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精神生活的佛家说,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味着遗憾,娑婆世界注定是个充满遗憾的世界。因为我们生活在娑婆世界而不是极乐世界,那么烦恼与痛苦或许正是我们活着的证明。在生活中我们每每会遭遇烦恼的袭扰,但我们却也总能从烦恼中摆脱。一般来说烦恼并不会被延续成一种常态,烦恼只是生活、思想惯势被打破的扰动,这样的扰动终将终于新的平衡。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生起烦恼,但是没有人会长久地深陷于一个烦恼之中,这说明了每个人其实都具有摆脱烦恼的能力。人类的烦恼并没有因为工业化带来的丰富物质而消失、而减少,说明了烦恼是作用于精神层面上的扰动。烦恼是攀比之后形成的精神症结,这种攀比或者是与他人之攀比、或者是与过去之攀比、或者是与期望之攀比。对未来有所希望是人的天性,那么攀比就是人的本能。

人是群居的社会性动物,攀比无处不有,攀比可以让人自豪也能让人失落。那么我们为什么总会不自觉地呈现攀比本能呢?攀比或许带来的是失落,而这种失落却也能帮助我们修正价值观。每一次对烦恼的摆脱,都是对价值观的修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观,或者积极、或者消极,或者善良、或者不善良,但必定是人人都有,跟一个人的富贵贫贱无关、跟一个人的文化程度无关。

世界观影响人生观决定价值观,价值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在生活态度中的映射,价值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在生活细节中的呈现,是世界观、人生观塑造了每个人的个体价值观,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那么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即便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也会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或许他们没有人生观、世界观的概念,但是他们一定也有自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所以才能形成他们的价值观。

世界观影响人生观决定价值观,反过来呢,对价值观的修正也能改变对人生观、世界观的认知与定义。也就是说每一个能够摆脱烦恼袭扰的人,都有能力修正自己的价值观,以至于都有能力重新去认知、定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即便我们现有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并不可取的,在烦恼与痛苦的洗礼下,只要愿意,终将齐于平等,归于圆满。用佛家的话来说,每个众生都具足如来本性。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哲学探讨的话题,修正价值观、认知人生观、定义世界观的过程就是哲学思维的过程,那么既然每个人都有摆脱烦恼的能力,说明大家其实都具备哲学思维。因此佛家说了,人身难得,人人都拥有觉悟的能力,要珍惜娑婆世界给我们创建的觉悟机会。佛家理念也是哲学理念,佛经中也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概念,只是呢,在佛经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分别被翻译为: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

你会说了,既然每个人都具备哲学思维,那岂不是每个人都成了哲学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的人都并不是哲学家,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能被称之为“家”者,说明已然被一大群人所认可。表达出来,并被一大群人所认可者,可以称“家”。每个人都是哲学者,还不是哲学家,或者是因为他的哲学思维、哲学理念没有表达出来,或者是因为他的哲学思维、哲学理念还没能被一大群人所认同,如此而已。

虽然大多数的人不是哲学家,但我们每个人都是哲学者,哲学并非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阳春白雪,哲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哲学是人人会用的摆脱烦恼之学。

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2020 12 2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