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年轻气盛的蒋介石出访苏联,向苏俄学习革命经验,蒋介石出访前还对苏俄赞誉有加。但是苏联之行后,态度却发生180度大转弯,坚定了他反苏反共之路。蒋介石态度转变的真相,其实是一场巨大的阴谋。

自从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大清气数已尽,孙中山创立的中华民国,本来打算将水火之中的中华民族带往光明。但是随之而来的军阀混战,让百姓毫无喘息的机会,人民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1923年民主革命已经进行了十年,血气方刚的蒋介石也想有一番作为,带着对苏联革命成功的幻想,他决定出访苏联,求教先进的革命经验。但是后来的事却让蒋介石深恶痛疾。

1923年蒋介石已经是而立之年,在孙中山的牵头下,蒋介石作为孙逸仙博士考察团的团长,前往苏联,蒋介石的任务是向苏联请教在北京西北以及京畿地区进行军事行动的建议。

蒋介石一行受到了苏联方面的热烈欢迎,在访问期间蒋介石于9月16日参观了苏联第144步兵团,对苏联军营建设感慨颇深,根据资料记载,蒋介石当时还说:“中国人要向‘已经战胜了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苏联军队学习,也要准备为反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而捐躯。”

当时蒋介石对苏联的军队建设是非常佩服的,他在访问资料里写到:“俄国武器之研究及进步可与欧美各国相竞发,非我国之窳(yǔ,意为恶劣,粗劣)败也。”

带着对苏联的崇高敬意,蒋介石向共产国际提交了《国民党代表关于中国国民运动和党内状况的书面报告》(简称《代表团意见书》),这份报告旨在表明中国的“国民革命将具有世界性质”,中国也要推翻世界资本主义,蒋介石希望中俄两国应当在这场斗争中携手合作。

可是令蒋介石万万没想到他的报告提交上去,两个月却未得到苏联方面任何的表态,蒋介石雷霆大怒,他认为共产国际在藐视他的提议,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

其实后来的资料显示,苏联并不是对蒋介石的报告坐视不理,而是另有阴谋。苏联一直想建立“欧洲工农苏维埃共和国联邦”,而1923年作为欧洲共产主义非常活跃的德国,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急需重建。

1923年1月法国和比利时因为一战赔偿问题向德国进军,攻占了德国鲁尔地区,德共企图组织一场暴动,发动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苏联当时全力支持德共的“十月革命”,斯大林认为“德国即将发生的革命是当代最重要的事件”。苏联全国上下从人员到物资全力支持德共武装斗争,而蒋介石这份意见书显得过于平淡。就这样蒋介石以为自己被轻视了,从此对共产国际失去好感。

其实苏联并没有坐视不管,在1923年11月12日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鲁祖塔克和红军总司令加米涅夫同代表团讨论了蒋介石提交的《代表团意见书》。但是没有给出明确的意见,只是强调蒋介石要加强政治工作,多投入财力进行运动宣传,不要急于建立军队。

但是此时正火冒三丈的蒋介石,将这些忠告自然当成了无关痛痒的敷衍,蒋介石从此对苏联恨之入骨。

蒋介石对苏联的态度,是他急于求成而不得认可后的恼羞成怒,根据当时资料记载,蒋介石的意见书主要内容是在中苏边境建立根据地,进行一年半的准备,于1925年11月由华北进军北京,再由北向南统一全国。这在当时不太现实。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蒋介石明显急火攻心。

顺带说一句,当时蒋介石的意见书最后直接交送到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手中,此人作为苏联军事部门的最高决策者,地位甚至在斯大林之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