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湖区河坝镇河心洲村曾经的贫困户周忠万(左一),靠脐橙种植年收入突破了5万元。

大通湖区千山红宏硕稻蟹生态产业园鸟瞰。

大通湖区河坝镇王家湖村实现了从省级贫困村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蝶变。图为村民载歌载舞庆丰收。

2020大通湖金秋品蟹美食旅游节,一对“蟹皇”“蟹后”拍出了3万多元,拍卖所得全部捐赠给大通湖助学基金会。图为拍卖现场。

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大西港村完成改厕后,几户农家有了人工小湿地 。

大通湖区金盆镇刘卫现代农机合作社水稻种植实现全程机械化。图为机械插秧现场。(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 徐钢 摄)

徐 钢 肖 健 易元香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第一代农垦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而今71年过去了,当初的湖州荒滩已经变成了万顷良田,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生活甜蜜,汇成一幅和谐的图画。新一代农垦人不只是满足当初的愿望,而是朝着富饶幸福生态大通湖的梦想迈进!

这片承载着6000年大溪文化和“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农垦精神的土地,进入新世纪后绽放异彩,一刻也没有停息。

大通湖区地处湘中偏北、洞庭腹地,因境内拥有湖南最大内陆淡水湖──“大通湖”而得名,素有“鱼米之乡”“河蟹之乡”“洞庭明珠”的美誉。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好,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物产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机械化程度高,是国家商品粮、鱼生产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淡水渔都核心区以及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大通湖区下辖4个镇27个行政村,有脱贫人口的村27个。2016年以来,大通湖区按照党中央决策和部署,凝心聚力书写脱贫攻坚壮丽篇章。目前,全区11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3962户9807人全部实现脱贫。

尽锐出战真扶贫

脚上沾满泥土,心中饱含真情,大通湖区党员干部俯下身子,扶真贫、真扶贫。

从2016年开始,区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孟国平带领2名扶贫队员进驻到金盆镇南京湖村。当时的南京湖村既没有产业,更没有财力,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

扶贫工作队的进驻,让全村看到了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孟国平盯在了稻虾产业上。他们与村支两委和村民们商议,决定在全村大力发展稻虾套养。3年来,南京湖村共发展稻虾套养4800亩,同时与金健米业签订生态稻米“订单农业”协议,发展优质稻6000亩。扶贫工作队真正扶到了点子上,到2019年底,贫困村出列,16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党建引领、分片包干、联点扶贫、工作队进驻,彰显大通湖区脱贫攻坚的智慧与担当。从2016年开始,该区实行区委书记、区长“双组长”制,区委会、区管委常务会议每年多次研究扶贫工作,召开专题会议一月一调度,区委、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多次到镇到村调研指导,统筹推进扶贫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方案,形成了“1+N”的扶贫工作制度体系。

该区将脱贫攻坚纳入年底绩效考核和基层党建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点推进“民之所需、行之所至”、万名干部进千村入万户“践行初心使命,真情脱贫帮扶”、三走访三签字等主题活动。全区4个镇、28个帮扶单位,共计200个支部参加了活动,真情走访、政策宣传、精准帮扶等取得实效。

自2016年以来,大通湖区每年均派驻32名处级干部联系全区所有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和对口帮扶村,实现了“处级干部联村全覆盖”;每年派驻28支由区直单位、驻区单位组成的帮扶工作队驻村帮扶,并对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加派了后盾单位开展结对帮扶,实现了“驻村帮扶全覆盖”;区、镇、村三级共选取1213名党员干部,对全区3962户980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实现了“结对帮扶全覆盖”。精心挑选3名年轻后备干部组建工作队到安化县羊角塘镇白沙溪村,开展对口驻村帮扶,工作队3人结对帮扶14户贫困户,区农业银行9名中层骨干结对帮扶38户贫困户。

产业扶贫拔穷根

王家湖,一个令农垦人永生难忘的地名。1962年冬,上万名青壮年劳力汇聚在这里,打响了围湖造田的“王家湖战役”。肩扛手提、迎风斗雪,1963年4月,一条长12公里、高5.5米的大堤巍然屹立在塞阳河畔,近6000亩泛着黑亮的良田呈现在世人面前。日复一日,当地人辛勤劳作,但由于机制和市场等原因,却依然勉强维持着温饱。

2017年,区农水局联点帮扶的王家湖被列入全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3600万建设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汇聚如此。修路、建房、硬化沟渠、美化村组、引进产业,一年的时间,王家湖旧貌换新颜。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区农水局驻王家湖村工作队长刘庆华看到王家湖村在基础设施全面改观和提升后,积极思考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出路,他多次带领村支两委班子到兄弟县市区去考察学习,经过多次与村支两委研究商讨,引进了玉龙木业扶贫车间和古农中药材有限公司,大力培育国清农机合作社等扶贫主体,把全村所有贫困户纳入这些扶贫主体进行产业帮扶,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4年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60多万元,212户贫困户整体脱贫,真正成为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大通湖区按照“四跟四走”和“四带四推”产业扶贫思路,筛选出有实力有特色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年人均增收400元以上。2017年,参与产业扶贫经济组织共计123个,带动贫困户2480户6448人。2018年,参与产业扶贫经济组织共计106个,带动贫困户3458户8695人。2019年,参与产业扶贫经济组织共计44个,带动贫困户3155户7692人。2020年,优选28个经济组织帮扶带动贫困户3773户9412人。

