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公冶长的人,他有一个特异功能,能够听懂鸟语,有一天公冶长不小心惹怒了一只乌鸦,这只乌鸦为了报复公冶长就编了一个顺口溜:“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只大绵羊,你吃肉,我吃肠”,乌鸦一直在公冶长头顶飞来飞去,只有公冶长能听懂鸟语,公冶长一想,难道有这种好事,自己也去凑凑热闹。

公冶长来到南山,发现有一群人围在一起大喊:“谁杀的?谁杀的?”公冶长心想,这大绵羊被杀了,竟然无人认领,他赶紧在人群后面喊了一句:“我杀的!”这一喊,立马招来了这些人的目光,公冶长开心的拨开人群,往前探身一看,坏事了,人堆里有一具尸体,公冶长吓得瑟瑟发抖,但是明明自己喊的“我杀的”,人证物证俱在,公冶长被那群人抓进了官府。

公冶长四处诉苦是一只乌鸦告诉他的一只大绵羊,但是谁肯信这种假话,公冶长百口莫辩,被下入大牢。当时孔子知道这件事后,他知道公冶长是一个正人君子,不会故意杀人的,于是孔子为了解救公冶长,便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公冶长,公冶长从此成了孔子的女婿,也成了孔子的得意弟子。

这个故事主要说明孔子超越时代的卓识和才能,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典故,但是在民间却有另一个不同版本的故事,相传公冶长是一位贤人,在一个山头上有两条大蟒蛇,黑蛇是公射,白蛇是母蛇,黑蛇知道公冶长是远近闻名的大贤人,就告诉母蛇,一但公冶长路过,千万不要吃他,母蛇听了公蛇的话,记住了不能吃公冶长。

有一天公冶长上山采药,路过这两条蛇居住的山洞,公冶长看黑蛇不在洞中,白蛇竟然引着一条花蛇进了洞,公冶长气不打一处来,便搬去一个大石头,砸向白蛇,在白蛇肚子上割了一个大口子,花蛇一看情况不妙,立刻逃跑了,晚上黑蛇回来,看见洞里冷冷清清,便质问母蛇,母蛇就告诉黑蛇,公冶长对她有歹意,要杀死她,黑蛇一看白蛇肚子上果然有个大口子,黑蛇气不打一处来,决心晚上报复公冶长。

黑蛇来到公冶长的住所,趴在房檐上准备偷袭公冶长,没想到公冶长在和一个人窃窃私语,黑蛇仔细听了会,原来公冶长在讲白天遇到的怪事,黑蛇一听自己媳妇不仅勾引花蛇,而且设计陷害公冶长,当晚就回家把白蛇给杀了。

黑蛇杀死了白蛇后,化身一位年轻白衣男子来找公冶长,当时正值赶集,偶遇白衣男子,白衣男子一番攀谈之后,一定要请公冶长吃饭,公冶长见此人这么热情,也不好拒绝,于是随着这位男子来到一家客栈,男子说他得到了世间少有的山珍海味,请公冶长品尝,公冶长动了心。

饭菜端来之后,公冶长越吃越觉得不对劲,这饭很难吃,但是男子称这饭菜虽然难吃,但对身体非常有好处,公冶长哽着喉咙把所有的饭菜吃完,吃完后男子才告诉公冶长,自己是后山那条黑蛇,公冶长吃的是自己妻子白蛇心肝,公冶长当场就呕吐不止。

白蛇又说道:“如果你不经过山洞,不把白蛇的事告诉其他人,我也不会知道,就没有现在的情形了,你真是多管闲事。”至此民间版的《公冶长》故事就结束了。

耶稣曾说过:“上帝的事归上帝管,凯撒的事归凯撒管。”世间的很多事,都是一怒之下的冲动,但是我觉得公冶长做得对,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便是人的道德感高于生命,这是动物无法理解的。

你喜欢哪个版本的公冶长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