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美团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过去的几天里,业内外围绕这份财报展开了一波又一波讨论,如剥洋葱一般,不放过财报中的任何一个小数点。

按理说,基于这些解读大家应该对美团第三季度的经营状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然而,实际情况可能事与愿违。

79年前,被誉为现代电影开山鼻祖的《公民凯恩》上映,该片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一名记者为了探究凯恩生前的真实面貌,对他的下属、挚友、妻子、管家等人进行采访。结果,记者从这些人口中听到完全不同的故事,荧幕前的观众并没有因此一个更为立体的凯恩,反而知道越多就越模糊。

经典之作,其传达的思想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这几天美团财报的众说纷纭,可视作该片在现实生活中的映射。

比如美团财报中的同一组数据,不同人观之就会给出截然不同的说法。第三季度美团净利润63.2亿元,有人看到拍手叫好说这是逆天大反弹,但随后就有分析称美团“不讲武德”,利润中绝大部分是投资所得。

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实事求是,从财报出发,不要听别人说什么,重点看美团做了什么。

发挥稳定的第三季度

讲真,各位今后看到财报时还是先冷静一下。不明真相,不做评论,不然很容易被打脸。

美团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美团经营溢利由2019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币14亿元增长价至本季度的人民币67亿元。

看到这,按照常规解读,从14亿增值到67亿,同比增长了379%。部分解读者下了结论,美团第三季度利润翻了三倍多。

有数字为证,这一说法不能算错,可问题是美团在财报中还说了后半句,“其中包括投资于上市实体公司价值变动收益人民币58亿元”。

67亿里有58亿是投资撑起来的,美团是增长乏力才对?所以,67亿的说法“不讲武德”,持此观点的围观群众开始劝美团好自为之。

这引出了生意场上的一个经典问题:两张百元大钞放在这,你能告诉我哪一张是投资赚来的,哪一张是经营业务赚来的?

事实上,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利润就是利润,把投资收益和经营所得分开来说,只是某些人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而玩的文字游戏。因为,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投资本身也是企业资本运作的常规方式。

以阿里和腾讯为例。胡润近期发布了《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全球586家独角兽公司中,腾讯投出了52家,阿里系投资了44家。近三个财年,阿里的投资收益分别为305亿、441亿、730亿元,而对应的每年净利润为641亿、879亿、1494亿元,投资收益对净利润的贡献占比将近一半。

所以,关于美团财报中的投资收益的争论可以休矣,那58亿只能证明美团对于投资科技的战略部署这个季度有不错的结果。

冷静下来,回归数据,第三季度只是美团稳定发挥之下平平淡淡的一个季度。

运营方面,年度活跃商户达650万,年度交易用户数达4.8亿,均呈现稳定的增长态势。财务方面,第三季度美团营收354亿元,同比增长28.8%。大家最关注的利润,经调整之后美团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1亿元,处在合理范围。

具体到业务层面,三大业务的表现也都未出现明显的异常波动。

餐饮外卖稳扎稳打,当季交易额达到1522亿,日均交易笔数恢复至3490万单;到店酒旅,随着国内疫情形势改善处于良性恢复中,业务收入为650亿元,同比增长4.8%;至于社区团购等新业务,收入82亿元,亏损20.3元,营收与亏损同步扩大,表现也符合扩张期的特点。

业绩增长背后的价值

生意场上发挥稳定,第三季度财报的一些细节之处还展示着美团稳定的社会属性。

财报中,美团对骑手这一群体进行了重点强调。据风云汇统计,美团财报原文中“骑手”共出现了18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了解骑手的需求。美团为此升级了智能调度配送系统,在配送时间和任务分配上为骑手提供更多弹性,以应对送餐途中恶劣天气、交通严重阻塞等意外问题。

其次是提高骑手工作的安全性。平台完善了骑手评估模型,把安全指标及其他综合因素列入考虑范围,使骑手获得合理回报,并确保骑手的安全。

然后是为骑手的子女、家庭送温暖,即加大对骑手家庭的医疗保健、教育等方面帮扶力度。例如,在今年的“717 骑士节”期间,美团将“袋鼠宝贝公益计划”的保障范围在原有骑手子女健康保障基础上,增加了教育保障。

众所周知,骑手是美团生态的重要支柱,美团的餐饮外卖、闪购等业务都有赖于骑手组成的即时配送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从骑手的角度出发优化他们的工作条件,给予生活关怀,骑手更加高效地投入工作,这对骑手自身、商家、用户、美团来说是多方共赢。

若要讨论社会意义,美团为骑手提供工作机会本身就是在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把对于骑手工作条件和权益加强的举措写进了财报里也能显示美团对这个群体的重视。

