存在,在权力上有很大的牵制作用,所以,多尔衮倒是一直很安分,没有对皇帝作出忤逆之事。公元1650年,多尔衮在塞北狩猎时离世,不过顺治帝在他死后,依旧追封他为“清成宗”,这也侧面表明了当时的多尔衮的位高权重,和皇帝无疑。

公元1909年,清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登基,当时,溥仪不过才3岁,就被塞上了皇位。溥仪的生父是爱新觉罗·载沣,因为皇帝没有子嗣,所以被慈禧抱进了宫里,最后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溥仪在位期间,载沣作为溥仪的生父,成为了当时的摄政王,辅佐年幼的溥仪管理国家政事。当时的溥仪不过才3岁,所以,说到底,载沣才是那背后真正的皇帝。一直到公元1912年,清王朝退出历史的舞台,载沣才算将自己“摄政王”的职位卸下。

不过,这“摄政王”一职听起来虽说是极为荣耀的官职,但是实际上,所承受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不仅要遭受非议,还要对相关的事情负责,稍有不慎,就会被人指责,也不是什么好当的官,不知你怎么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