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哲学的本质决定了“哲学”是无法定义的,那么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的人大都不会是真正的哲学家。

提到哲学一般会认为哲学是一门学科,因为许多的大学里都开设有哲学系,那么似乎哲学也应当像文科、理科、工科一样是一门经世之学了,如果说哲学也像工科一样发源于西方,那么西方人所说的,“中国没有哲学”这种说法似乎也是说得通的。经世之学着眼于细节,哲学着眼于大局、着眼于境界的开拓。哲学对经世之细节似乎无从着力,却是可以引领经世之学。

西方人为什么会说“中国没有哲学”呢?

西方人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然后呢,他们用既有的定义“爱、智慧”去比对中国的文化,于是呢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没有哲学。那么如此比对出来的结论真的就是正确的吗?当然是不正确的。这就好比是用十进制的规范去判定六十进制的表达,然后得出个结论说六十进制的表达是错误的。

十进制是一种扁平式的表达方式,而六十进制则是立体式的表达方式,从中国历史上的纪年方式可以看出,在没有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之前的中国,是更倾向于使用六十进制这种立体式表达的。

被定义为“爱、智慧”的西方哲学就是一种扁平式的哲学,以扁平式哲学为基础而导引出来的文化也会是一种扁平式的文化,所以呢,西方的文字是扁平式的拼音文字,所以呢,跟中国一般大的欧洲却没能形成统一的语言、统一的文字。扁平式文化崇尚英雄,扁平式文化是一种需要在竞争发展中平衡的文化,扁平式文化是一种分散的文化,所以呢,需要有“爱”来维系和谐,要在分散群体之间达成爱的共识,需要建造一个支撑,于是习惯于分散的西方人就创造出了“上帝”这个用来支撑“爱”的信仰原点。

以扁平式哲学引导出来的文化是一种趋向分散的文化,“上帝”是被创造出来的平衡制约假名,是“爱”的支撑点,“爱”是分散群体之间的平衡维系。以立体式哲学引导出来的文化是一种趋向统一的文化,“忠、孝”是群体凝一的维系,立体式哲学的核心定义不是“爱、智慧”,而是“天、地、人”是“参通天、地、人”,立体式哲学的核心定义是“道”,是“阴阳相生”的道,是“周而复始”的道。

以立体式哲学为基础而导引出来的文化也会是立体式的文化,所以呢,中国的文字是立体的表意文字,所以呢,中国早早就能形成了统一的文字,统一的语言。立体式文化是一种趋向凝一的文化,立体式文化崇尚奉献,立体式文化是一种用“道、义”来平衡的文化,立体式文化可以出现百家争鸣,也能延续不断。

立体式哲学导引出来的信仰是“祖先崇拜”,是个中国人都会说自己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中国人对“祖先”的定义远远不止“先祖”一个含义,更多时候“祖先”代表的是“天、地、人”的参通,是“天、地、人”的共同“祖先”那就是“道”。祖先崇拜是一种和谐的多神崇拜,而“多神崇拜”其实是一种多层次的立体呈现。“祖先”可以分散成不同层次上的神,其实却从没离开同一个概念,都是“道”的化身。

其实呢,哲学的本质决定了“哲学”是无法定义的。

哲学是破立之学、是引领之学,哲学是文明的原点,不同的文明都会有一个相应的哲学原点。中国哲学引领出的是崇尚忠孝的农业文明,西方哲学引领出的是崇尚竞争的工业文明。世界的现状告诉我们,工业文明并不会是个尽善尽美的文明,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去学习西方哲学吗?因为西方人一句“中国没有哲学”就去亦步亦趋地学习西方哲学其实是在“扬短避长”,况且呢能学到的看似是他们的哲学观念,其实只是他们的哲学发展史,并没有触及哲学的“破、立”本质,哲学之妙尽在“破、立”,没有“破、立”就不是哲学。

新的哲学可以引领出新的文化,可以形成新的文明。中华民族志在复兴,能够支撑起“中国梦”的一定不会是西方哲学。只有中华文化成为世界的文化中心,才能真正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复兴,文化输出是最有影响力的输出,建立一个新的哲学体系来引领出新的文化,才是中国梦的核心所在。

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2020 12 1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