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已有累计超过400万名骑手在美团获得收入。尤其是疫情期间,美团成了解决本地就业问题的典范。《2020上半年骑手就业报告》指出,疫情期间,跨省劳动力流动受到制约,骑手就地就近就业的比重明显上升。上半年,平台上58%的骑手通过骑手工作实现本省就业;其中河南、山西、江西等七省的本省就业比例均超过90%。

再有就是平台对商家的扶持,也能展现美团的社会价值。

一方面,美团在促进本地生活服务各业态的复苏。比如餐饮外卖行业,当季平台的交易金额和日均交易笔数同比2019年第三季度的增幅分别为36%和30.1%,也就是说平台的餐饮外卖交易规模已经超过疫前的水平。

具体到商家,美团发挥线上平台数据和流量优势,依据消费者喜好为商家倾斜流量。财报中提到了夜宵品类,平台优先在深夜时段为夜宵商家增加曝光,并携手商家制定更多套餐,最终促成了第三季度平台夜宵类别的交易笔数增长显著。

另一方面,化整为零,对百万商家的赋能加速了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信通院与美团联合发布的《中国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报告》显示,生活服务业的数字化意义重大,其支撑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战,同时也能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然而,时至今日行业供给侧的数字化水平依然维持在较低水平。据美团研究院统计,现阶段餐饮商户数字化率普遍不足10%。

作为生活服务业最大的电商平台,美团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能力,为商家开放了线上进货、线上收银、线上装修、在线点单、订单分析等等全链条的数字化支持。并通过发展闪购、美团买菜、美团优选等新业态,提高商户的线上经营能力和营业收入。

窥见美团的真实业务逻辑

写到这里,相信各位在拨开外界过度解读的迷雾,回归财报之后,已经能够对美团的经营状况做出客观、清晰的判断。

平平淡淡才是真,第三季度财报其实是我们观察美团真实业务逻辑的极佳窗口。

由美团在餐饮外卖、到店酒旅和新业务三大板块的动作可见,美团的业务开展遵循着探索老业务,发展新业务的逻辑。这与常规认知恰好相反。

王兴多年前转发过一条饭否,内容为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的一句话,“真正的探索之旅,是用新的眼光看事物”。美团在餐饮外卖、到店酒旅老业务上的探索,指的是探索老业务的新空间和新业态。

落实到财报里,第三季度平台商家广告营销需求提升,营销收入的增长即是美团探索出的新空间。

例如,因为疫情形势改善,订单旺季来临以及美团营销方案升级的更加精准、优质,餐饮外卖商家购买流量的意愿提升,受此带动,平台第三季度餐饮外卖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了60.1%。

此外,老业务的深度和广度亦是探索重点。

深度,解决吃的方便问题之后,美团在餐饮外卖业务上探索引领用户向“吃得更好”进行升级。财报中第三季度美团餐饮外卖业务平均订单金额提升了4.5%,背后对应的是平台品牌商家的增多。当季外卖新上线品牌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57%,为消费者吃得更好的需求提供了更多选择。酒店预订业务也有相应的提升,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美团合作高星级酒店数量季度环比大幅增长。

广度,主要表现在平台在覆盖品类维度的扩张。尤其在消费升级、消费者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更多新兴的玩法和业态借美团平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比如近两年火起来的密室逃脱,此前有行业调研数据显示,对于75%的商家来说,美团、大众点评等生活服务电商平台是其获客的第一途径。

再看新业务,把发展一词与新业务匹配,是由美团的业务基础所决定的。美团以“吃”为核心,在此基础之上延伸出各种的场景的消费需求,都是自然发展而来。

很久以前业界就在调侃,为了让用户宅在家里不动就能吃上饭,美团做了美团外卖;用户想出去吃时,美团又做了美团打车;当距离较近用不着打车之时,美团干脆就把摩拜给收购了过来;吃完饭之后,用户想要进行一些娱乐活动,美团的到店业务能够满足。现在,美团投入大量资源发力美团买菜、美团优选等新业务,则是切进了吃饭的前站买菜这一环。

总之,围绕“吃”这个关键词,展开“Food+Platform”的布局,探索老业务,发展新业务的美团清晰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及什么事情能做好。这与其向来强调的长期主义相符。排除外界干扰,沿着既定方向前进,把老业务探索出新价值,把新业务发展好,正是长期主义的具体表现。

想要透过一份财报窥见真实的美团以及其长期优势,关键就在于不要听别人怎么说,而要看美团是怎么做的。

本文作者:业界风云汇

业界风云变幻莫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