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egebaihui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妙玉交谈中有这么一句话,他说:“我才是槛内人,而你是槛外人。”这句话很有自嘲的味道,也是贾宝玉委婉拒绝妙玉示爱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指出贾宝玉确实也有出家钵依佛门归佛的想法。

妙玉对宝玉是特殊的招待,而对刘姥姥却是一脸的嫌弃,这是一个很鲜明的对比。佛看众生皆慈悲,不分尊卑与贵贱,很显然妙玉的修行是假修行,而贾宝玉此时已经对那些势力的姑娘们失去了兴趣,他确实是与佛结缘了吗?

从原著中一起看看贾宝玉的变化:

贾宝玉的世界一尘不染生活,生活如玉一般洁白无瑕,唯有的颜色便是脂粉堆里那些漂亮的姑娘,似花儿一样一朵比一朵开得美丽,而令人着迷怜惜。宝玉“颜如玉”是贾政要求他饱读诗书的结果,大观园中的姑娘个个才华横溢,却各有不足之症,终有遗憾;因此也更衬托出了贾宝玉的完美;玉是“诗书”,读书养人。

薛宝钗读书不带感情,她的才华是要为生活而服务;林黛玉读书是为了情绪,将情绪用诗文做了一个唯美的表达;而贾宝玉读书是为了灵魂,在大观园试题做对一回中,贾宝玉才华的显露是毋庸置疑的;

而在贾元春是省亲一回中贾宝玉则完全不在状态,对于考题的表现。又是拙劣的,这样把贾宝玉不为沽名钓誉钓鱼而读书的纯粹,呈现了出来;他的才华完全配得上他所配之玉。那么生活上呢?他却是挫折不断。

论婚姻,贾宝玉一心爱着林妹妹,动不动就发誓弱,“若辜负了妹妹,就当和尚去” 事实呢?却是被贾母王夫人换妻成功 ,婚姻大事终究是由不得自己做主,成了负心人?那玉成了一块没有灵魂的玉,对婚姻和爱情的选择,贾宝玉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

若说是封建制度的禁锢,那为什么不能迂回一下 封建制度也是让纳妾的呀!只能说贾宝玉的誓言是空口无凭,他完全担不起这份爱的责任。

论做事,贾宝玉闲着没事儿,挑逗金钏儿,本来就不是金川儿的错,却被王夫人指控为钏儿勾搭贾宝玉,使她声名狼藉还丢了工作,而整件事情贾宝玉做了什么?他连为姑娘辩驳一下的勇气都没 有 ,整件事情一直是王夫人在处理,而贾宝玉点了火 ,却是一种与自己无关的态度。在贾府上上下下都围着他转的情况下,贾宝玉却选择了不作为和逃避,证明他很没有担当。

再看看,当晴雯当面拆穿贾宝玉与袭人偷鸡摸狗的老底,作为主子的贾宝玉这一块儿,也是被晴雯拿的死死的,先不说谁对谁错。就纵容晴雯拿着自己的隐私说事,被下属要挟,贾宝玉不正面解决问题,而是低三下四去抬着晴雯去哄着,这并不是有善心之为,而是很无能的一种表现;

以至于后来王夫人替他处理完一切,晴雯也赚了一口黑锅,他还怜香惜玉的去慰问一番,并写了感人肺腑的掉念词“芙蓉女儿”。这件事在情理上都是不符合的,烂好人就是他吧!

论做人,贾宝玉处处留情 关心他人胜过他自己,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口头帮助他人的身上,从文中头几回秦钟到文尾处帮袭人牵红线 ,一直在用情关爱着体会着每一种女孩子,唯独不问他自己该何去何从?他根本就不爱他自己,他是读书读傻了吗?一个连自己也不爱的男人,怎么指望他保护自己的另一半呢?

总结:贾宝玉拒绝妙玉,也不肯接受薛宝钗,是一种厌世的情绪,他是悲观的,他自己的弱小根本就撑不起一片天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是他无奈的一种感叹!最终选择出家,不过是在逃避责任与担当,用与佛相随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逃避现实的借口罢了!他懂了书中自有颜如玉,却忽略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会读不会用,留半身凄凉,也是让人大跌眼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