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菜是楚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罗汉山味系列、姚集蒸菜系列、蔡店野菜系列、长岭药膳系列、木兰湖鱼鲜系列、横店六指鸭鲜系列、祁家湾豆制品系列、前川煨汤系列、武湖盘龙渔家系列、木兰山斋菜系列等十大系列。黄陂蒸菜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味特色,享誉海内外。

投稿人冯煜晖

商朝

2019年,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郭元咀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距今3300多年的完整陶器达65件,形制多样,常见罐形鼎、立耳弧腹高锥足鼎、按窝足鼎、折沿中领分裆鬲、盘口粗绳纹分裆鬲、联裆鬲、甗、无肩大口尊、大口缸、浅盘假腹豆、高圈足簋、敛口小斝、高领折肩罐、圈足壶、伞状钮器盖、纺轮、陶拍、网坠及印纹硬陶尊、瓿等,这些不少是古代蒸食炊器,隔子上面放食物,下面放水,底部用火烧,还出现了斧、匕、箭镞、鱼钩、削刀、锥的遗留物。这说明早在3300多年前,黄陂的祖先就懂得用蒸的方法烹制食品了,这就是黄陂蒸菜的起源。

南朝

南朝梁武帝萧衍为南齐刺史时,在黄陂区六指北湖、武湖练兵多年,在六指修筑冶城。《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二》:“又县东南十五里有冶城,梁武帝举兵东下,将攻郢城,修战守之具于此。”治城即今黄陂六指街道的西城,乃齐永元年间萧衍扩充兵力时治兵器、修战具所筑城池。

南齐建武五年(498年),梁武帝练兵空闲打渔打了一只老龟,这只老龟足有二十多斤。梁武帝吩咐厨房把这只老龟炖成汤、又上锅去蒸,与士兵分享。并作诗赞:八卦汤香飘十里,三军武士斗四方。

北宋

神宗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湖北黄州时,曾游黄陂木兰山讲学。其时慕名求学者甚多。此事却又为权贵得知,上疏朝廷诬蔑苏东坡,聚众黄陂,诽谤当朝。

宋神宗偏听奸言以后,派人明察暗访来至黄陂讲学处所时,并未搜集到诽谤之词。当时,为了酬谢老师,学生们买来东坡喜食的猪肉和红、白糖,粗心的学生一时不慎,将糖和猪肉混在了一起,正在抛留难定之际,东坡见状,慢步走来信口念叨:“咸闲官客不屑去,甜添豕豚堪称鲜。”暗示现有糖和肉何不混同就餐以饱口福呢?于是,在东坡的指导下,学生们将猪肉、糖酌加入其它调配佐料等,拌匀后一起蒸而食之,别有风味,众皆叫好。它的块头比传统蒸肉小,因而愈见精致;

看上去,其色红而发亮,其质软而不疲,其汤油而不腻,很能征服人的视觉。咬上第一口,一股酥软的感觉,立即通过牙齿传到全身。紧接着,味觉便遭受来自各路的多重冲击:首当其冲是肉块的醇香,舌尖分明感受到肉皮的质感,齿尖一切,立即断开,绝不会藕断丝连;层层相间的五花肉,肥的绵软,瘦的醇烂,舌尖一卷,似乎能溶解在口水之中。山里的的蒜香气味强烈,此时它颇有几分隐士的意味,变得收敛了不少。从此,糖蒸肉的制食法,便在当地沿传下来。

不久,这种蒸菜从学界传到民间,人们将猪肉切细之后与糖粉合蒸,名日“甜甜蜜蜜菜”,由此,蒸菜从素向荤转移,这道菜流传至今,颇受欢迎,真可谓三干年之蒸也!蒸菜经过辗转相传,代代增益,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至今黄陂仍广泛流传“河东的糍粑,河西糖蒸肉,南门的三鲜,北门的豆丝”。

明清

黄陂三鲜是黄陂的传统名肴,三鲜是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合而为一的统称。当地有“没有三鲜不成席,三鲜不鲜不算好”之说,每逢过年或红白喜事,必有三鲜上席。崇祯年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取了黄陂城,当地百姓拿出过节才用的鱼丸肉丸肉糕招待李自成,李自成说:黄陂南部盛产好鱼,北部山猪肉有十分鲜美,为何不将其合蒸?从此,一菜三鲜,肉有鱼香,鱼有肉味,味道极美。从此黄陂三鲜逐渐出名。

