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2019年GDP为6.2万亿元,排名全国第四。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口作为支撑,还需要大量的能源,可是浙江省并不是一个盛产能源的省份,能源资源的探明储量很少(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所需的能源需要从其他地方外运进来,是一个能源小省。在浙江的陆地上几乎没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煤炭只在浙北地区有少量分布,但是浙江这几年却悄悄地从一个不生产油气资源的省份,慢慢变为一个供给侧的能源大省,这是为什么呢?

虽然浙江1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上没有油气资源,但不代表广阔的海洋上也没有。浙江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全国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广阔的东海盆地给了浙江寻找油气资源十足的勇气。东海盆地早在四五十年之前就有地质学家预言东海可能会成为第二个中东。近几年随着勘探技术的提升,东海盆地上的油气资源探勘,开发得到了重大的突破。其中东海盆地中部的西湖凹陷是盆地中油气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面积4.6万平方公里的西湖凹陷,目前已经1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探明储量,专家预测总蕴藏量可达1万亿立方米以上(网上只能查到2000年初数据,现在的预测数据一定更多)。

其中著名的“春晓油气田”就是西湖凹陷中的一个油气田,它生产的主要供应浙江的宁波地区。除了天然气,春晓油气田还生产大量的原油,是名副其实的海上能源库。东海气田的开发利用,也使得浙江告别了不产油气的历史。

有了春晓油气田之后,虽然有部分油气可以自给,但是浙江境内无大型的炼化工厂,生产生活所需的石化产品(乙烯,芳烃等)还是需要外界运送进来,于是浙江又着手修建一座超大型的“石化城”。这座城就是位于浙江舟山的鱼山岛石化基地。在未开发前的鱼山岛只是杭州湾入海口附近一个拥有人口3000多人,面积8.44平方公里的小岛。我们从2015年鱼山岛未开发前的卫星地图可以看到,鱼山岛是一座典型的山地型岛屿,只有在沿海岸线附近才有小面积的平地,并且没有桥梁或者隧道同外界相连。但是浙江看好的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里位于钱塘江和长江入海口航道的交汇处,北可直达上海,南可抵达宁波,西可沿江而上达到杭州,东同岱山-舟山隔海相望。工程从2015年6月开工建设,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大部分用地要从填海造陆中获得,我们从最新的卫星图上可以看到,鱼山岛扩大了数倍,岛屿也得到了平整,并且修建了通往岱山岛的跨海大桥(全长8.8公里)。去年,4000万吨/年炼化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二期项目预计在2021年建成投产,建成后将极大提高浙江省以及周边地区的高端化工品的自给能力。

同时浙江向上积极争取政策,2017年舟山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其有五大目标:世界级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国际石化基地、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五大目标中三个目标同油气资源相关,所以浙江想成为“油气”大省的决心是非常大的。笔者查阅资料后发现,目前自贸区已经有油气企业6000余家,油气资源的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加上鱼山岛的炼化项目和东海上的油气田,浙江已经慢慢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油气基地,按照现在的趋势继续发展,浙江油气成为全国甚至世界领先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鱼山岛炼化项目是要对标新加坡裕隆岛的世界顶级的化工基地的)。

人定胜天这句话形容浙江油气的发展是最确切不过了,陆地没有油气向海洋要,没有石化工厂,自己摸索着造,不是油气生产大省却有年交易额达1万亿元的油气市场,浙江靠自己的努力干出了一片新天地。

相关文章