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对我们每个人来说

都是难忘的一年

这一年

我们哭过、痛过,却从未抱怨过

我们难过、累过,却从未放弃过

对我来说,最欣慰的

还是她脸上灿烂的笑容——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王进福日记里的一段话

初次见面的场景

让我无奈又心疼

2016年12月,我第一次去扶贫,坐着单位的面包车,天空下着鹅毛大雪,路面很滑,我们一路颠簸来到帕哈太克里乡5村。我的扶贫对象茹仙姑听说我们要来,早早地站在村口迎接我们,看着远处那个单薄的身影,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那一刹那,我被这个善良的中年妇女感动了,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那时我就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帮她过上好日子!“

简单寒暄后,她带我们去她家里。刚进大门,我就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那是一个低矮破旧的小院落,墙皮早已脱落,墙面凹凸不平。屋里终年不见阳光,光线昏暗,只看见一台破烂不堪的电视机、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周围堆放着一些杂物,真是简陋极了。凛冽的寒风吹进来,如冰窖一样寒冷,从屋顶中冒出的黑烟笼罩在天空,让人感到透不过气来。

看到我们一脸错愕的表情,茹仙姑难为情地笑了笑,赶忙拿了一条还算干净的坐毯,请我们坐下,又在炉子里面加了点柴火,准备给我们烧水,她的两个已经成年的孩子,却坐在炕头玩儿手机,既不跟我们打招呼,也不帮帮母亲。当时的我真的是又心疼又气愤,心里真不是滋味儿!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之后的日子里,只要有时间我就去看望茹仙姑,帮她一起打扫院子,做做家务、唠唠家常。但每次,我都被她家中的两个孩子气到崩溃,年纪轻轻的不出去赚钱,干农活嫌脏,外出打工嫌累。说他们几次了,仍然无动于衷,似乎觉得靠母亲养活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事儿。

2017年春,看到茹仙姑正在为家中缺少化肥而发愁,两个孩子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顾不了许多,自掏腰包为其购买了100公斤化肥,当我把化肥拉回去的时候,她愣住了,握着我的手哽咽着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有了这些化肥今年一定会有个好收成了。”

农忙的时候,我来到茹仙姑家里帮忙。她打完稻谷后又匆匆忙忙地回家为孩子们准备午饭,看着她佝偻的身躯、沧桑的面孔、花白的头发,我不禁心头一酸。看到她儿子吐尔洪躺在炕上打游戏,当时的我真想拿根树枝狠狠地抽他一顿,但我平息了心中的怒火,走上前心平气和地跟他说:“能不能放下手机我们聊一会儿。”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他放下手机,茫然地看着我,我们心平气和地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我的眼眶有些湿润:“你们看,你们年近五旬的母亲不仅要每天忙里忙外、打理田地,还要操劳你们一家人的一日三餐,你们不心疼吗?本该在她这个年龄不该有的褶皱已挂满脸颊,你们看不到吗?你们还这么年轻,难道能一辈子指望老母亲照顾你们吗?孩子,该醒醒了!”

一旁的母亲听完我说的这些话顿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吐尔洪看到满脸泪珠的母亲后羞愧地低下了头。

他主动说:“叔叔,我想出去打工,您可以帮我吗?”

我很乐意,帮他联系了一家餐厅,现在他每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穿着打扮也越来越洋气了,人也精神了许多。茹仙姑的女儿看到哥哥一个月挣这么多钱,实现了经济自由,也不甘落后,嚷嚷着要出去打工挣钱。看着两个孩子现在完全变了样儿,茹仙姑别提有多开心了!每天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

扶贫干部的“花”

是“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四年帮扶路,让我深刻明白,只有不惧困苦,立志于“勤”,才能收获百姓“暖心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虽然我能做的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我愿意怀揣着“脱贫梦”,带着最真挚的关怀,用真心收获真情,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

生活中处处需要爱,爱,无处不在。它也许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是枯树的一片新绿;是生病时的一声问候;是夜空中一颗颗闪耀点缀的星星……扶贫,便是这爱的种子。(统战部:蒋子云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