黄陂蒸菜一般以“滚、淡、烂”为特色,以咸鲜见长,在黄陂有无菜不蒸,无宴不蒸,无户不蒸。平常日子,逢有客来,东家就用“三蒸”待客。每到过年,在迎春接福之时,沿袭祖辈相传的习俗,“清香三柱,清酒三盏,盘列三蒸,祀神祭祖”。

现代

“三蒸”,一般指蒸肉、蒸鱼、蒸素菜,蒸肉人们称为大肉或红肉,有大吉大利红红火火之意;蒸鱼,蒸素菜,取“鱼”与“余”、“素”与“寿”的谐音,表达人们年年增收,岁岁有余、延年益寿的美好愿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营养、吃健康,已成为时尚,而蒸菜是以蒸汽加热使菜品成熟的,极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料的营养成分,恰恰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黄陂蒸菜有十二种蒸制方法,即:糖蒸、粉蒸、清蒸、足气蒸、放气蒸、炮蒸、扣蒸、封蒸、包蒸、酿蒸、干蒸、造型蒸。

糖蒸

猪肉洗净,切成6 厘米长、1.5 厘米宽的长块,盛入碗中;籼米粉入锅炒熟备用;猪肉内加硝水(极少许)、酱油、黄酒、胡椒粉、糖桂花、葱花、姜末、红糖100克、熟大米粉一起拌匀腌渍;将红糖50 克、清水50毫升放入另一碗内,溶化成糖水;将肉块整齐地码入碗内,上笼用旺火蒸1 小时出笼;再将肉的周围拨松,浇入融化的红糖水,继续蒸1 小时;待肉熟透味时出笼,翻扣入盘即成。

粉蒸

是将动植物性原料,经过初步加工调味后,拌上米粉等入笼蒸的方法。如粉蒸肉、粉蒸鱼、粉蒸尚耗等。这里要注意的有二点:一是动物性原料,先进行调味,脆制时间大约20分钟左右,再拌粉,入笼蒸制;二是植物性原料,尤其是叶类原料,要随时调味随时蒸制。

清蒸

将动植物性原料,经初步加工后,直接入笼蒸熟取出,然后淋入调料的烹调方法。如清蒸颤鱼、清蒸武昌鱼、清蒸茄条等。

足汽蒸

将加工好的生料或经过前期热处理的半成品摆盛于盘中,加调味品入蒸锅或蒸箱中,蒸制到需要的成熟度,期间要盖严笼盖,不可漏汽。足汽蒸通常选用新鲜的动植物原料,进行相应刀工处理,放饱和蒸汽中加热到成熟。足汽蒸的加热时间应根据原料的老嫩程度和成品的要求来控制,要求“嫩”,则时间应控制在8至15分钟。

放汽蒸

通常是以极嫩的茸泥、蛋类为原料,原料经加工成茸泥后放入笼中蒸制成熟,在此过程中不必盖严盖。此种成菜方法,根据原料的性质和菜品的不同要求,要在不同时段放气,通常有三种方法:开始放汽,中途放汽,即将成熟时放气。例如蒸鸡蛋羹的时间就不能过长,汽也不能足,先用中火慢蒸,待锅中的水沸腾产生蒸气充足时就要放汽。

炮蒸

是将动物性原料,经过初步加工后,放入各种调味品,进行初步熟处理,入碗上笼蒸制后扣入盘内,撒上蒜沫、香料,淋上烈油的方法(多用于鱼类)。如泡蒸籍鱼、炮蒸鳅鱼等。

扣蒸

将原料调味后,装入扣碗入笼,蒸熟后翻扣入盘(碗),然后淋上英汁的方法。如扣蒸蹄花、扣蒸土鸡、扣蒸猪肚等。

包蒸

原料调味后,用蛋皮、荷叶、菜叶等包裹后入笼蒸熟的方法。如三丝鱼卷、盘龙卷切、蛋饺等。

酿蒸

将一种原料酿镇在另一种原料之上蒸制的方法。如酿蒸鳕鱼、酿蒸苦瓜、酿蒸冬瓜等。

封蒸

将原料经初加工调味之后,装入器皿,封口入笼蒸的方法。如八宝全鸡、清炖乌龟等。

干蒸

将原料洗净切块之后,直接入笼蒸的方法。如腊味合蒸、大丰收等。

造型蒸

将原料调味造型后入笼蒸的方法。如灯笼鱼余、白鹤亮翅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