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5日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大大增强了中国民众的国家认同度和民族凝聚力,更使得该时期的归国学子“感到非常振奋,也感到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虽然“振奋”和“自豪”是海外学子回国后的心情,但又不足以概括回国前他们的矛盾、苦闷、孤独和迫切等复杂心情。

“经过翻来覆去的思考和激烈的思想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祖国的召唤,海外留学生抱着“去建设一个新的中国”的激情,纷纷回国。然而,随着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以及随后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亚洲的“冷战铁幕”悄然落下,身在他乡的留学生也被卷入时代的漩涡中,要“经过翻来覆去的思考和激烈的思想斗争”。

该时期美国对留学生的打压与拉拢政策是留学生心中不得不权衡的重要方面。一方面,美国政府对待中国留学生的政策由“拉拢摇摆”变为禁止回国,甚至对留学生进行恐吓、传讯和扣留拘捕。另一方面,美国官方和民间又以优厚待遇、更好的深造或就业机会来争取中国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表示美国雇主曾以“改善”其“在美国的情况”和帮助其找到收入不菲的工资来拉拢自己。

不可否认,该时期美国的反共谣言和国内不实的消息也让部分留学生颇感担忧,当然,去留之间的抉择很快就有了答案,大多数留学生认识到“惟有将个人的功业与人民的功业结合起来,意义才能长久。”

“将扣留我们回国的事公开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和百废待兴,使得中央人民政府对争取留学生回国以缓和人才匮乏的现状更为迫切。新中国不仅通过中央教育部高教司、“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等组织统筹回国留学生事宜,还通过留学人员亲友等极力争取留学生回国,不少留学生表示“归心似箭”,或绕道欧洲回国,或搭乘美国的欧洲商船回国,或奔走各方呼吁,经历了诸多艰难坎坷。

该时期留学生积极营造回国舆论氛围,还联络更多期盼回国的留学生形成“回国共同体”,发挥集体力量,将美国阻挠留学生回国事件公开化,争取多方面同情和支持。一位亲历者回忆称:“人也似乎复活了,在我最孤独的日子,我又找到了伙伴们。”

身在他乡的留学生也善于“以柔克刚”,通过师友为自己回国创造机会。谢希德能够绕道英国,离不开英国学者李约瑟的热情帮助,李以个人名义担保她3个月内一定离开英国,谢终于获得一张特殊的“旅行通行证”,这才得以离开美国、进入英国。

亲吻故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1950年后,广州、上海和武汉等地开始设立专门的机构热情招待回国留学生。同年,国庆大典,总理办公室让在北京的80余名回国留学生参加天安门观礼。

中共高层和解放军战士的亲切与热情,给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留法学生黄其兴回忆,当他踏上故土时,有两位解放军战士迎了上来,看了他的留学生证明书后,马上向他敬军礼,紧握其手说:“黄先生,祖国欢迎您归来!”黄顿时热泪满面。

不仅如此,留学生回国后遇到的细微小事,也使其对民族自尊和民主实践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据留美学生林茂荪回忆,他所乘坐的轮船抵达塘沽时,一些美国客人登上了该船,准备返回美国。船长和大副试图将林等人的房间让给新来的客人,态度蛮横。林便找到中国海关人员主持公道,很快得到妥善解决。林称,回到新中国,他第一次体会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分量。不畏强权和艰险的归国留学生,很快将其知识和才华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中国各项建设中,与国内民众合奏了一曲“青春无悔”的爱国主义乐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