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从易

当明星在一个只有好评的环境里生活久了,他就会对自我认知产生偏差,认为自己人气一流、演技炸裂,一听到真实的批评声音就会立刻跳脚,认为是有人在故意黑他。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 ,明星们的“玻璃心”。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剧照。IC photo / 图)

有“内娱反黑第一人”之称的林更新,这一次“反黑”翻车了。

起因是,林更新主演的新剧《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播出后,口碑和热度都相对平淡,豆瓣开分6.8分。林更新对这个评分不满意,他在微博上晒出一张他竖中指对着网友打差评的照片,质问那些打一星差评的网友,认为他们压根就不懂剧。

林更新怒怼网友的举动,让网友很愤怒,短短两个小时内,大批网友涌进豆瓣打分,《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的豆瓣评分瞬间跌至4.8分。如果不是豆瓣锁分了,这个评分还会往下跌。

为什么林更新怒怼差评,会招致网友反感?明星缘何对差评如此“玻璃心”?观众有打差评的权利

回想起来,对观众差评玻璃心的明星,林更新不是第一个。以前也不乏类似的情况,导演或演员因作品无法获得影评人和观众的认可,反过来指责影评人或观众没有审美。

比如有“小钢炮”之称的冯小刚,他怼起影评人总是一套一套的。他导演的电影《私人订制》上映后,豆瓣口碑很差,他在采访中说,“(《私人订制》中导演的故事)表面看的是骂俗,其实骂的是大尾巴狼,电影界就这环境里头,现在有一帮豆瓣什么的,都××的大尾巴狼,假装懂电影,狗屁,还聊电影蒙太奇,你知道什么是蒙太奇?”这跟林更新质疑网友“你懂剪辑?”,简直是异曲同工。

大鹏的《缝纫机乐队》上映时,因为有豆瓣影评人打了差评,大鹏直接在朋友圈向该影评人“约架”,“我要揍他”。毕志飞“著名”的《逐梦演艺圈》创下了豆瓣电影有史以来的最低分,毕志飞写了一封万言公开信,怒骂豆瓣锁定低分,恶意针对年轻导演。

最近的例子还有被人民日报痛批、被电视台下架的抗日神剧《雷霆战将》。该剧在遭到网友批评后,男三号魏千翔在微博上怼,“不喜欢别看,别在这造次!有多远按照圆润的方式去多远!”

导演和演员怒怼差评的姿态,给大众的观感都特别差。虽然他们怼的有可能只是那些恶意打差评的人,但又该如何区分是恶意打的差评,还是作品真的差而观众真心实意打的?怒怼的人无法辨别,就无差别地对打差评的人一顿攻击,实质上是在压制差评的声音,是在剥夺网友打差评的权利。

导演和演员都应该认清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当一部作品公开后,公众获得了评价的权利。这就像是网友花费了金钱、时间购买了一件商品,网友在获得使用权的同时,也具备评价权。当然我们也承认,有一些黑子会刻意打差评。但只要作品的质量过关,黑子的差评也是蚍蜉撼大树。像豆瓣评分有过滤水军的机制,无论粉或黑都难以直接影响豆瓣评分,主导评分的是占据主体的普通观众。

所以作品得差评了,也别嚷嚷着是观众不行、影评人不行,还是先反躬自省:自己的作品行不行。

(张一山。IC photo / 图)“低情商”与“无知”

某种意义上说,明星有玻璃心,也不是完全不可理解。毕竟是自己认真参与的作品,多少会有敝帚自珍的心态,看到作品招致看似不够理性的差评,内心可能会有被误会的委屈。

不过,这就是身为明星的工作属性。不只是你的作品,你的容貌、你的私生活等,都是面向大众,都要被大众评头论足。想要获得所有人的好评是不可能的,如果眼里只盯着那些差评,那么玻璃心也会碎不完。

因此,怎么去面对差评,怎么去面对误解,首先考量的是明星的“情商”。

像不久前张一山领衔主演的《鹿鼎记》,豆瓣评分3分以下,比林更新新剧惨多了。但张一山对差评的态度,就得到网友不错的评价。在被问到怎么看待“猴版小宝”的争议,张一山如此回答:“因为我就是属猴的。所以这个东西,中国属性生肖你还不得不信,确实是这样的。我觉得有一种猴感,这是很正常的,骨子里带的。”本来是颇为刻薄的差评,张一山以一种坦然又自嘲的方式化解掉。

反观那些对差评气急败坏的人,很明显是情商低。一方面,他们无法正视自己作品的不足。另一方面,他们不懂得如何与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情绪一上来,脑子一发热,不管不顾就在公共空间里“大放厥词”。

明星无法接受差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无知”。

以前李诞在《脱口秀大会》里有一个说法,“娱乐圈就是一个你身边很多人不停骗你的地方。”他说艺人刚开始在娱乐圈工作时面对夸张的夸赞是有理性的,后来便在自己被保护的世界里会变得“很弱智”。尤其是一些大牌明星就像皇帝,经纪公司、助理、粉丝常常都只跟他说好话,哪怕外界舆论已经狂风骤雨了,明星生活的环境里还是春风拂面、草长莺飞。

当明星在一个只有好评的环境里生活久了,他就会对自我认知产生偏差,认为自己人气一流、演技炸裂,一听到真实的批评声音就会立刻跳脚,认为是有人在故意黑他。明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不仅无法建立起正确的审美标准,也学不会如何应对真实而残酷的现实。很多明星对差评或误会的反应就会显得“过度”“过火”,要么气急败坏,要么动不动就伤春悲秋——比如时不时有明星“秒删”的新闻登上热搜。

还是郭德纲那句话说得好:观众是衣食父母。演艺圈的导演、演员们,都应该清楚地知道这一点。面对主流民意的差评,不要条件反射“得罪了谁”“谁在使绊子”,而是麻烦先掂量下自己的表演、自己的作品几斤几两。至于那些被“保护”得太好以至于无知的明星们,还是要“睁眼看世界”,不要成为那个没有穿衣却以为自己穿上新衣的皇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