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道命令發佈之後,東北鴨綠江畔便有一支中國軍隊雄赳赳、氣昂昂的奔赴朝鮮戰場,這支軍隊便是中國人民志願軍。隨着中國人民志願軍抵達朝鮮,抗美援朝這場自共和國成立以來經歷過的規模最龐大的戰爭,就此拉開序幕。

雖然志願軍因爲武器裝備遠落後於美軍的原因,志願軍在戰爭初期喫了很多的虧,導致很多人戰死沙場。

但是隨着戰爭的深入,志願軍們憑藉着頑強的戰鬥意識和多變的戰鬥經驗,在美國人面前打出了自己的威勢,更創造了諸如雲山戰役、上甘嶺戰役等史詩級戰役。根據美國參戰老兵的回憶,這些戰役被他們稱爲中國式的葬禮,這種看法也從側面印證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勇武。

隨着志願軍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在1953年7月27日,美方終於堅持不住,同意在朝鮮停戰協議上簽字,這也標誌着朝鮮戰爭的結束。隨着戰爭的結束,1953年之後,志願軍便開始分批次回國。

但根據史料記載,最後一批中國人民志願軍。在1994年才接到上級調令,奉命回國。爲何在戰爭結束之後,我國依然要派軍隊駐紮在朝鮮呢?這還要從那份朝鮮停戰協議說起。

朝鮮停戰協議歸根結底只是美軍的士氣被擊垮的產物,它並不等同於和平協議,在這份協議簽署之後,雙方仍然保持戰時狀態。

這份停戰協議可以是一個戰爭的結束,但同樣也可以是另一個戰爭的開始。當時,我國高層將領都注意到了這樣一個問題,所以一直到1956年,依舊有44萬志願軍勇士留在朝鮮,爲的就是防止美軍捲土重來。

而且,在這幾年的時間裏,志願軍將士可並不是僅僅防備美軍。因爲戰爭的原因,朝鮮國內的基礎設施幾乎被打爛,爲了幫助朝鮮政府恢復公共秩序,志願軍在訓練之餘也幫助朝鮮國內恢復基礎設施。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截止到1957年,志願軍共幫助朝鮮修建了400多處公共設施,近300所學校和不計其數的民房,將戰爭對朝鮮社會秩序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經過幾年的修養,朝鮮國內的社會秩序已基本穩定,並且。朝鮮軍隊也恢復了自己的戰鬥力,在這種狀況之下,44萬志願軍將士在1958年分三批次撤出朝鮮。

不過,雖然大部隊已經回國,但是在板門店這個地方仍然有一部分志願軍將士駐紮。不過,這時志願軍的任務已經不是負責作戰了。

我們都知道抗美援朝戰爭之中,許多志願軍將士戰死在了朝鮮,但因爲軍情急迫,根本無法將他們的遺體送回國內,只得就地掩埋。但是,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爲了讓無數英雄能夠魂歸故里,國家政府便決定。

留下一個百人編制的志願軍代表團,來和朝鮮政府交接志願軍烈士遺骸的接收工作。這份工作一直持續到了1994年,到了這個時期。中國和朝鮮韓國都建立了穩定的。外交關係,志願軍代表團才正式奉命調回國內,成爲了最後一批迴國的志願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