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金融科技行业公司在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小微经济中,迎来转机。下半年以来,金融科技强监管环境下新政迭出,行业主体们也在合规中思考如何活下来、活得更好。

回顾2020年,一方面,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民间借贷利率司法解释上限新规、最严网络小贷新规限制高杠杆率扩张、P2P网贷清零退场等多个重磅监管规定出台;这一过程中,监管正将金融市场主体从银行到小贷公司,再到金融科技公司纷纷纳入秩序之中。

另一方面,数字人民币试点稳步推进、监管沙盒不断提速、To B类科技赋能金融公司IPO提速,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直销银行、个人征信机构等创新业务纷纷获批资质、筹建开业。

梳理2020年,不难发现的是金融科技监管思路越来越清晰,“堵偏门”的同时也要“开正门”;秉持稳健经营,在赋能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发展和构建平衡健康的数字金融生态中,科技+金融未来可期。

1

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新规

今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填补了银行互联网贷款监管的空白,对自营、助贷和联合贷的模式予以规范,从获客、产品设计、风控、催收等各个环节细化合规发展,为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厘清了边界和规范。今年下半年,多家股份行、城商行新设了规范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制度章程。

此外,该《办法》规定,在互联网贷款业务中,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其后,多家互联网民营银行、股份行下调了最高授信额度。

2

网络小贷高杠杆扩张将受限

今年11月,《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对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通过高杠杆率迅速扩张所带来的风险,该征求意见稿明确网络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杠杆率、贷款金额、联合贷款出资比例、展业范围等,并对业务整改给出3年过渡期。

其中最为关注要点之一是,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这对联合贷款业务大公司业务如蚂蚁借呗、腾讯微粒贷或将影响深远。

3

互联网存款产品遭下架

备战年终考核,年底往往是银行揽储冲刺季,互联网存款产品是少数中小银行的揽储“利器”,但在监管屡次表态互联网存款导致无证驾驶、扰乱存款利率市场、突破地域限制、流动性隐患突出、资产端风险增加、对中小行流动性管理带来挑战等问题之后,一些地方监管部门也叫停了辖区内银行的互联网存款业务后,互联网平台存款规模明显收缩。

截至目前,已有支付宝、腾讯理财通、天星数科(小米金融)、京东金融、美团金融等金融科技平台纷纷下线互联网存款产品,并将停止新增发行。

4

4倍LPR新规定民间借贷利率红线

对于民间借贷而言,2020年最大的变量来自4倍LPR的新规。今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发布,以LPR4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按此计算,12月受司法保护的民间借贷利率为15.4%,较之前的24%和36%两档标准均有大幅下降。

从当前借贷纠纷判例来看,各地方监管的执行标准、利率计算口径仍有差异。但在业内看来,新规传达了明确信号,即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小微经济。

5

更名潮:去“金服”定“数科”

在监管大环境变化下,今年以来,多家头部金融科技公司纷纷去“金服”更名为“数字科技”,强化科技属性对于金融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核心价值。京东数科早在2018年9月就已经将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开创先河。其后,小米金融也在2019年9月更名为“小米数科”。进入2020年下半年,蚂蚁金服、360金融相继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360数科”。此外,小米数科于今年10月宣布品牌升级为“天星数科”。

另一方面,To B的融资服务需求及技术解决方案输出,正日益成为金融科技企业锁定的未来新增长点。除了上述有金融属性的公司,一些第三方人工智能、征信服务等公司也切入该领域,如追一科技AI在线机器人、智能营销机器人、智能培训师、智能分析师等上线险企、基金公司等推动其数字化财富管理升级。

6

金融科技细分头部公司争相IPO

金融科技的发展及资本市场注册制的推开的良好外部环境,多家金融科技垂直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纷纷谋求上市。今年以来,陆金所登陆美股;蚂蚁集团、京东数科、马上消费金融、微众信科、联合资信等均有IPO领域的进展,此外,支付科技领域的银联商务、连连数科也披露了上市冲刺计划。

另一方面广为关注的是,一度作为全球最大规模融资定价的蚂蚁集团上市在屡屡高歌猛进之际,突然被摁下“暂停键”。最新的消息是,12月26日,金融监管部门约谈蚂蚁集团并提出五条整改意见;12月27日,蚂蚁集团官方公告回应:全力保证业务合规,在整改过程中坚持“不增加消费者成本、不增加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成本;不降低消费者服务体验、不降低风险防范标准和要求”。