今年57岁的贺新发是千山红镇利厚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十几年前妻子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他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2019年,区委宣传统战工作部帮扶工作队进驻该村后,在走访中了解到他家的情况,知道他有强烈的脱贫愿望,只是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扶贫工作队和村里商量,决定把他纳入村里“学文水产养殖合作社”进行产业帮扶。合作社负责人李学文带着他承包了13亩鱼塘,免费为他提供鱼苗、饲料并全程做好技术指导。闲暇之余,合作社请他打零工,一年能赚4000多元。在李学文的带领下,去年他的鱼塘大获丰收,一年就赚了3万多元。今年,他的第一批鲜鱼出水卖了7000多元。张新发说,这两年家里状况好了蛮多,今年包括到合作社打零工能赚5万块钱。

据了解,去年驻村帮扶工作队把1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学文水产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领下,通过两年的鲜鱼、小龙虾养殖和甲鱼饲料生产,113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扶志又扶智,“输血”亦“造血”,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怦然激发。

今年45岁的向曙阳是河坝镇芸洲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曾当过兵、打过工、开过货车。201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几近让他瘫痪。一年后,他重新站了起来,但家徒四壁、债台高筑的窘境让他陷入了迷茫。2016年4月,扶贫干部带着他参加了区里组织的产业扶贫技能培训班,并顺利得到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他胸中燃起了脱贫致富的烈火。他买果苗、学技术,当初的15亩果园发展到380多亩。还清债务后,他并不满足,在果园里建起了生态鸡鸭养殖场,不仅一举脱贫,还有20多万元的存款。向曙阳说,是扶贫工作队给了他致富的信心,要脱贫致富关键在于自己奋发有为,决不能“等靠要”。

全区像向曙阳这样的不在少数,通过扶贫干部走访谈心和参加技能培训,一大批贫困户找到了脱贫的方向,树立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2016年全区共完成致富带头人培训38人,2017年完成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271人。2018年培训贫困劳动力308人,完成省定任务154%,新增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77人,完成目标任务75人的103%。2019年开办9个技能培训班,培训贫困劳动力229人,完成省定任务115%,新增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79人,完成目标任务70人的113%。2020年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245人,完成省定任务的245%,完成致富带头人培训22人。

在河坝镇河心洲村的吊瓜园里,经常能看到一个双手残疾的中年人,摘瓜、洗瓜、脱籽,动作连贯而熟练,一点也不比健全人差。他叫董美兵,这几年靠种植吊瓜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说起致富的经验,这位老实的农家汉子说,残障人只要努力做到“自食其力”,也一样能脱贫致富。

为让贫困户增产又增收,大通湖区扶贫办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全区脱贫攻坚“消费扶贫产品认定”专题会议,目前,全区已认定了千山红镇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大通湖大米”等21家企业(合作社)44个扶贫产品。组织全区各级各部门单位、扶贫主体对贫困村和贫困户产品进行销售。目前,全区消费扶贫产品销售量共计2909.16万元,完成全年销售任务的113%。

帮扶发力全方位

在大通湖区很多人的印象中,过去的农村厕所就是一口大缸、两块木板、一片破门帘,既不雅观又不卫生。

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治理了这一严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堵点”。2017年,大通湖区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改水改厕。由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区农居办牵头,启用“四格式”改厕模式,以点带面,推广实施。目前,全区共完成改厕20394座,其中贫困户3962座,真正实现了全覆盖。

农村公路,打通脱贫致富瓶颈。2016年,新建公路2.328公里,改建12公里,安保工程完成24.246公里。2017年,贫困村村际连通和瓶颈公路建设完成55.361公里,共计投资1645万元。2018年,完成通自然村公路10.926公里,改建23.467公里,危桥改造2座,安保工程114.629公里。2019年,完成通自然村公路34.656公里,危桥改造3座。2020年,新建公路14公里,改建16.5公里,危桥改造8座,安保工程完成45.73公里,总投资1652.51万元。

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2016年至2020年,全区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337.6452万元。贫困村驻村帮扶单位、面上村帮扶单位每年都安排了帮扶资金,全区28个帮扶单位对帮扶村的投入共计3508.43万元。农村旧貌换新颜!

与此同时,社会兜底保障、住房改造搬迁、医疗服务保障、各类救助救济等工作全面开花,精准扶贫全方位推进。

2019年,全区有农村低保对象1127户1993人,发放资金478.8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238人次,发放资金43.428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9572人次,发放资金57.432万元。2020年1-11月,农村低保对象1145户1971人,共计发放492.286万元,人均发放224.9元/月;共发放临时救助211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12.33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9947人次,发放资金129.6555万元。

全区贫困户和档外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与保障达100%。2017年,完成贫困户易地搬迁32户102人。

全区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城乡医保“应保尽保”,参保率达100%,实行“一站式”结算与“先诊疗,后付费”。实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工程,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100%,重病财政兜底100%。

截至2020年11月底,各类助学金89.5397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位。

大通湖区还切实化解涉贫信访舆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双组长的涉贫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大通湖区涉贫信访工作方案》。对越级访、集体信访、重复信访等重点信访对象和信访积案,建立健全区级领导包案责任制,实行“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重点监控,切实做好核实处理工作。2020年,无到省、市、区信访件。

从筑堤拓荒到撤场建区,再到奋进20年,大通湖区已经走过了艰难而辉煌的71年。特别是建区20年来,全区上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 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勠力同心,只争朝夕,奋力将大通湖区建设成富饶幸福生态的“洞庭明珠”。在脱贫攻坚交出亮眼成绩单之后,大通湖区干群将心手相牵、一路同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续写华美篇章!

[责编:陈龙]

[来源:湖南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