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是我国传统文化(春节)中特有的民间艺术,它与诗词、书法、文学密不可分,是创作者综合艺术修养的体现,好的春联文字优美、寓意深刻、书法隽秀,以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色门楣”。

纸质春联在我国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与古代的书法一脉相承。自从电脑打印技术普及以来,文化艺术受到了不小冲击。新年来临,各类打印春联琳琅满目地涌现在大街小巷。近年来,居然还出现了“机器人写春联”!机器人 写春联▲

很多喜欢传统文化的人感慨说:这是艺术的进步,还是我们审美的落伍?我们真的欣赏不来这样的“机器艺术”。一时间,众说纷纭,议论纷纷。

一,支持者说: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艺术,科技就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古人也想打印春联,但他们办得到吗?打印春联既新鲜又好看,何乐而不为呢?

二,反对者说:春联是传统文化艺术,没有了传统的手写书法,没有了传统文化的艺术性,丢失了春联本该有的文学内涵,还叫什么传统文化!打印春联千篇一律,完全没有传统文化的灵气和韵味,是哗众取宠的机械行为,何谈艺术?

反对者还认为:非是古人不懂得复印,早在宋代古人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活字印刷春联岂不是更有效率?然而古人是不屑这种千篇一律的“艺术”行为,在文化上,古人总是将人文艺术、行为艺术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

有人说:如果用效率来衡量艺术,那这个世上就没有了艺术!因为传统文化和艺术极为注重它本身的内涵和创作过程,效率永远是次要的。唯一将效率提到成败攸关高度的只能是“经营活动”。集市上找不到一副手写春联▲

如果将春联、书画、篆刻等传统文化艺术,用“产品”的标准来衡量,完全融入经营理念,便产生了打印春联,产生了电脑篆刻,甚至产生了惟妙惟肖的书画作品在大街小巷叫卖,一幅装裱完整的“名人字画”只卖几十元。

在我们(国学鉴)看来,艺术和效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和范畴,就如精神和物质一样,永远不会统一。如果用效率来衡量艺术,那么造假就会登堂入室。譬如,鸡鸭猪羊自然长大才好吃,经济利益促使人们发明了“激素”,三两个月就能迅速长大。传统文化艺术也是这个道理,如果遍地都是复制品、仿制品、赝品,真正的艺术哪里还有立足之地?

因为普通大众并不是鉴定家,他们不一定深谙艺术之道,他们只是喜欢艺术或者业余学习某种艺术,用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果整个艺术的氛围不好,他们花再多的时间也是徒劳。所以今天的“丑书、射书”才能大行其道,他们用哗众取宠的娱乐性博取别人的笑料,同时也在无耻地抹黑着传统文化。

有人说:传统文化积重难返,再不动刀就晚了。就像春节书写春联一样,传统文化需要全民参与,而不是靠几个艺术家,或者几个文化工作者就能扭转乾坤。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今天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正是仁人志士的海阔天空。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相信才是这个时代饱学之士的最大使命!

作为一个普通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会秉承“让国学深入人心,用文化温润心灵”的宗旨,在新年来临前的这段时间,持续推出春联相关的作品和文章,力争为喜欢春联书写的朋友们提供一点素材。也希望更多的朋友一起来参与这个新时代特有的文化盛宴,为传统文化之崛起增砖添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