7

P2P全清零,退出历史舞台

11月中旬,有银保监会方面的监管人士在公开演讲中称,全国在运营P2P平台当前完全归零。从国内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贷(后改名“信也科技”)2007年6月成立,到2015年行业高峰时5000多家公司运营、行业年交易规模近3万亿元,到2020年末最终退出落幕。

2018年8月,《关于开展P2P网络借贷机构合规检查工作的通知》下发,要求网贷公司在年内完成“机构自查、自律检查、行政核查”,整改全面提速。2018年12月底,监管发布《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简称“175号文”)下发,各省多地由此掀起关停P2P机构风潮。当前,仍有网贷平台在兑付清退。而更多机构则完成转身,今年三季报中,360数科、乐信、信也科技、嘉银金科等合作资金均以来自持牌金融机构。

8

场景金融之殇:蛋壳资金断裂

今年11月,许多年轻的“蛋壳公寓”租客经历了寒冬,因蛋壳公寓背后运营方资金断裂,其此前通过“高收低租”“长收短付”等方式火速扩张的一线城市租赁市场遭殃。蛋壳“跑路”,租客与房东矛盾无解。好的消息时,经过多次发酵,租客与蛋壳办理解约退租之后,其交给蛋壳公寓的预付租金,将能用于抵偿在微众银行的贷款,以结清租金贷,然后由微众银行向蛋壳公寓进行催收。

近两年来,屡屡在教育培训、房屋租赁等领域出现B端企业如培训机构、公寓运营方失信违约跑路,而牵连到C端用户的消费信贷(如学费分期、租金贷款)的事件,也再一次暴露了场景金融的风控失序,以及场景方、金融机构、C端用户的风险较差的复杂性,亟待市场理性辨知。

9

监管沙盒铺开,试点城市项目扩容

行业不断有序出清风险之际,中国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盒”不断铺开,自2019年12月底北京开启创新监管试点后呈现出加速趋势。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区、杭州市、苏州市、成都市、广州市九市(区)均先后成为“监管沙盒”试点地区,且均已发布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名单,共60个创新项目,应用范围涵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存证等金融惠民便企技术,涉60余家金融机构以及30多家科技公司。当前,上述城市已有发布多批次试点名单,吸纳更多有先进的金融科技项目试点跑开。

10

金融科技应用“尝鲜”数字人民币

2020年,数字人民币进入了试点测试阶段。4月初,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指出数字人民币将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随后,多家国有大行相继传出内测数字钱包的消息。今年7月以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先后与滴滴、美团、哔哩哔哩、京东金融等金融科技大公司达成合作。

比如近期在苏州市的试点中,除了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银行外,还有京东、美团以及华为、OPPO等手机厂商,多方均在其中贡献了各自的力量。可以看到,数字人民币移动应用的功能创新技术日益成熟,场景涵盖范围更广、更加丰富且规模更大,落地应用后获得了市民和商户对其交易便捷的称赞和接纳。

11

消费金融公司队伍添新

对一些资金成本、获客及运营成本较高的消费金融公司,4倍LPR新规带来的经营压力不小。在该新规发布数月后,银保监会通知,实现将逾期60天以上的贷款全部纳入不良以及资本充足率不低于最低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向属地银保监局申请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降至不低于130%(此前为150%)。

另一方面,有“正规军”之称的持牌消金公司也迎来扩容。目前全国获批筹建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达33家,今年内,小米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已开业,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公司、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此外还有海南正在积极筹备消费金融公司。

12

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获批

行业“正规军”大闸正开,2020年以来,银行系的创新业务资质机构不断扩容,直销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理财子公司等主体纷纷获批筹建和开业,此外还有第二家个人征信机构“朴道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获央行受理。

具体来看,金融科技子公司方面,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中汇金科” 。此外,今年还有农业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农银金科”、中国太保旗下“太保金融科技”、汇丰银行旗下“汇丰金融科技服务公司”相继成立;今年11月27日交通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交银金科”正式开业。为业界关注的直销银行方面,时隔三年之后,今年再有两家获批筹建。12月11日,由招商银行、京东数科发起的招商拓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筹建申请获银保监会批复;12月21日,邮储银行独资的“邮惠万家银行”也获批筹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