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3日

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完善构建适合创业能力的培养框架和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激励体系,欧盟实践探索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创业能力体系和经验。

培养创业能力。1998年,欧盟在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率先提出了“创业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核心目标”的教育理念,倡导世界高等教育以培养创业人才作为重点任务。2003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创业绿皮书》,全面推行创业教育及学生创业能力培养。2006年,提出了公民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具备的8项关键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自主意识与创业能力”位列其中。2008年至2013年,又陆续发布了《欧洲小企业行为》《重新思考教育公报》《创业行动计划2020》等创业报告,强调高等教育应通过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提升学生创业能力。2016年,欧盟发布《创业能力框架》,体现了欧盟创业教育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先进性、科学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欧盟《创业能力框架》全面构建从“想法与机会”“资源”和“行动”三个“梯度进阶式”核心维度,充分体现了创业的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与价值输出的转化过程。框架定义了学生应具备的15种创业能力,它们相互关联、共融共生。此外,框架是一个基础能力标准,欧盟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提出了一系列实施进阶标准。欧盟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根据框架指标,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对分年龄段、分层次的学生群体实施“逆向设计为先、正向实施为后”的教育资源提供方式。在不同需求阶段学生所应具备的创业能力指标预判的基础上,提供适宜的教育资源,实施教学与实践,进而有效地完善人才培养范式的转变,实现人才培养高质量提升。

健全育人价值链体系。欧盟各国结合《创业能力框架》需求,在课程教学建设、实践活动开展、孵化平台建设等创业人才培养环节构建了完善的育人价值链体系。

在实践活动开展中,欧盟各国学校普遍设立学生创业科研专项、企业创业实训、创业大赛和专项训练营等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创业充分提供项目研究、竞赛实训的资源平台。如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面向本科生设立“区域研究机会项目”并成立专项办公室,鼓励学生基于技术创新、区域行业产业所需开展专项调查研究与技术创新,成为促进本科生科研水平提升的重要实现途径。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十分重视学生基础技术实践和创业能力培养,不仅在校内建立了完善的研发、生产工厂,还与宝马公司、欧洲宇航等众多全球知名企业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实践实训平台。

在孵化平台建设上,欧盟各国建立了从社区、院校、科研机构到企业、城市等各层级的创业孵化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新项目的落地与成果转化,营造了深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如意大利米兰工学院基于国际合作创新理念,以人才质量提升为依托,创造了集科研、生产和教育为一体的高校科技驱动发展办学模式,其大学科技孵化器形成了从学生创意想法—实验室训练—孵化器初创—市场运营加速的递进孵化进程,有力地支撑了米兰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被誉为瑞典“硅谷”的希斯塔科学城重点支持学生将创新想法转变成创业项目成果,聚集了斯德哥尔摩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1120余项学生科研成果,不仅持续推动了瑞典通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对合作高校的科研反哺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引领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